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優秀電視劇【中國電視劇大全部】
2024年至今評分最高的十部劇:不講劉亦菲的劇,第一真天花板
視頻加載中...
還記得那些年,我們追過的流量劇嗎?
鋪天蓋地的宣傳、粉絲控評的盛況,仿佛只要有流量明星坐鎮,收視率就能一路高歌猛進。
然而,當2024年的電視劇評分榜單新鮮出爐,一股強烈的反差感撲面而來:
曾經霸榜的流量劇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批“小眾”作品,憑借著高口碑強勢占領高地。這股“評分地震”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市場變革?
曾經,我們似乎默認了流量為王的法則,認為只要有流量明星加持,就能吸引觀眾的眼球,收視率自然不在話下。
然而,當觀眾的審美水平不斷提升,當流量明星的演技屢遭質疑,當粗制濫造的劇情越來越難以滿足觀眾的需求,流量劇的“泡沫”便會被無情戳破。
2024年的電視劇評分榜單,無疑是給那些沉迷于流量的制作方敲響了警鐘:觀眾不再是“人傻錢多”的代名詞,他們渴望看到的是真正有質量、有內涵、有共鳴的作品。
口碑,成為了決定一部電視劇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
《山花爛漫時》和《我的阿勒泰》,兩部風格迥異的作品,卻雙雙登上了2024年電視劇評分榜單的前列。前者以9.3的高分傲視群雄,后者則以8.9分緊隨其后。這兩部作品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精準抓住了“口碑時代”的精髓。
“感動中國”人物張桂梅老師的故事,本身就充滿了戲劇張力。而《山花爛漫時》并沒有落入主旋律作品的窠臼,而是選擇用最真實的鏡頭語言,還原張桂梅老師的感人事跡,引發觀眾強烈的情感共鳴。
劇中,張桂梅老師為了山區女孩的命運奔走呼喊,為了改變她們的人生傾盡所有,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健康。
當她拖著病體,步履蹣跚地走在泥濘的山路上時,當她面對質疑和不解,依然堅定地說出“我要讓我的孩子們走出大山”時,屏幕前的觀眾,又有幾個能忍住不為之動容?
除了真實感人的劇情,《山花爛漫時》的成功,還得益于主演們精湛的演技。為了演好張桂梅老師這個角色,主演不僅深入云南山區體驗生活,更是在拍攝過程中全情投入,將張桂梅老師的堅韌、執著、慈愛演繹得淋漓盡致。
值得一提的是,幾年前也有一部以張桂梅老師為原型的電視劇《我本是高山》,但反響平平。
兩部作品的對比,恰恰印證了好劇本和好演員的重要性。《山花爛漫時》的成功,并非簡單的復制粘貼,而是主創團隊用心血和汗水澆灌出的藝術之花。
不同于《山花爛漫時》的現實主義題材,《我的阿勒泰》將目光投向了神秘而美麗的阿勒泰地區,以哈薩克族的生活為背景,為觀眾展現了一幅充滿異域風情的文化畫卷。
劇中,廣袤的草原、湛藍的天空、奔騰的駿馬,以及哈薩克族熱情奔放的民族歌舞,都給觀眾帶來了強烈的視覺沖擊。而劇中關于愛情、友情、親情的細膩刻畫,則跨越了民族和文化的界限,引發了觀眾的共鳴。
《我的阿勒泰》的成功,離不開制作團隊的精益求精。為了還原真實的場景,劇組遠赴阿勒泰實地取景,力求將最原汁原味的哈薩克族文化呈現在觀眾面前。
而劇中出現的賽馬、叼羊等傳統活動,更是經過精心設計和排練,力求展現出哈薩克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然而,《我的阿勒泰》也并非完美無瑕。劇中部分情節為了追求戲劇沖突,對現實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藝術加工,難免會讓部分觀眾感到“懸浮”。
但瑕不掩瑜,《我的阿勒泰》作為一部少數民族題材的電視劇,能夠取得如此高的口碑,實屬不易,也為國產電視劇的多元化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除了《山花爛漫時》和《我的阿勒泰》這兩匹“黑馬”,2024年的電視劇評分榜單上,還有不少高分作品,它們或許沒有流量明星的加持,或許題材相對“小眾”,卻憑借著精良的制作和走心的內容,贏得了觀眾的認可,成為國產劇市場的一股清流。
《唐朝詭事錄之西行》作為一部探案懸疑劇,憑借著環環相扣的劇情、撲朔迷離的人物關系,以及對唐朝風土人情的精彩還原,成功俘獲了一大批“推理迷”的心。
該劇在延續了第一季的高水準制作的同時,在劇情邏輯和人物塑造上更下功夫,每一個案件都經得起推敲,每一個角色都鮮活飽滿,讓觀眾在享受推理樂趣的同時,也感受到了歷史文化的厚重魅力。
《天行健》則將鏡頭對準了清末民初那個動蕩的年代,通過一群小人物的命運沉浮,展現了時代變革的洪流。劇中,無論是劉宇寧飾演的江湖刀客,還是秦俊杰飾演的清朝侍衛,都并非傳統意義上的“高大全”英雄,他們在面對時代洪流時的迷茫、掙扎、選擇,更能引發觀眾的共鳴。
《天行健》沒有刻意回避歷史的殘酷和人性的復雜,而是以一種冷靜克制的態度,還原了那個風云變幻的時代,引發觀眾對歷史和人性的思考。
《邊水往事》則將故事背景放在了中國西南邊陲,通過一樁樁離奇案件,揭開了一個個塵封已久的秘密。
劇中,郭麒麟一改往日喜劇形象,飾演了一個深陷迷局的“問題青年”,而吳鎮宇則憑借著老戲骨的精湛演技,將一個亦正亦邪的神秘人物演繹得入木三分。
《邊水往事》不僅有緊張刺激的懸疑劇情,也融入了對人性、命運、救贖的探討,是一部耐人尋味的作品。
2024年電視劇評分榜單的大洗牌,并非偶然,而是國產劇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當流量明星的光環逐漸褪去,當觀眾對內容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那些粗制濫造的流量劇,那些只顧圈錢的“快餐式”作品,必然會被市場淘汰。
觀眾不再是“人傻錢多”的代名詞,他們渴望看到的是真正有質量、有內涵、有共鳴的作品。他們愿意為好的內容買單,也愿意為好的作品搖旗吶喊。
口碑,已經成為了決定一部電視劇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在社交媒體時代,一部電視劇的口碑,可以迅速通過網絡傳播,影響更多觀眾的選擇。
好口碑,可以成為一部電視劇的“自來水”,吸引更多觀眾關注;而壞口碑,則會成為一部電視劇的“絆腳石”,甚至會導致其“無人問津”。
2024年電視劇評分榜單的變化,預示著國產劇市場正在告別“流量為王”的時代,進入“口碑制勝”的新階段。
在新的市場環境下,那些只顧追逐流量、忽視內容質量的制作方,終將被市場淘汰。而那些用心打磨劇本、認真對待每一個細節、真正尊重觀眾的制作團隊,將會贏得更多的機會和掌聲。
2024年,國產劇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也為未來指明了方向:只有堅持內容為王、口碑至上,才能創作出更多優秀的電視劇作品,才能贏得觀眾的真心喜愛,才能推動國產劇行業健康發展。
我們期待,在未來的日子里,能夠看到更多像《山花爛漫時》《我的阿勒泰》這樣優秀的國產劇作品,也相信,在觀眾和市場的共同努力下,國產劇的未來會更加美好!
中國最經典的10部影視劇,獲電影大獎無數,你看過幾部?
霸王別姬》于1993年1月1日在中國香港上映,1993年7月26日在中國大陸上映,此后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公映。
影片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圍繞段小樓、程蝶衣兩位京劇伶人,通過描繪中國京劇藝術及其藝人的生活,氣勢恢宏地敘述了一個延續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的故事,展現了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
該片榮獲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大獎,成為首部獲此殊榮的中國影片。
此外,還獲得了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國際影評人聯盟大獎等多項國際大獎,并且是唯一一部同時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的華語電影。
電影《活著》以福貴一家的坎坷命運為主線,講述了福貴和他家人風風雨雨幾十年的遭遇。
影片以中國內戰和新中國成立后歷次政治運動為背景,通過男主人公福貴一生的坎坷經歷,反映了一代中國人的命運。
影片中,大少爺徐福貴(葛優飾)嗜賭成性,輸光了祖上留下的所有家產,父親被他氣死。
一年后,妻子家珍(鞏俐飾)帶著女兒鳳霞和手抱的男嬰有慶回到家中,福貴痛改前非,自食其力以演皮影戲維生。
然而,內戰爆發,福貴先被抓去當勞工,又輾轉為解放軍唱戲,終于獲釋回鄉。
但此后,大躍進運動和文化大革命接踵而至,福貴因家產輸光未被劃入地主成分,但兒子有慶卻不幸被區長的車撞死。
文革中,鳳霞遭遇產后大出血,因醫院的老教授被紅衛兵關進牛棚而未得到救治慘死。最后,惟有鳳霞難產生下的孫子饅頭跟老人家繼續活著。
活著》被譽為中國影史上的巔峰之作之一,即使被禁多年,其藝術價值和影響力依然不可忽視。
《無間道》2002年12月12日上映,影片講述了兩個身份混亂的男人——警方陳永仁(梁朝偉飾)和黑社會劉建明(劉德華飾)之間的故事。
兩人分別潛入對方陣營,經過長時間的生活,他們的身份和忠誠都受到了極大的考驗。
最終,在一場激烈的角斗后,他們開始尋求自我救贖和身份認同。
影片不僅是一部片,更是一部探討人性、忠誠、身份認同和命運等主題的深刻作品。
《陽光燦爛的日子》是由姜文自編自導,夏雨、耿樂、寧靜、陶虹等人主演的一部劇情片。
該片于1995年在中國內地上映,是姜文導演的處女作。
影片主要講述了20世紀70年代初的北京,在文革的背景下,一群生活在軍隊大院的孩子們的故事。
學校停課,大人們忙于“鬧革命”,無暇顧及孩子,這使得以馬小軍(夏雨飾)為代表的少年們自找樂子,他們通過打架、鬧事等方式揮霍著過量的荷爾蒙。
馬小軍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被一張掛在墻上的彩色照片深深吸引,照片中的女孩米蘭(寧靜飾)成為了他的夢中情人。
然而,米蘭卻與馬小軍的好友劉憶苦(耿樂飾)關系更為親近,這讓馬小軍的青春期生活充滿了五味雜陳的情感體驗。
影片獲得了多項國內外電影獎項的認可,包括第5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銀獅獎)、第33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獎等。
《紅高粱》是由西安電影制片廠出品,張藝謀執導,陳劍雨、朱偉、莫言編劇,姜文、鞏俐、滕汝駿等主演的戰爭電影。該片于1988年10月10日在中國上映。
以抗戰時期的山東高密為背景,講述了男女主人公沖破封建傳統束縛,歷經曲折后一起經營一家高粱酒坊,但在日軍侵略戰爭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計均因參與抵抗運動而被日本軍虐殺的故事。
《紅高粱》在1988年獲得了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成為首部獲得此獎的亞洲電影。
影片不僅在國內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還贏得了國際上的認可,為中國電影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貢獻。
《功夫》是一部由周星馳執導、編劇并主演的動作喜劇類電影,于2004年12月23日在中國大陸和中國香港上映。
該片由哥倫比亞電影制作(亞洲)有限公司、華誼兄弟太合影視投資有限公司、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北京電影制片廠出品。
影片主要講述了一個街頭混混(由周星馳飾演)如何逐漸成長為一代武術家的故事。
阿星是一個自小受盡欺辱的街頭混混,他一心想要加入當地最大的黑幫“斧頭幫”以出人頭地。在試圖對一個名為“豬籠城寨”的地方的居民進行敲詐時,他意外地卷入了正邪兩派的斗爭中。
在這個過程中,阿星逐漸領悟到了功夫的真諦,并最終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保護了無辜的居民,完成了從混混到武術家的蛻變。
該片在上映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僅票房成績斐然,還獲得了多個國內外電影獎項的認可,包括第24屆金像獎最佳影片、第42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等。
《黃飛鴻之壯志凌云》1991年8月15日上映。導演:徐克
- 主演:李連杰、關之琳、元彪等
該片講述了清朝末年,佛山武師黃飛鴻常教人練武可自強救國,但總督府的提督大人對民間習武嚴格管制,佛山的武術高手紛紛出走。
于是,黃飛鴻帶領眾弟子闖入提督府,終于使提督大人改變主意,準許民間習武的故事。
隨后的兩部《黃飛鴻》電影繼續深化黃飛鴻這一人物的形象,展現了他在晚清社會的復雜環境中的種種遭遇和抉擇。
黃飛鴻系列電影不僅展現了精彩的武術場面,還深入描繪了黃飛鴻這一人物的內心世界和他在晚清社會的特殊地位。
這些電影不僅在香港和內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在國際上贏得了廣泛的認可。
故事背景設定在2075年,科學家們發現太陽急速衰老膨脹,短時間內包括地球在內的整個太陽系都將被太陽所吞沒。
為了自救,人類提出一個名為“流浪地球”的大膽計劃,即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用2500年的時間奔往新家園。
中國航天員劉培強(吳京飾)在兒子劉啟(屈楚蕭飾)四歲那年前往領航員空間站,肩負起領航者的重任。
多年后,劉啟長大,帶著妹妹韓朵朵(趙今麥飾)偷偷跑到地表,偷開外公韓子昂(吳孟達飾)的運輸車,結果遭遇全球發動機停擺的危機。
為了修好發動機,阻止地球墜入木星,全球開始展開飽和式營救,劉啟等人也加入其中。在與時間賽跑的過程中,無數的人前仆后繼,奮不顧身,只為延續人類生存的希望。
《流浪地球》不僅是一部視覺震撼的科幻大片,更是一部展現人類團結、勇氣和犧牲精神的電影。
它成功地將中國獨特的思想和價值觀念融入對人類未來的暢想與探討中,贏得了國內外觀眾的廣泛贊譽。
《警察故事》是一部由成龍執導并主演的動作喜劇片,與鄧景生共同擔任編劇,張曼玉、林青霞、董驃、太保等人也參與了主演。這是該系列的首部作品,于1985年12月14日在中國香港上映。
影片講述了警察陳家駒冒死抓捕大毒梟,但由于證據不足,被人陷害設計嫁禍殺死同事,于是走上了為自己洗脫不白之冤的道路。影片中的動作場面驚險刺激,成龍在片中展現了極高的動作表演水平,包括跳下十米高樓追捕毒梟等危險動作。
該片于1986年榮獲第5屆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動作指導兩項獎項,并提名了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等五項獎項。影片在香港地區累計票房約2663萬港元,北美累計票房113,164美元。
《讓飛》是一部由姜文執導,姜文、周潤發、葛優、劉嘉玲、陳坤、周韻、廖凡、姜武等主演的劇情片。
該片于2010年12月16日在中國內地上映,并取得了顯著的票房和口碑成績。
《讓飛》改編自著名作家馬識途的小說《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一章。
影片講述了悍匪張牧之(姜文飾)搖身一變化名清官“馬邦德”上任鵝城縣長,并與鎮守鵝城的惡霸黃四郎(周潤發飾)展開一場激烈爭斗的故事。影片融合了劇情、喜劇、動作和西部片的元素,通過一場場斗智斗勇的較量,展現了北洋時期社會的復雜性和人性的多面性。
《讓飛》以其獨特的敘事風格、精彩的演技和深刻的寓意贏得了觀眾的喜愛和贊譽。
影片中的臺詞幽默風趣,富有哲理;演員們的表演生動自然,將角色的性格特點展現得淋漓盡致。
近3年最好的10部國劇,《人世間》僅排第9,《玫瑰的故事》沒上榜
《山花爛漫時》的評分,從收官時的9.3,漲到了目前的9.4。
還原人物事跡,拍出了觀眾真正想看的“我生來就是高山”,溫度和內核俱在,是這部劇被稱贊的主要因素。
只是熱度略差,未能成爆款。
本文我們就以口碑和熱度為參考,來給過往3年中的國產熱劇排個名。
第10名:《唐朝詭事錄之西行》
依舊是單元敘事,依舊是詭譎奇幻畫風。
但“唐詭2”相較于前作,整體又上了一個臺階。開播后就頻頻登上熱搜,話題都是劇集相關橋段。隨著第二案《仵作之死》上大分,劇集熱度更是大幅飆升。
此后幾個故事,也各有各的精彩。
而“唐詭2”能在口碑上勝過前作,除了敘事出彩外,攝影和動作設計也都是加分項。相較于很多劇的慢動作、轉圈圈,中郎將颯爽利落的的身手,真是帥到觀眾心窩窩里。
第9名:《人世間》
在第28屆白玉蘭獎上斬獲最佳電視劇等5項大獎的《人世間》,是真正的年代大劇。故事圍繞周家三兄妹的命運軌跡展開,最終將數十年的社會變遷呈現在觀眾眼前。
厚重的時代底蘊外,人物更是故事之“眼”。
本分膽小卻有擔當、肯負責的周秉昆,有原則重情義的周秉義,以及將善良堅韌演繹到極致的鄭娟……鮮明的時代烙印和局限,反而成就了他們的鮮活豐滿。
只是讓天災人禍密集發生在一家人身上的設定,又流于苦情戲套路,給整部劇的觀感打了折扣。
第8名:《警察榮譽》
即使跟《夢華錄》同檔期,這部以基層民警為故事主角的電視劇,還是用口碑換熱度,成為近30萬人心中的國產好劇。
以雞零狗碎的小事開篇,用滿屏煙火氣營造真實感,沒什么強戲劇沖突,只靠劇中“片警兒”們的職業和性格魅力來抓人。明明不是紀錄片,卻有著紀錄片的生活性,被網友贊是劇版《守護解放西》。
卻原來,不懸浮的職業劇,可以這么有看點。
第7名:《風吹半夏》
一部描繪時代群像的大女主劇。
“有毒”的許半夏在殘酷的商業叢林中進出拼殺、歷盡沉浮。過程中,有借力但不依賴,憑膽識、憑魄力,終于開辟出自己的天地。
與她相關的各類人等,又以不同的性格和行事方式,在構建出人性揭示圖的同時,成為展現社會規則、時代變遷的縮影。
許半夏的成功,為國產影視劇大女主刻畫提供了正確模板。
劇集的成功,為同類型作品再添佳作。
第6名:《我的阿勒泰》《去有風的地方》
前者,29萬人參評,評分8.9。
后者,36萬人參評,評分8.7。
難以取舍,是以并列。
《我的阿勒泰》沒有回避生活的坎坷與苦難,卻用明媚為底色,教會我們怎么去跨越溝壑,短短8集滿滿治愈。
許紅豆的故事,與此相似。
陷入生活、事業低谷的她在“有風小院”,獲得了重新啟程的力量。劇中唯美浪漫的風景、細膩而溫情美好的細節,在治愈許紅豆的同時,也治愈了無數熒幕前的觀眾。
第5名:《夢華錄》 《蒼蘭訣》
依然是并列。
都是古偶劇,卻各有特色。
88萬人參評的《夢華錄》服化道講究、攝影打光出色、人物賞心悅目。對于趙盼兒等幾位主要女性角色的刻畫,也有著女導演特有的角度和細節。
即使有瑕,卻不掩瑜。
而《蒼蘭訣》雖然是“老式”古偶,從人物設定到故事橋段都很套路,但卻又“幼稚得剛剛好”。
土是真的,上頭也是真的。
第4名:《蓮花樓》
一部有江湖氣的武俠劇。
以復仇為引,以探案為線,密室含量極高。雖然推理部分略弱,有的謎底失于簡單,但懸疑部分整體算合格。
而且,故事雖然有個悲情底色,但基調并不沉悶,反而輕松戲謔,人物的刻畫塑造也基本還原了小說設定。最關鍵的是,在動作設計頻被詬病的今天,本劇的武打戲讓人眼前一亮,質感和節奏都很出彩。
被劇粉昵稱“小破樓”的《蓮花樓》,贏得有底氣。
第3名:《繁花》《三體》
參評人數相等,又同為8.7分。
因此,同列第三。
《繁花》的熱度,來自于王家衛的特色風格。他鏡頭下的這個故事,出彩的并非年代感,而是將都市武俠、黑幫、民國傳奇、諜戰等熔于一爐的畫風。
絢爛迷離,像夢。
但又有著沉淀在時光中的真實。
爺叔和汪小姐、玲子、李李等角色的塑造,更是這片夢中鮮亮的配色。
而《三體》的熱度,更多是源自小說的影響力。
劇集對主要情節的還原幾乎是“摳書”的程度,而青、老年兩版葉文潔以及大史等角色的出彩,也為劇版加分不少。
最后,來說“亞軍”劇《狂飆》和“冠軍”劇《漫長的季節》。
前者在偏套路情節中拉開序幕,又在對人物的精彩刻畫中實現熱度“狂飆”,成為當年爆款劇。
劇中的高啟強,從底層魚販完成階級跨越,在京海市一手遮天。劇外的張頌文,也憑借這一角色,迎來事業的巔峰。
狂飆兄弟,火遍全網。
而由辛爽執導的《漫長的季節》,則用明媚沖淡沉郁底色,用人物命運與時代共鳴。又在濃郁的懸疑氛圍中,給出了觀眾想要的真相。
范偉飾演的王響,被困在了兒子去世的那個秋天;追劇的觀眾,也沉浸在了導演講述的這個故事里。
那句“往前走,別回頭”,在心底無聲回蕩。
以上13部劇外,《繁城之下》、《玫瑰的故事》和《追風者》,也都在各自的檔期內大放光彩。或以懸疑寫命運和人性,或在賞心悅目中講女性人生,或熱血高能案案相接欲罷不能。
而這些不同類型、題材的高分好劇,也證明觀眾其實并不挑剔。
有誠意,有亮點,他們就會買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