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盟電視劇_誓盟電視劇演員表全部
抗戰題材電視劇《誓盟》正在央視八套熱播,目前劇情已經進入后半程,整體來說《誓盟》是一部典型的橫店影視城作品,通過糅合各類戲劇元素、附和抗日主題等方式,迎合了央視八套觀眾的審美和喜好,又保證了劇集的賣相和收視率。
《誓盟》
從開播至今,抗戰劇《誓盟》收視率連續破1,表現出了很強勁的收視勢頭。與央視一套播出的同題材電視劇《太行之脊》不相上下,更是碾壓同期播出的衛視劇。
《誓盟》的劇情設計與很多抗日神劇作品類似,都是男主角目睹日軍殘暴、經歷戰火洗禮后成為抗日中堅力量的故事。只是《誓盟》的男主角有三位,編劇通過融入三個異姓結拜兄弟之間愛恨情仇增加了故事的長度和寬度,保證了劇集的可看性。
【“不愁吃穿”的主角形象】
《誓盟》
三位男主角的人設也很有意思,都是屬于“不愁吃穿”的民國人物形象,富商何府少爺何東明、國軍連長沈家梁以及山寨頭領汪兆藍,不敢說只手遮天,至少也是“香車寶馬”“錦衣玉食”。
《誓盟》
而三位女主角也與男主角們身份匹配,恬親王女兒那拉蘭馨、山寨頭領妹妹汪兆慧等等,再次迎合了觀眾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英雄配美人、財閥配千金。
抗戰劇里的土鱉形象
不難看出,以《誓盟》為代表的抗戰劇習慣塑造“不愁吃穿”的主角形象,而“土鱉”英雄是很難當上主角的,“土鱉”英雄通常是情商低、智商低,還盲目仇日仇外的角色,換句話說這類角色太單調,感情不夠復雜,創作起來難度太高。
《鬼子來了》
▲圖片來源:姜文執導電影《鬼子來了》
舉個例子,如果以《鬼子來了》里愚昧農民馬大三一類為主角,反映中國普通老百姓在面對日本侵略者時最愚昧最無知的一面,試問又有哪位導演和編劇、哪個演員能支撐起這樣的劇本呢?
而與之相反的“富家少爺”“國軍連長”等角色則是情商、智商高,顏值高,戰斗力強,就連講話都是目空一切的“龍傲天”形象,觀眾喜歡、編劇創作起來也輕松很多。
只是長此以往,年輕觀眾可能會對抗日戰爭產生錯誤認知。
【“喜劇”內核是敗筆】
另外,作為抗日題材劇,《誓盟》在劇情中傳遞出的卻是一個“喜劇”內核,這是一大敗筆。
《誓盟》
何為“喜劇”內核?縱觀整部劇,圍繞抗日展開的各類矛盾沖突似乎都如同兒戲,大家開個會、彼此寒暄幾句,在歡樂的氣氛中就把鬼子消滅了。
舉個例子,何東明被上級安排發展八路軍武裝,面對糧草減少的局面,何東明輕松日軍物資;面對裝備精良的日軍,何東明一行幾人喬裝成送糧食隊,混進日軍裝備部,并且成功炸毀日軍重型武器,削減日軍戰斗力……
《誓盟》
所以,觀眾不會從《誓盟》中感受到日軍的殘暴不仁,也很難體會到國軍在面對侵略者時“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更沒有看出民國時期普通老百姓思想未開化甚至愚昧無知的形象,相反《誓盟》給人的感覺就是我軍我黨無所不能,僅靠做思想工作和幾位骨干就能輕松改變抗日戰爭走勢甚至國之命運,這無疑是對抗日戰爭浴血奮戰十四年最無情的蔑視。
而從劇情梗概上來看,《誓盟》又會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三位男主角最終走上同一條戰線,取得了抗日的勝利,同時也收獲了愛情。
【抗日神劇套路依舊】
《誓盟》
當然,《誓盟》中幾乎囊括了抗日神劇所有的套路,比如從第一集中就出現了國軍高層腐敗的描述,并且貫穿全劇;鬼子也毫無戰斗力,被我軍打得落花流水;服道化滿滿的橫店風……
寫了這么多,小編確實有“雞蛋里頭挑骨頭”的嫌疑,但是還是希望抗戰劇的創作者能盡量還原歷史,畢竟抗日戰爭是不可褻瀆的國殤和歷史。
【本文由“站著說話不腰疼”的非著名影評人宋胖子撰寫】
創作不易,轉載請注明本作者,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