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郎的故事 電影,阿郎的故事電影免費觀看
于我而言,這是一部初看潸然淚下,再看心靈震顫,反復咀嚼,卻又總是能讓人在某一個瞬間產生強烈共鳴的電影。
故事有著很強的時代感,愛情觀,婚姻觀都有著極強的時代局限性;回過頭來欣賞經典佳作,亦不能以當下的眼光來看待那個時代的故事。許多次觀看的時候都會帶入小主角波仔的視角來看待這部影片。
故事的開頭阿郎帶著波仔獨自生活,并且在波仔問阿郎媽媽去哪了的時候,阿郎告訴波仔媽媽死了。于是父子兩相依為命,波仔繼承了阿郎年輕時候的桀驁不羈,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同時卻又古靈精怪,聰慧過人。直到一場偶遇回國拍攝廣告的波波在拍攝現場遇到了波仔,故事由此插敘著展開了。
影片透過波仔的視角能看到一組很有意思的對比,阿郎帶著波仔在工地吃盒飯,倆父子說說笑笑,波仔做著漫無天際的白日夢,逗樂了工作不順心的阿郎;在知道波波是自己母親后第一次進五星級酒店跟波波吃飯時的拘謹跟手足無措,在面對西餐時的無從下口。那時還是港英政府時期的香港,對于西方的這一套還是有著莫名的崇拜。波仔對于這個突然出現的母親心里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但孩子終歸是孩子,母子也終究是母子;在一通玩樂之后終究還是喚起了那漸漸地沉睡的母子血緣。
波仔的生活開始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大頭機電腦,光鮮亮麗的衣服(阿郎帶波仔吃盒飯的時候波仔可是光屁股的),各式各樣的玩具,零食,波仔開始飄了,阿郎開始慌了。起初阿郎只是淡淡地跟波波說讓她不要買那么多東西給波仔,怕后面不習慣;到后來阿郎想著能否再續情緣,并為之做著自己的努力。最近看到有人說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可能存在著自卑跟討好型人格,在這里好像就體現的比較明顯了。波仔討好著波波,因為跟阿郎十年的相處漸漸的忽略了阿郎,但是同時又會盡自己的努力去撮合他們的復合。影片的溫情時刻便是在這里,于平地起驚雷,于最溫情轉承到兩難。
波波想要彌補自己缺位十年的母愛,想要帶著波仔回美國,這無疑是要了已經瘸了一條腿,而且生活窮困潦倒的阿郎的老命。或許現在波仔是他唯一繼續工作生活下去的動力了吧。而生活階級的差異,生活環境,教育水平的差異,以及阿郎對于年輕時犯錯的愧疚,導致他又不得不忍痛割愛。正如影片中阿郎所說的一樣,人年輕時是不能犯錯的,有些錯一輩子都無法彌補的。
波仔是敏感的,也是自卑的。他想要一家三口的溫馨,如果不能,那他更愿意跟隨著阿郎繼續這市井小民的生活。畢竟十多年的感情對于一個小孩來講,還是會更習慣吧。這點就像今年出的《人生大事》里面的小哪吒一樣,三哥短短的一年半載都尚且如此了,這種帶著血緣的十年,對于小孩而言,太難割舍了。
波仔回來對于阿郎而言,刺激著他去追求重生了。剪去凌亂的長發,坐上曾經出盡風頭的機車,或許找回自己的事業才能讓一個男人真正的自信起來吧。機車上那犀利的目光,充滿了對美好明天的渴望。臨走去澳門前,波波也要回美國,阿郎承諾波仔了,這一趟掙了錢就帶他去美國找媽媽。或許是阿郎不舍,也或許是對于給兒子一個完整家庭的希望,一行人踏上了賽車場。
所有的人都在期待著浪子回頭金不換的故事,但是形成的巨大的階級代差是難以跨越的。有些美好應該就留在美好的時刻,而不要讓生活的柴米油鹽去風華腐蝕了那些美好。當《你的樣子》的前奏響起,初見時內心的情感突然翻涌而出,淚水忍不住就外涌。后面再刷的時候,留意到了波仔的舉動,一個聰明的孩子佇立在茫茫人海之中,提著心愛的燈籠,卻照不亮往后的路。
其實這種感覺作為留守兒童的一員,何嘗沒有體會過呢?漆黑的夜里盼著家長歸來的身影,站在漆黑的巷口翹首以盼。也許這就是每次回味這部影片都能有新的感覺原因吧。再后來反而更加的能理解人年輕時是不能犯錯的,有些錯真的是一輩子都沒辦法彌補的了。
從前人們認為,東西壞了修修補補還能用;現如今不會啦,根本不存在修補的機會了,壞了就扔掉,換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