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來了主人公叫什么名字;狼來了主要講了什么
狼來了這三個字,說久了就會變成耳邊風,故事還是我身邊的,我覺得有代表性,在這里記錄一下。
我的一個朋友平時人很好,但是有一個缺點,就是比較羅嗦,做事比較繁復。
幾周前我介紹一個兒科醫生給他,當時她的小孩子感冒,我作為他唯一的醫生朋友,根據術業有專攻的理論,把我的兒科醫生同事介紹給他,以后有小朋友的健康問題讓他來處理,本以為是一個很和諧的溝通關系,沒想到,竟成了一個狼來了的故事
這是一個星期前的事,我的那個朋友,這里把它叫小a吧。他有個十個月大的小孩,剛好反復嘔吐、低燒,他就請我兒科同事去看,診斷胃腸炎開了點藥就走了。
接下來兩天呢,這個小孩子癥狀也沒怎么改善。哭鬧比較頻繁,小a作為小孩的父親,他比較擔心,所以就在微信上瘋狂的問這個兒科醫生,注意這里是用瘋狂,講的信息比較雜,沒怎么講重點。
所以慢慢的我這個兒科同事就比較少回復,那天,兒科醫生剛好值班,比較忙,沒去回復他,潛意識里覺得說的都不是很嚴重,都沒說到重點。
隔天早上小a就打電話問我,他說一整夜都在哭鬧,我那天起床接到電話,我就覺得不對勁,我說你沒咨詢我這個兒科同事嗎?他說咨詢了沒有回,我就耐心的聽她講小孩的癥狀。
嘔吐三天,大便有一點點黑,下半夜每15分鐘哭鬧一次,我第一時間覺得是腸套疊,立馬叫他去急診查個腹部B超,查完結果報告是腸套疊,就聯系小兒外科的同事去給他空氣灌腸,還好發現的及時,避免了一次手術,我朋友非常感謝我的處理。還說那個兒科醫生信息也不回,不靠譜的。
兒科醫生不回復固然不好,但我復盤這一個事情,我覺得我朋友也做的不是很好,他的性格跟微信聊天方式我是知道的,就是話講很多都沒怎么講重點,很容易讓人覺得很羅嗦,很煩,這樣當真正小孩子有急事需要處理的時候,很容易讓人忽略了,這不很像醫患版的狼來了的故事嗎?
我有意無意暗示的提醒我這位朋友注意以后微信聊天方式,醫療是緊急的,重要的,但同時也是要篩選重點的,醫生在問診的時候,你不能一股腦的什么都說,什么都講,有的沒的,講最主要的重點,尤其是醫生問的方向,能比較清楚的讓醫生抓住重點了解情況,分析病情得出結論,所以你要做一個合格的病人,就是從抓重點開始,避免啰里八嗦招人煩,才能避免成為醫患關系里面狼來了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