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娃電視劇全集—葫蘆娃電視劇全集大結局
黑貓警長葫蘆娃,回顧幾部八九十年代電視上播出的中國動畫片
回顧了兩期歐美日動畫片,本期將回顧一下八九十年代在電視上播放的中國動畫片,跟引進動畫不同,那時的中國動畫里長篇“連續劇”和“系列劇”較少,大部分都是單集動畫短片,或很少幾集的“小故事”,其中還有一些連續性的作品也沒最終完結,雖然有的作品2000年后重拍過,但已經失去了童年時看的味道,實在是一種遺憾。
《魔方大廈》
1994年的玄幻題材動畫片,來克因魔方打亂后拼不回去,將魔方怒而擲地,魔方卻突然變成“魔方大廈”,好奇的來克便進入到魔方世界里,原來魔方大廈是由二十六個"方國"組成的,有裝在罐頭里的家長、玻璃國、火車國和星座號油輪等等非常"有趣"的國家。來克在這些國家里開始了一系列神奇的歷險。這部動畫情節頗為恐怖獵奇,有些場景算是童年陰影了。
動畫片原計劃制作26集,但因內容問題最終只有10集播放,后面的內容就再也沒看到過了。
《邋遢大王奇遇記》
1987年首播的動畫,一個小男孩不講衛生,亂扔垃圾,臟東西也照吃不誤,妥妥的邋遢大王。因為吃了尖嘴鼠給他的藥丸,變成與老鼠一樣大的小人。他跟著尖嘴鼠來到地下老鼠王國,在這里他遇到了善良的、邪惡的、美麗的、丑陋的各種的老鼠,經歷了冒險后最終變回本體回了家,也不再邋遢了。主題歌“小邋遢,真呀真邋遢,邋遢大王就是他,人叫他小邋遢!”是一個小女孩唱的,動畫片頭時還有真人小女孩和動畫邋遢大王一起出鏡的畫面,當時看起來非常驚嘆這種技術。老鼠世界設定還有點恐怖感,當時看到還真的害怕如老鼠所說它們有一天會統治世界。
《黑貓警長》
1984年首播的動畫,刑偵探案題材,“眼睛瞪的像銅鈴”的黑貓警長帶領著他的警員們對抗以老鼠一只耳為首的罪犯團伙。動畫里還有很多冷知識,話說有多少伙伴是因為看了這動畫才知道母螳螂必須吃了公螳螂后能生寶寶的,還有我至今也不知道世界上是不是真的有“食貓鼠”這種動物。比較遺憾的是只有五集,第五集結束“請看下集”出現后,我們就再沒等到第六集了。
《三個和尚》
1980年首播一部動畫小短片,講述的故事就是“一個和尚抬水喝,兩個和尚挑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我前幾年去上海的“中華藝術宮”,里面有個播放老動畫片的放映廳,剛好那時播這部動畫,又在那兒看了一遍。
《舒克貝塔歷險記》
1989年首播,改編自鄭淵潔的童話小說,兩只老鼠界的精英開飛機的舒克和開坦克的貝塔,在小男孩皮皮魯的幫助下,成為了飛行員和坦克手,創立航空公司,一起打敗海盜,破解鼠王陰謀,為小動物們提供幫助和服務的故事。這部作品跟皮皮魯魯西西有聯動,也算是“鄭淵潔宇宙”的一部作品了。
《沒頭腦和不高興》
60年代的動畫片,在八九十年代反復播放,999層的少年宮大廈雖然沒有電梯,但有些設計現在想想還挺有趣,如果現在的大樓里有個噴泉需要打著傘走過去,我還是很愿意過去試試的。不久前看到一個電影解說博主說,雙主角的喜劇片人物設定就要按照一個“沒頭腦”一個“不高興”才能引發笑點和矛盾,還舉了《泰囧》《唐探》的例子,想想真的很有道理。
《葫蘆兄弟》
1986年首播的剪紙動畫,中國的“超級英雄’題材,1990年左右還有一部它的續集《葫蘆小金剛》。直到今天動畫的細節也反復會被談論到,我就看過討論”葫蘆娃跟七仙女有什么關系“”爺爺究竟是誰“”蛇精的身世“”七個葫蘆娃誰的能力更強”“葫蘆娃跟X戰警誰強”這類文章,都寫的有理有據。這部動畫還帶動了一個現在的時尚名詞“蛇精臉”。在動畫片播出后無數出版商發揮的驚人的想象力創造“葫蘆娃宇宙”,葫蘆娃大戰過變形金剛、孫武空、圣斗士等一眾中外英雄,我之前還專門寫了一篇回顧這個的文章,有興趣可以看看。不過這部動畫給我印象最深的點反而不是這些主角和反派,一只蜈蚣精走路不小心踩到了釘子,把腳扎了個透心涼,之后好多年我穿拖鞋出門時都格外小心。
《天書奇譚》
1983年首播的動畫,改編自《平妖傳》,天庭有珍奇書籍“天書”,被鎖在石龕門里三千年。看守天書的袁公對天書的內容好奇不已,他乘無人之際,偷偷拿出觀看。原來,天書上記錄了一百〇八條法術,袁公偷偷下凡,把天書上的內容刻在石壁上。但本意造福人類的袁公此舉卻觸犯了天條,遭到了玉帝的懲罰。煉丹爐里的仙丹不慎被三條狐貍偷吃了,她們變成精下凡騙人錢財,還假扮仙姑和官府勾結,欺壓百姓,禍害人間。袁公便指引天賦異稟的蛋生——一個從蛋里跳出來的孩子“蛋生”修習天書上的法術,和狐貍精斗智斗勇,為民除害。“你是蛋生的,所以叫蛋生”師傅這個邏輯簡直無懈可擊,三只狐貍精的形象也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阿凡提的故事》
1980年首播的定格木偶動畫劇集,一共十四集,每集的故事都是阿凡提跟巴依老爺為首的“壞人”斗智斗勇,巴依老爺在維吾爾族就是土財主。話說小時候阿凡提和阿里巴巴的故事我一直傻傻分不清,最有印象的一集是阿凡提把巴依老爺家的樹蔭買了,巴依老爺本以為占了便宜結果吃了大虧。
《神筆》
1955年的木偶定格動畫,就是講神筆馬良的故事,這個故事80后應該比較熟悉,因為我們的一篇課文就是它,有人被罰超過這篇課文嗎?如果你有一支畫啥出現啥的神筆,結合你的畫工,你會畫什么呢?
《豬八戒吃西瓜》
1957年的剪紙動畫小短片,按現在的說法,這算是西游記的同人作品了吧,這一集矛盾點倒不是“師傅被妖怪捉走了”,而是自私又貪吃的豬八戒,因為他把給師傅和師兄弟的西瓜都給吃了,最后下場自然是被悟空整。我小時候也曾經嘗試過直接吃切成1/4的西瓜,很有難度。
《小蝌蚪找媽媽》
1960年的水墨動畫小短片,故事有點像探索解謎類游戲,每個環節得到一點提示,然后步步推進。聽說媽媽有兩個大眼睛,就找金魚;白肚皮就找螃蟹;四條腿就找烏龜;看長相相似度就找鯰魚,話說我那時也不知道鯰魚,還以為這是另一個品種的大蝌蚪。
《大鬧天宮》
1961年的動畫電影,得過國際大獎,堪稱國產動畫的最高峰了吧。記得那時每年寒假都會播,每次播就看一遍,前后至少看了10幾遍。這部動畫里天兵天將用的武器各式各樣,我對不同冷兵器長啥樣的認知就是源自這兒。
《蘿卜回來了》
1959年的動畫小短片,超級正能量,小兔擔心小鹿冬天沒東西吃,把蘿卜送給小鹿,小鹿送小熊,小熊送小猴,最后小猴和小熊又把蘿卜送還給小兔子。不過從動畫里看,小兔和小熊顯然是男的,小鹿是女的。小兔得到蘿卜第一個想到給小鹿,而小鹿看到蘿卜絲毫沒有想到小兔,只想給小熊,誰喜歡誰顯而易見吧,小兔就是愛情里的“舔兔”啊,你品,你細細品。
《哪吒鬧海》
1979年的動畫,就是相聲里說的那個“哪托鬧海”,這版動畫畫風清新,制作非常精良,劇情也是大氣磅礴。跟《大鬧天宮》里面的圓頭圓腦的比,這一版哪吒帥多了,形象上很接近日本少男漫畫的主角,記得小時候看到哪吒自刎的時候還會潸然淚下。
《雪孩子》
非常悲情的一部動畫,有點安徒生童話故事的調調。雪人孩子為了在大火中救他的小白兔朋友化成了水,最后飛向天空變成了云。這部動畫時1980年首播的短片。
《海爾兄弟》
從1995年一直播放到2001年長篇動畫片,看片名和人物也知道是哪個公司投資的,兩位男主兄弟算是動畫界穿的最清涼的主角了。主要講述一對由智慧老人所創造的海爾兄弟和他們的朋友,為解決人類面臨的災難和解開無盡的自然之謎而環游世界,最后回到他們的誕生地太平洋的神奇歷險故事。該部動畫片通過描述海爾兄弟的探險經歷,向人們傳遞了科學與人文知識,算是國內科普類動畫片的代表作了。
《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
1995年央視播出的動畫長片,動畫片主角大頭兒子,小頭爸爸和圍裙媽媽組成的一個平凡的三口之家,故事就圍繞這一家人展開。說是平凡的三口之家,動畫中明確表示過他們家在上海,并且住著獨門獨棟的小別墅,有一集有體現他們家在上海火車站附近,就是現在的靜安區,這地方即使當年的房價,買個別墅也不是平凡之家能做到的啊。此外,這部動畫片還有產生了一個童年的終極疑問,為什么爸爸媽媽都是小頭,兒子確實大頭,不敢細想啊。
《十二生肖》
1995年播放的童年陰影動畫片,畫風不敢恭維,情節非常慘烈,十二只生肖動物,十二次死亡,有人說看了動物的犧牲精神覺得很震撼,我覺得應該是虐心吧。
《西游記》
1999年上映的長篇動畫片,片尾曲是“白龍馬,蹄兒朝西”那一部。這一部里孫悟空的感情戲可是很豐富,跟猴小妹、蜘蛛精繡娘、龍女、米老鼠頭型的蓮兒、紫衣都有頗為曖昧的情節,取經路上猴哥開心啊。
原來葫蘆娃的盡頭是余華!網友:在最野豬的年齡,品了最細的糠!
小時候只覺得七個葫蘆娃救爺爺很好看,畫風精美,神態可愛,而且注意力也都集中在葫蘆娃們的本領上面,以及他們是怎么打敗反派蛇精的曲折故事。
直到長大后再看回葫蘆娃,才明白里面的故事盡是社會的真實寫照。
尤其是蛇精說的那句,“葫蘆兄弟雖然變成了大山,可他們緊緊連在一起,堅如磐石,光靠斧劈無濟于事,眼下先要切斷他們的聯系,然后用挖墻腳、鉆空子、找缺口的方法,動搖根基,才能各個擊破,一個個抓起來!”
視頻加載中...
視頻來源網絡,侵刪
看完之后,真真實實地把現實和人性體現得淋漓盡致,難怪小時候看這部動畫片時內心會產生到一種悲哀和內心不由自主的抵抗[泣不成聲]
該說不說,小時候的動畫片是把道理蘊含在故事中,二者合二為一。
很多它都是不會刻意解釋給你聽,因為我們總有一天會懂的,但它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許多人的三觀。
不得不讓人感慨一句,八、九十年代的動畫片、影視劇盛世真的打動了太多人的心!
對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