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歸英雄傳百度云,東歸英雄傳電影百度云
提起乾隆,恐怕很多人第一時間想起的,卻是“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再多想想,又會想起和大人,紀大人...
事實上,乾隆皇帝對于整個中華民族歷史來說,功過是非都不少。
論功,他自有包括“十全武功”在內的一系列軍事成就,為我中華開疆拓土,促進多個民族的融合與交流,都創下了不朽的功績。論過,他在位期間,禁錮民眾思想,大興所謂帝王之術,文字獄數量達到了滿清歷代皇帝之最。對于清朝中期民眾麻木,進而導致了整個民族在思想文化科技等各個層面上的停滯落后,是負有絕對不能推卸之責任的。
而這里要談的,卻是這位乾隆大帝一次真正的歷史高光時刻!
公元1767年,大清乾隆三十二年,定居于沙皇俄國境內的土爾扈特族人,因為不堪忍受沙俄的壓迫和干涉,在首領渥巴錫的帶領下,決心回歸中國。
土爾扈特族人的祖先,是成吉思汗時期王罕所率領的蒙古克列部,在鐵木真統一草原時,被鐵木真擊敗,最后逃亡乃蠻部,王罕死后,后代逐漸西遷,到明末時期,來到了沙皇俄國領域內的伏爾加河下游草原,建立了土爾扈特汗國。
大約140年后,正值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當政的第五次俄土戰爭時期,俄軍先后攻占了土耳其控制下的伊茲梅爾、基利亞、布拉伊洛夫和阿克爾曼,獲得了第聶伯河和南布格河之間的地區和刻赤海峽,打通了黑海出海口。
但是這種勝利卻是以付出重大傷亡代價換來的,尤其是土爾扈特族人的生命。由于戰爭需求,俄國征用大量土爾扈特青壯年充入軍隊,令整個土爾扈特族人口減少了幾十萬之多。而且,為了讓土爾扈特族繼續充當沙俄的兵源地,沙俄政府不斷在土爾扈特族內部尋找代理人,試圖架空族內汗王的權力,逐步取消土爾扈特人的各種自治權限,甚至對土爾扈特的宗教信仰也進行干預。
忍無可忍的土爾扈特人終于決定放棄現有的牧場草地,返回祖國。三萬三千戶,共計17萬人參加了這次歷史性的大遷移,他們點燃了自己的木制房屋和帳篷,下定決心與沙俄決裂。
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很快收到了消息,當即派出大批哥薩克騎兵追趕土爾扈特人,追兵在哈薩克西部的穆爾賈爾山附近趕上了東歸的土爾扈特人,雙方爆發大戰,結果是善戰的哥薩克騎兵被更加英勇善戰的土爾扈特人全殲。
但是,在經歷了一路上饑餓,嚴寒,疾病,甚至瘟疫的打擊之下,再加上殘酷的戰斗,土爾扈特人從出發時的17萬多人,銳減到只剩下8萬人左右。為此,渥巴錫多次召開會議,鼓勵大家繼續前進,絕不回頭。瀕臨絕境之時,土爾扈特部終于抵達了伊犁。
乾隆三十六年三月,定邊左副將軍車布登札布向朝廷奏報,清政府才知道此事,朝堂之上馬上就此事召開了緊急會議,最終乾隆帝拍板決定,馬上對土爾扈特部接納安置。
差不多就在同時,葉卡捷琳娜二世通過駐北京的外交使臣,向清政府通告說,土爾扈特部族的行為是叛亂,要求清政府不得接納他們,甚至為此發出了戰爭威脅。
乾隆帝當即回應:“此等厄魯特因在爾處不得安居,欲蒙大皇帝恩澤,投奔大清實屬誠心歸附,大皇帝施恩,將其戶口、屬眾分別指地而居,各自獲得安生之所,爾等若要追索伊等,可于俄羅斯境內追索之,我等絕不干預,然其已入我界,則爾等不得任意于我界內追逐,若爾等不從我言,決然不成,必與爾等交戰。”
狠話絕不只是說說而已,在發出外交回應的同時,乾隆親自下旨,命伊犁將軍伊勒圖立刻開始動員,清朝在伊犁駐軍的一萬二千名旗軍,六千綠營,以及南疆八城的駐軍全部開始緊急集合,在極短的時間內,伊犁及周圍集結了近三萬名清軍,而且其中的領兵者幾乎清一色都是曾跟隨兆惠,明瑞等名將在平定準噶爾與大小和卓之戰中富有戰斗經驗的軍官,軍容極為整齊。
不知是乾隆帝口氣強硬的緣故,還是伊犁駐軍的嚴陣以待嚇退了俄羅斯人,最終,女皇的追兵不敢越界,惶惶離去。
此后,清庭撥專款采辦牲畜、皮衣、茶葉糧米,接濟貧困中的土爾扈特牧民:
“凡市得馬牛羊九五千五百,其自達里岡愛商都達布遜牧群運往者,又十有四萬,而哈密辟展所市之三萬不與焉。撥官茶二萬余封,出屯庾米麥四萬一千余石,而初至伊犁賑贍之茶米不與焉。甘肅邊內外暨回部諸城,購羊裘五萬一千余裘,布六萬一千余匹,棉五萬九千余斤,氈廬四百余具,而給庫貯之氈棉衣什布幅不與焉。計諸用帑銀二十萬兩,而賞貸路貲及宴次賚予不與焉。”---乾隆帝親自撰寫的《優恤土爾扈特部眾記》
與此同時,巴音布魯克、烏蘇等地改為“渥巴錫所領之地”用于妥善安置歸來的土爾扈特部眾。至此,東歸英雄的史詩宣告勝利結束。這段故事也先后被改編為電影和電視劇《東歸英雄傳》。
作者注:在電視劇劇情里,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的情人波將金上將,曾親自帶兵追趕土爾扈特人。不過根據記載,波將金于東歸故事時的1776-1777年,正在擔任新羅西斯克、亞速、阿斯特拉罕三省的總督,不大可能去率領追兵,所以這一情節應為虛構,否則以波將金強硬,霸道的性格,極有可能越界追趕,更有可能因此被清軍所擒,那故事就更加有趣了。
在下是喜歡探討軍事和歷史問題的書生,歡迎大家的關注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