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聊齋,電視劇聊齋插曲集錦
每個人的童年里都有一部電視劇堪稱“陰影”,比如《封神榜》和《少年包青天》。
但是說到恐怖電視劇的鼻祖,當屬87版《聊齋》。
87版《聊齋》
究竟這部電視劇有多么恐怖呢?
山野荒郊,月隱星稀
一宅昏黃的燈籠自遠而近
冷寂的青燈下,妖魔鬼怪、狐仙精靈
讓人不禁毛骨悚然、膽戰心驚
在當年,這樣的尺度能夠過審,也算是極其幸運了。然而,即使是這么恐怖,兒時的我們,即使是捂住眼睛也要從指縫中。
因為劇情太精彩,音樂太到位,美女太吸睛,每一個都堪稱“絕色”!
歲月悠悠,即使已經過了30多年,這部電視劇的豆瓣評分依然高達8.6分。
豆瓣評分
有一位觀眾曾經這樣評論87版《聊齋》:
“過去了20年,這部作品依然讓人難忘。它不是食之即忘,甘甜瞬間的快餐,而是品之回味,清甜悠長的香茗。”
究竟這部在今日看來服化道落后、畫面不夠清晰的戲,為何至今依然是無法逾越的經典呢?
看懂一部戲,你需要了解更多的幕后真相
大家好,我是幕Sir
今天,幕Sir將和大家一起走進87版《聊齋》幕后的故事
1983年,山東電視臺自制的《水滸》系列片收獲頗豐。
緊接著,央視拍攝的《西游記》再次掀起了名著改編的熱潮,楊潔導演肩負重任,和一眾演員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方才給觀眾呈現出了這部受眾最多、重播最多的經典劇集。
西游記
趁熱打鐵,央視緊接著又推出了《紅樓夢》,依舊街談巷聞。
而看到這兩部劇的成功,有一個人坐不住了,他就是時任福建電視臺臺長的俞月亭。
俞月亭
1986年,俞月亭剛剛赴任,看到《西游記》的熱播,讓他的心里也冒出了一個大膽的念頭——也拍一部古典文學名著!
此時臺里一個叫李棟的作家,給他提了一個建議:既然要拍,何不膽子大一點,拍一部60集的《聊齋》。
李棟
不成想,這個想法戳中了俞月亭的心。他大腿一拍,就拍《聊齋》!
想法有了,可是現實卻給了俞月亭當頭一棒。要知道,《西游記》的背后是央視,雖說當年資金也不算充裕,但起碼能夠得到基本的保障,二十五集的《西游記》大約花費了六百萬。
但是福建電視臺僅僅是一個地方臺,整個電視劇部也不過只有16人,甚至都無法湊齊一個攝制組。而且資金上也差之甚遠,臺里每年撥給電視劇部的經費只有20萬,這筆錢無論如何也無法讓俞月亭完成這個夢想。
再加上翻拍古典名著本就是個大工程,在那個年代,幾乎所有重磅電視劇的制作都是摸石過河,漫長的籌備、復雜的人事,還有捉襟見肘的資本,對福建臺而言,這都無異于蚍蜉撼樹!
紅樓夢
可即便苦難重重,前途渺茫,俞月亭還是鐵了心要拍!
1987年3月,福建寧德一個小海島上,聊齋錄制總部正式成立,16個人和一棟坐落在村里的四層民房就是他們所有家底。
夢想終究是美好的,可是現實卻成了舉步維艱。規劃了60集,可現在他們卻連一萬塊錢都拿不出來。
就在所有人都在為資金發愁時,負責劇本統籌的李棟站了出來。他先是找到了電影廠和合作商,跟他們商量:既然資金那么緊張,不如邊播邊拍,也好觀察這部劇的反響如何再決定要不要繼續往下拍攝。
在當時的中國影視業,這樣的想法是頭一個,這個提議一下子得到所有人的認同。
于是劇組便四處找贊助,面對窘境,導演甚至在開拍前放出了狠話,想要掙錢的都別來!
然而,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聽說要將聊齋搬上熒幕,整個藝術界竟然炸了鍋!
各路來自天南海北的能人志士匯聚福州,這讓原本是頂著壓力“一腔孤憤”的福建臺
瞬間變成了“群情激奮”。
上海電視臺的劉印平首先加入了主創團隊,這位后來以”劉大印“之名火遍業界的制作人在之后還締造了眾多影視劇中的神話,比如劉曉慶版的《武則天》、陳道明版的《康熙王朝》。
劉曉慶版《武則天》
緊接著,福建臺又陸續收到了很多導演寫的自薦信。他們發乎情懷,感念劇組的癡念,甚至紛紛要帶著自己的團隊加盟。
有執導過《劉三姐》的導演蘇里、87版《紅樓夢》的導演王扶林、《努爾哈赤》的導演陳家林,還有“中國電影祖師爺”之稱的謝晉!
謝晉
除此之外,豪華的顧問團隊更是讓人瞠目結舌!
被魯迅稱為”中國最杰出的抒情詩人”馮至、“中國莎士比亞”之稱的曹禺、著名畫家范曾以及古典文學專家袁世碩都紛紛加盟。
到最后,整個劇組足足匯聚了數十位導演、數百名演員、二三十位編劇和上千位創作者!這支隊伍,幾乎囊括了當時中國文藝界的半壁江山。
如此陣容,真可謂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就這樣,一支傳奇的“夢之隊”在眾志成城中拉開了一幅壯麗的聊齋世界,塑造了那一段中國電視劇創作史上的傳奇。
為了更貼合原著,劇組在選角方面下足了功夫,很多耳熟能詳的實力演員相繼參與拍攝:“唐僧”徐少華、“賈瑞”馬廣儒、薛寶釵”張莉。
徐少華
除此之外,《聊齋》可謂是美女如云。有人說,這是一部"全員絕色"的電視劇,不管是主角還是配角,每一個都稱得上“國色天香”
《水滸傳》扈三娘鄭爽、《康熙王朝》的蘇麻拉姑茹萍、唯一演遍四大名著被稱為“第一古典美女”的何晴、依舊活躍在屏幕上的瞿穎、西游記女兒國國師吳海燕,還有“大陸第一美人”之稱的陳紅。
陳紅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驚鴻一瞥的美女,她們在劇中驚艷亮相后便如曇花一般銷聲匿跡。
扮演香玉的高建華、扮演阿英的張力、扮演嬰寧的王伶群、扮演阿寶的鄭輝。
一顰一笑,娟麗無雙。最美的芳華,集成了百媚。
千嬌百媚
可由于一邊拍一邊播一邊找錢,沒錢成了劇組最大的問題!雖說前面拉到一點企業贊助,可是這對一部要拍六七十集的鴻篇巨著還是遠遠不夠。
在拍攝《生死情》時,導演趙煥章帶著劇組拍外景,可戲拍完準備結賬時,卻發現錢不夠了。外景地要求扣下服裝道具做抵押,無奈之下,劇組有個工作人員自告奮勇,說可以把自己留下當人質。
聞聽此言,趙煥章當即掏出自己兜里所有的錢,其他人也備受感動紛紛掏錢贖人,而這時大家還沒有一分錢的勞務費。
劇組籌錢困難,拍攝也是異常的艱辛。因為劇集需求,劇中需要很多特效鏡頭,但是當時的科技還比較落后,演員只好自己去做高危動作。
在拍攝《花姑子》時,飾演安貢生的演員霍聯華為了給劇組省下替身的錢,竟與一條粗約50公分的巨蟒纏在了一起,還不忘開玩笑說:“同志們萬一我不行,大伙可得一起上啊!”
拍攝《魯公女》時,聊齋總部處境越發艱難,不得已,總部只能將唯一的一部工作車賣掉,加上制片主任王峰自己掏腰包的6000元才湊足了錢讓劇組如期開機,而拍攝完成后,劇組還節余1337.67元。
1988年,這部由福建電視臺和南昌影視創作研究所,合作拍攝的電視劇終于在萬眾期待中上映了。一經播出,竟然給了所有觀眾一個驚喜,不但在國內引起了強烈反響,還火遍了東南亞。
日本電視臺更是不惜重金買下了全部電視劇的播出權,中國電視劇第一次被翻譯成日語走向國外!
如今30多年過去了,這部被無數人稱之“童年陰影”的聊齋,卻成為了可與央視版四大名著相比肩的經典傳奇。
雖然現在看來,當年的妝容粗糙了些,但古風十足,沒有辣眼睛的環節和殺馬特的造型,劇中的主題曲,更是令人至今都記憶猶新。
在為《聊齋》做片頭曲時,這個狐鬼世界的故事讓久經沙場的王立平犯了難。他思前想后卻始終找不到靈感,就在這時,詞作者喬羽老爺子打來電話,拿著自己剛寫的歌詞念給王立平聽。
王立平
說來也巧,喬老爺子的山東口音竟與這首詞碰撞出了不一樣的火花,王立平立刻靈感爆發,僅用15分鐘就譜完了曲子。于是,主題曲《說聊齋》的山東特色就這樣在機緣巧合中誕生。
你也說聊齋,我也說聊齋喜怒哀樂一起那個都到那心頭來鬼也不是那鬼,怪也不是那怪牛鬼蛇神它倒比正人君子更可愛
此外,劇中的配樂也為此劇添色不少。特別是開頭的音樂,配合那個飄忽不定的燈火
當年真真是嚇壞了很多小伙伴。
雖然后來也有很多導演翻拍過《聊齋》,但始終都沒能超越這一版。
而說起當年這些詞曲作者,最后得到的報酬才不過800塊,近乎公益性質。因為在他們心里,能為這樣一部充滿藝術性和挑戰性的影視劇做出一份努力,也是自己最大的心愿。
可惜的是,1990年福建電視臺突然免去了俞月亭臺長的職務,新任臺長到位后卻下令停止了《聊齋》的拍攝,而原本即將要開拍的《畫皮》、《聶小倩》等劇集也無奈“流產”,成為了永久的遺憾。
趙薇、周迅《畫皮》
王祖賢版聶小倩
如今,幕Sir重溫舊夢,依然會被劇情吸引,被角色感動。
這些古風古色的造型和配樂,還有那些舉手投足之間滿滿的都是戲的演員,讓幕Sir即使時隔十多年,依然深愛著這部劇。
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這些妖魔鬼怪、狐仙精靈,人鬼相戀,陰陽兩隔。
這些原本不現實的劇情,反而讓這部電視劇更具靈魂和生命力。
我們在看劇時,不止看到了這些離奇的故事,更感受到了人心叵測和世道詭異。笑中也有淚,樂中也有哀
幾分莊嚴,幾分詼諧
幾分玩笑,幾分感慨
此中滋味,又誰能解得開
我是幕Sir,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