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本報記者 何泠瑤 賈曉雯
林俊杰買虛擬地產浮虧91%,這則消息引起軒然大波。
4月10日,林俊杰發文回應:“聽說最近很多人想幫我理財。”
雖是一句調侃,卻戳中了人心。
過去幾年,有一群人一頭扎進虛擬世界,買房買地、收藏藝術品,卻血本無歸、人去樓空,永遠“套牢”在數字世界。
如今,那些困在元宇宙里的人如何了?那縱觀元宇宙行業,又真的繁華落盡了嗎?
從秒賺3000到虧錢
好光景似乎只是曇花一現
“環球島嶼4萬元,極地木屋8200元,海景別墅7000元,玻璃花房3200元,山村小屋800元……”這是2021年12月某日,國內元宇宙App“虹宇宙”中的掛牌房產,價格由高到低,對應房子由好到差。
2021年12月,伊貝(化名)因為好奇,在“虹宇宙”上玩了不過三天,便抽到了一個S級的房子,靠海的大別墅,有歐式裝潢,配鋼琴、泳池,還有花園。令他沒想到的是,有人出價3000元要買他的號。可以說,伊貝以零成本,凈賺3000元。
2021年10月,國內上市公司天下秀數字科技集團開發的元宇宙社交App“虹宇宙”雖然還在內測階段,但一些用戶預約后已可以搶購虛擬房產。于是乎,“炒虛擬房產”便在二手交易平臺開始了,價格最高的一套竟達到99.99萬元。“好房子是要抽的,全靠運氣。”真的抽到好房產,立即轉手就能賺錢。
不過,“炒房”的好光景似乎只是曇花一現。4月10日,記者登錄“虹宇宙”,App正常運營,但主場景下只有不到10人,世界聊天屏也鮮有人發言。在主打場景“辦公室”以及宮殿、商圈等處也是人煙稀少,好似一座“鬼城”,看不到人影。客服告訴記者,虹宇宙目前沒有買賣房產的渠道。
不僅如此,全球的虛擬地產平臺都幾乎無人問津。一年前,Decentraland元宇宙平臺的全球日活躍用戶數在1200人以上,The Sandbox元宇宙平臺則高于8800人。如今兩家平臺的日活躍用戶均只剩100余人。
“元宇宙房價本質上是一種變相的算力銷售,而算力價格是和成本掛鉤,有人卻將算力構筑的虛擬空間進行價格炒作,那最終必然會暴跌。”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告訴記者。
數字藝術品的逐夢人
夢碎后維權無門
“跟白送一樣,為什么還有人不玩?”
去年4月,元宇宙的風頭正盛,美得像一個童話世界。
互聯網企業大舉進軍元宇宙,砸重金研發產品,資本和人頭蜂擁而上,一時間元宇宙數字藏品平臺遍地開花。
在數字藏品平臺秦宇宙上,一張畫著卡通魔方的數字圖片,每個立面是彩色圖案,售價199元。朋友慫恿張貴說,隔兩天賣就值300元了。
可童話故事都是騙人的,一頭大嘴金色獅子吞光了張貴的錢。5月初,他買的一張獅子圖片突然從上千元狂跌到了400元,之后沒幾天僅剩不到100元。這場驚險“崩盤”,有玩家說,平臺推了新品,舊款不吃香了,但也有人猜測是莊家在背后操縱。
記者發現,秦宇宙App已無法下載,秦宇宙官網上,最近一條公告更新于2022年6月,寫著:嚴格禁止各項炒作,不進行撮合交易,不允許持續交易。寄售商城的價格為用戶自己掛售,請用戶謹慎購買,理性消費。
數字藏品夢碎后,人們才發覺,連溯源也是一場空。今年有玩家跑去廈門維權,秦宇宙的運營公司廈門歐奇已人去樓空,“大門關了,數據庫可能也刪了,我們拿不到證據。”張貴說,“不要炒圖,會變得不幸!”張貴回憶闖蕩“元宇宙”的經歷,就很痛心。
進行數字藏品的交易合法嗎?
NFT數字藏品交易平臺目前主要有兩種服務,一是為用戶提供鑄造服務,二是為用戶提供交易服務。
從目前數字藏品平臺交易規則的共同點中可以看出,平臺所面臨的最大的風險為金融風險和投機炒作風險。
在當前階段,社會公眾缺乏對虛擬資產風險的有效認知,極易出現虛構價值、投機炒作、網絡欺詐、監管合規等問題,由于數字藏品市場發展太快,2022年4月,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證券業協會聯合發布《關于防范NFT相關金融風險的倡議》,提出堅決遏制NFT金融化、證券化傾向,從嚴防范非法金融活動風險。
記者觀察
熱潮退去后的眾生相
元宇宙仍有入局者
過去,元宇宙與NFT也是許多明星的投資標的。周杰倫、余文樂、鹿晗、徐靜蕾等明星紛紛布局,或是在元宇宙內購置地產,或是購買NFT頭像,亦是發行自己的NFT,產品通常被一搶而空。
泡沫總有被刺破的一天。當數字藏品不再值錢,數字房產人去樓空,數字地皮成一片荒地……元宇宙的夢醒時分,又是另一番眾生相。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那些崩盤跑路的,以及垂死掙扎等待歸零的數藏平臺至少有15家,包括六潮藝術、熱狗、中藏、藝藏、秦宇宙等,藏品要么價值歸零,要么發售價清退。
“大部分都是垃圾平臺,以前一天之內就冒出好幾個‘炒圖’平臺,他們只想賣圖賺錢,沒想過好好運營數字藏品,連個官網都沒。”一位曾經做數字藏品平臺的人士告訴記者。
與此同時,很多曾高歌猛進的大廠,選擇了剎車、裁員、砍項目。
不過,也有人看好元宇宙的長期前景。據調研機構麥肯錫報告,到2030年,全球與元宇宙相關的年度支出總額可能高達5萬億美元。從國外到國內,仍有許多地方在出臺元宇宙相關政策,加碼技術研發。
“元宇宙的扭曲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將工具和金融掛鉤。”在盤和林看來,元宇宙的“餅太大”,但教訓是深刻的,風險投資和投機是不同的東西。
我國監管部門對各類商品的投機炒作行為有著非常嚴格的態度,國內的數字藏品平臺,監管政策在交易及運營規則中做出的很多限制都是為了防止炒作風險。如實名制認證交易、禁止二級市場交易、禁止或有條件的限制轉贈、禁止場外交易等,這些舉措都是為了防止各種形式的炒作行為,極力維護行業生態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