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旦奪情前妻休想逃全文閱讀;撒旦奪情前妻休想逃全文閱讀免費
誰還不是個鏟屎官呢?
有房有車,還有貓,簡直是當代生活的完美典范。
沒辦法在現(xiàn)實中養(yǎng)貓?
沒關(guān)系,“云吸貓”與你不見不散,各位貓奴咱們“云”上見。
現(xiàn)代的貓咪不僅收獲了全心全意伺候自己的鏟屎官,甚至還擁有了自己的酒店和賓館。
英國的朗克羅夫特豪華貓賓館就一家只接待貓咪的豪華賓館——每個房間都有獨特主題,就連音樂都是爵士和古典樂。
此外,貓咪還可以享受修甲、按摩和日光浴。
可貓貓如今的牢固地位也非一蹴而就的,別看現(xiàn)在享受至尊地位,在古時候,它可是有著和今天截然不同的形象……
NO.1
西方人對貓有敵意?
法國人類學(xué)家馬塞爾·莫斯曾經(jīng)說過,“貓是唯一最終把人馴服的動物。”
在西方,貓咪時常作為壞運氣的象征。總和神秘力量與魔法脫不了干系。
《奪情記》里的現(xiàn)代女巫基里安,便有著一只臉黑的暹羅貓。
電影《女巫也瘋狂》將一個17世紀的小男孩,變成了一只不死黑貓。
愛倫坡的小說《黑貓》更講述了一個人對于黑貓的心理懼怕。
為什么西方的貓貓總是以伴隨著女巫的形象出現(xiàn)呢?
這得從一段歷史說起……
實際上,在上古,貓毋庸置疑是普遍具有神性的。
土耳其以弗所古城,是現(xiàn)代貓咪最多的景區(qū),幾乎是兩步一貓。
為什么呢?
因為當?shù)貙⒃铝僚竦野材茸鳛樾叛龀绨?,而她曾經(jīng)化身為貓出現(xiàn),所以,月亮的崇拜者們便將貓當做月亮女神的圣獸。
而貓自由的天性,更是讓它常常出現(xiàn)在自由女神形象的腳邊。
北歐人認為,貓象征著柔和與肉感,與掌管愛情的女神芙蕾雅非常相稱。
而有著著名“愛貓狂魔”之稱的古埃及更是如此。埃及人對貓貓的崇拜喜愛可以見之于各處——
《死亡之書》記載,創(chuàng)世神太陽神拉·哈拉克提曾化身為貓,殺死了阻止太陽西落的惡蟒阿波菲斯。
而他們的家庭守護神,貝斯特,也是一只貓。貝斯特最開始是獅首人身,后來逐漸演變成我們熟知的貓首人身形象。
相傳,貝斯特是太陽神拉的女兒,奉命到下界毀滅罪行累累的人類。
太陽神拉不忍看人類受苦,于是抽走貝斯特的殘暴和憎恨。
在古埃及,貓因為捕捉老鼠保護糧倉的巨大作用被視為神靈,當眾殺貓甚至?xí)刑幩佬獭?/strong>
而在貓去世后,它們還會被制作成木乃伊,甚至還擁有自己的陪葬品,雖然只是一些小老鼠或線球……
但貓貓的“好日子”并不長久,時間來到中世紀,它們突然間換了身份——
相傳,惡魔撒旦喜歡化做黑貓,巫婆也常帶與黑貓作伴。
加上教會的宣傳,人們開始恐懼黑貓與巫師。
本就受黑暗時期黑死病與常年戰(zhàn)爭的影響,稍微一鼓動,浩浩蕩蕩的獵殺女巫便開始了。
1484年,教宗英諾森八世發(fā)表通諭對獵巫運動給予支持。不僅導(dǎo)致大量的貓只被殺害,人們更會因為飼養(yǎng)貓咪招來殺身之禍。
這一事件使女巫的形象深入人心。
時至今日,我們還會將魔女和黑貓聯(lián)系在一起。騎著掃帚帶尖兜帽,還有只小黑貓,我們便會自然而然判斷這一定是個女巫。
而黑貓在西方被視為不吉利的象征也是緣此。
NO.2
一波三折的東方貓
說起東方的貓咪,他們的形象就更加復(fù)雜,甚至可以說是矛盾的綜合體。
在中國,黑貓在古代是用于辟邪的,稱為玄貓。《妖貓傳》里可以看到唐玄宗養(yǎng)的黑貓幾乎不曾離身。
而在日本,貓本身的形象就更加復(fù)雜多元。
作為妖怪最多的國家,有見人便吃的貓,也存在像“斑”一樣可愛的招財貓,更有借尸還魂復(fù)仇的黑貓,但“藍胖子”這般善良的貓也不少。
但實際上,東方的貓在各個時期形象也大不相同。
最早在先秦時期,貓便在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展露頭角,他們被視作一種「猛獸」。
《詩經(jīng)·韓奕》中寫到:
有熊有羆,有貓有虎。
這里的貓指的不是我們熟悉的家貓,而是山貓,是一種像老虎但毛色更淺的動物,基本可以和老虎歸為一類。
在《禮記·郊特牲》里面寫到:
“古之君子,使之必報之。迎貓,為其食田鼠也;迎虎,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
貓能捕食田鼠,保護糧食,所以人們在禱告豐年時進祭祀貓,把它作為神物看待。
時間輾轉(zhuǎn)到了南北隋唐,本就為祭祀對象的貓,卻意外具有超自然力,成為「貓鬼」。
正史記載有巫養(yǎng)貓蠱禍害皇家,讓貓成為了大量獵殺對象,不過人們更憎恨的是蓄造貓鬼的人,并未對貓貓產(chǎn)生太多影響。
因為即便怕貓如武則天,也只是不給在宮中養(yǎng)貓,并沒有強行命令天下捕貓。
日本的貓妖形象也是由遣唐使傳回的,由貓鬼借化而成,不過日本人對這種貓妖更多的是敬畏。
再到五代宋元清,貓則成為了玩伴。
貍奴、銜蟬,愛稱不斷,宮廷貴婦、文人騷客,沒有哪個不寵貓。聘貓更是成了一大學(xué)問。
“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貍奴不出門。”凜凜寒冬也因為有貓而美好了起來。
似乎此時貓貓的形象,開始在東方全然正面起來了?
非也。貓的命運一波三折。
民國時期,諷刺大師們又將矛頭對準了貓。
在老舍小說《貓城記》中,貓人和人一般,有美有丑,有善有惡。
再說迅哥兒,小印本以為會是愛貓之人,沒曾想是實實在在仇貓的。《朝花夕拾》中,魯迅小時候因隱鼠之死,誤會到了貓身上,甚而發(fā)展至逢貓就攆的狀況。
嘈雜的聲音擾了迅哥兒美夢,養(yǎng)的小兔崽更是被貓所害。加上貓咪會折磨獵物的天性,使其成為了周樹人心目中不折不扣的反派角色。
日本“國民大作家”夏目漱石的《我是貓》則是以貓貓的視野來看社會。
“我”是一只善于思索、有見識、富有正義感又具有文人氣質(zhì)、但至死也沒有學(xué)會捕捉老鼠的貓。居住在一個窮教師家里。
一切因為金田小姐的婚事,改變了平靜的生活。“我”作為一只善于思考反思的貓,遠遠比人們看到更多。
“能夠充分認識金錢的功用,并且能夠靈活發(fā)揮金錢的威力的,除了資本家諸君之外,再沒有其他的人物了。”
隨著時間的變化,東方的貓咪形象也在不斷變化,不過整體還是相對中性的。
NO.3
由神到魔,它經(jīng)歷了什么?
其實在古代,不管是東西方,貓咪的早期形象都是神圣的。
既能守護糧食,又能獵殺田鼠,不傷害人類還不會偷吃糧食(畢竟,貓咪只吃肉嘛,體型也不會太大……)
在農(nóng)業(yè)尚不發(fā)達的時代,這可是天大的恩情呢!不祭祀一下都說不過去。
可到了后期,當貓開始被大量家養(yǎng)的時候,神性就褪去了,不再是神神秘秘還愛幫人類的貓神了。
可貓能知道什么?依舊我行我素,偷懶睡覺、不抓老鼠就算了,居然還會偷雞吃,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不過東方人更多的是體諒。
本來嘛,貓就是野物,生性頑皮也沒什么大不了的,更何況儒家思想還教我們“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反正貓對人也沒什么實質(zhì)傷害,“天下大同”不好嗎?
而且佛教眾生平等、不殺生的觀念也決定了不會有以宗教名義大范圍捕殺或污名化貓咪。
更別提認為萬物有靈的原始薩滿信仰了。
可在中古的歐洲,神學(xué)是當時唯一的意識形態(tài),教廷有至高無上的權(quán)利。
為了進一步鞏固統(tǒng)治,在中古教廷眼里,略顯自由或是有不同思想舉止,就可能視為異端,架在火上或是吊死是稀疏平常的。
教會下令,便為“圣旨”。無辜的貓貓因黑死病的無端猜測而遭殃。
——黑死病是老鼠導(dǎo)致的,貓不僅吃老鼠還會玩弄,經(jīng)常鬼鬼祟祟人類;而獨居的老婦人家里時常常都會養(yǎng)貓,老婦人和貓又常常窩在家里,還不去教堂納稅……
這樣教廷一琢磨,搞不好一切都是有關(guān)聯(lián)的,嗯……
對!一定是魔鬼!貓咪又莫名成為了撒旦化身。
教廷作為平民的唯一信息來源的渠道,還有什么值得懷疑的呢,況且這么合乎邏輯對吧?
可以說是,宗教教義與宣傳,對貓咪形象起了決定性影響。
在如今,無論東西方,貓咪大多均以可愛調(diào)皮的形象出現(xiàn)。這與“寵物貓”的大行其道不無關(guān)系。
經(jīng)歷身份變化的起起落落,這種小動物與人類的文化歷史始終難以分離。
作為這個星球之中的智慧生物,我們當然有必要對與其他生靈以更加和睦的方式相處。我們始終處于一個互相影響、又互相依賴的狀態(tài)之中。
彼此珍視,尊重自然的本性,才是人類最應(yīng)該做的事。
一起愛護可愛的貓貓吧~
【印客美學(xué)】
ID:ink20160101
想要提升審美?來30萬有趣靈魂的聚集地!
這是你的專屬【文藝清單】這里有你想了解的藝術(shù)故事和審美常識分析
也有你想要的電影、音樂、書籍、紀錄片以下是這個號的近期推送:
《三刷封神,豆瓣高分燒腦電影清單》
關(guān)注回復(fù)公眾號“燒腦”即可閱讀
《被“少女感”綁架的中年女人》
關(guān)注回復(fù)公眾號“少女感”即可閱讀
《中國女鬼為什么漂亮又癡情?》
關(guān)注回復(fù)公眾號“女鬼”即可閱讀
此外,在后臺回復(fù)公眾號“影單”、“資源”,
即可領(lǐng)取粉絲專屬福利!
回復(fù)公眾號“福利”,
可以參與抽獎贈書活動!
回復(fù)公眾號“投稿”,
入選后可獲得豐厚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