電視劇馬三立;電視劇馬三立演員表
知名演員里,誰模仿馬三立最像?
現在可能大家經常看到的是牟洋,他模仿馬三立的神態和聲音都非常像,而且和馬家關系也很密切。
其實,模仿馬三立最像的應該是汪洋,他模仿的馬三立不僅聲音像、神態像、手勢像,甚至相貌和身材也有幾分像。
汪洋從小算是馬三立的街坊,長大了以后又和馬三立是一個單位的同事,自然近水樓臺先得月。他靠模仿馬三立成名,也是馬三立的超級粉絲,順理成章就成了電視劇《馬三立》的主演,在電視劇中塑造了馬三立的一生(14-70歲)。
只是,因為這部《馬三立》,汪洋可沒少遭非議,等于他是費了力反而沒討好,這話怎么說呢?
一、電視劇《馬三立》的緣起
很多人都以為電視劇《馬三立》是汪洋首先要拍的,其實不然,早在1993年7月,天津電視臺就和北京一家影視公司簽約,籌備拍攝16集電視連續劇《馬三立別傳》,這個電視劇的劇本是由劉連群寫的同名紀實文學作品改編而來,由桂雨清和李治邦編劇,準備讓張國立來導演,主演則鎖定了剛剛通過模仿馬三立走紅不久的汪洋。
因此,汪洋最早的身份也就是一個主演,此時的他已經到北京當了一個北漂,還開飯店做起了生意。這一點也確實是汪洋和其他人不同的地方,郭德綱說他從小騎著三輪車賣汽水確實沒錯,汪洋比一般相聲演員的商業頭腦都要先進很多,這也成了他后來備受詬病的原因之一。
二、馬三立親自發聲明
《馬三立別傳》在拍攝籌備當中出現了資金問題,拍攝進行不下去。汪洋不想放棄,他拉著張國立主動去尋找資金,想從天津電視臺把劇本買走或者自己拉資金和天津電視臺合作拍攝。
這本來是一件很正常的商業操作,想拍電視劇就必須有錢,這個錢總得有人出,如果電視臺拿不出來,那么最簡單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找贊助商出。想當年游本昌續拍《濟公》,為了找錢那真是來者不拒,每一集《濟公》的后面光大大小小鳴謝的贊助商就有十幾個,更慘的是還每集不重樣,可想而知拉贊助有多難。
但是,這世上不怕有壞事就怕沒好人,汪洋找資金拍《馬三立》的事情被人傳到了馬三立的耳朵里,可這一傳就變了樣,成了汪洋打著馬三立的旗號招搖撞騙。
本身就對宣傳自己懷有忐忑之心的馬三立這回就更坐不住了,他通過天津《今晚報》和《中國戲劇報》發了個聲明:《馬三立》劇組任何詐騙行為與我無關,不得到我本人同意,任何個人和單位不得拍攝我的生平電視劇。
這個聲明至少證明了兩件事,一件是汪洋確實為了拍攝《馬三立》去找贊助了。第二件就是相聲圈里確實有人使壞,故意在挑撥汪洋和馬三立之間的關系。
可能有人覺得不可思議,這樣的挑撥有什么意義?嗨,羨慕嫉妒恨唄,汪洋年紀輕輕就在北京走紅了,這肯定礙了不少同行的眼。再說了,汪洋的師父于世猷也沒有什么地位和勢力,甚至連師承都沒有,連帶著汪洋也跟著吃癟。還有,汪洋最大的靠山侯寶林也在之前去世了,他這個時候在天津相聲圈就屬于“弱勢群體”。
三、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被誤解的汪洋痛苦萬分,他后來對記者說,相聲泰斗在媒體上說我詐騙,我還怎么混。
此時的汪洋已經通過開飯店等商業操作有了幾百萬的身家,如果他就此索性回到北京繼續過自己的小日子當然也不錯,但他就是想在相聲界留下一些東西,不僅是為了從小的偶像馬三立,也是為了師父于世猷。
于是,汪洋放下委屈和誤解親自登門向馬三立謝罪,一次不行再去第二次第三次,而且向馬三立保證不拉一分錢的贊助,自己掏錢拍。等電視劇播出之后,他再也不靠模仿馬三立賺錢。
就像葛優在《大腕》里的臺詞一樣:“你們不說這個賺錢嗎,我全捐了,傻了吧。”汪洋等于承諾自己掏錢拍電視劇,然后不掙一分錢,甚至還斷了自己以后的一條財路,這樣的條件相當真誠了。
還好,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在汪洋的真誠感動之下,馬三立在1996年終于點頭同意拍攝《馬三立》,不過他自己要當總顧問,兒子馬志良進劇組當副導演,電視劇不能搞戲說和戲謔那一套,要真實。電視劇的導演則選擇了馬三立比較信任的老同事姜申。
其實,說到這里,很多人都能看出來,汪洋拍這部電視劇確實有費力不討好的意思,那時候的影視劇市場不像現在多元,只能靠賣拷貝賺錢,投資失敗的概率很高,汪洋相當于在拿自己的身家為相聲界做事。
可結果呢,到現在網絡上還有人在傳,汪洋是如何“欺騙”馬志良,送輛車又開走之類,說的好像汪洋通過拍《馬三立》賺了多大的錢坑了馬家一樣。
1997年初,《馬三立》先在天津電視臺試播四集,剛播出就有人寫匿名信舉報這電視劇有各種問題,結果導致《馬三立》的播出過程也是一波三折,這種事情的發生真是讓人大開眼界又無可奈何。
四、《馬三立》的藝術價值
筆者曾經看過精編版的電視劇《馬三立》,也看過馬老的自述《藝海飄萍錄》,對比之下,電視劇《馬三立》在大方向上確實遵從了馬老的意見,做到了真實,而且藝術創作思路也是按照馬老制定的“苦笑”展開的。
馬三立在人生中的幾個關鍵節點在劇中都有展現,比如他拜師擺知儀式、三不管撂地,大哥慘死,闖關東路上被偽軍毆打,去庫果窯里說相聲,在兄弟劇團遭欺負,上抗美援朝前線、運動中倒霉,一直到回到舞臺等等。
不過,對比《藝海飄萍錄》,《馬三立》在很多細節上進行了加工,比如將馬三立的搭檔集中到了一個人姜明元身上,徒弟在朝鮮前線犧牲等,明顯是做了一些藝術加工,但也無傷大雅。
該劇雖然沒有大牌明星,但熟臉還是有不少的,比如飾演馬三立搭檔的李建華,飾演德字輩門長裕德隆的高明等。
還有大家現在很熟悉的于謙,他在劇中飾演趙佩茹,也就是郭德綱的師爺,他在長相上確實和趙佩茹有不少相似之處,而且職業也相似。此外,劇中還有王平等相聲演員的身影。
而主演汪洋的表現堪稱經典,27歲的他從14歲的馬三立開始演,一直演到70歲,跨度大不說,中間還要說不同時期的相聲段子,這不僅考驗了汪洋的演技,也考驗了他的相聲水平,而他也確實表現完美。
應該說,《馬三立》作為第一部表現相聲藝人的電視劇還是很成功的,不僅有文獻價值更有相聲藝術和歷史的研究價值。
可惜這部作品在首播之后幾乎再也看不到,現在在網上也看不到哪怕一集,不知道這中間是不是也有人從中作梗。
拍完《馬三立》,汪洋兌現了他的承諾,之后不再模仿馬三立,也很少再踏入相聲圈,他一方面出演了一些電視劇,比如《康熙微服私訪記》和趙薇搭檔過。另一方面,他主要從事電視節目的策劃,央視春晚等節目里他的名字經常出現在策劃一欄里。
如今的汪洋,幾乎完全告別了相聲圈,他現在是北京大學文旅課題組長,在全國范圍內為各地旅游招商出謀劃策,是各地旅游部門的座上賓。
不知道當年那些把汪洋拉贊助說成行騙的人們,看到現在的汪洋又是一番什么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