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充電樁投資多少錢;個人投資充電樁賺錢嗎
充電樁發展到最后,一定是漲價的結局,這是不用質疑的,只是沒想到,漲價會來得這么快。
據新京報報道,目前河南省部分地區的公共充電樁已經開始漲價,漲價幅度在0.3元-0.4元/度之間。網約車司機姚師傅表示,現在充滿一次電需要多花10多塊錢。除了河南以外,一線城市中除了北京以外,上海、深圳、廣州等大城市全都出現了充電樁漲價的情況。此外,武漢、青島、重慶等二線城市也出現了漲價的現象。
以上這些地區的黃金地段充電費在1.5元/度左右,這個價格較之前的充電價格已經上漲了很多。不過部分充電樁的價格已經突破了2元大關,這也使得新能源車的車主們充電費用上升。你以為這就很離譜了?寧波某個區域的充電樁價格已經漲到了4.05元/度,對于部分電池容量大的汽車來說,充滿一次電要300塊錢左右,這個價格跟加油已經差不多了,甚至已經超越了油車加滿油的價格。
對于這個離譜的價格,有網友表示,放心吧,電價很快會全國都是4元/度的,因為里邊可能也會包含養路費。
不過我個人是不太贊成這位網友的觀點的,因為電價跟油價是不一樣的。汽油用完了,我們只能到加油站加油,自己是沒有辦法搞到汽油的。可是充電樁的種類有很多,也許公共充電樁很貴,但是家用充電樁的費用還是相對較低的,有網友的充電費甚至只有0.22元/度,低到超乎想象。
那么問題來了,寧波的這個區域的充電樁憑什么可以做到4元/度呢?
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因為充電樁是超級快充,吃一頓飯的時間,汽車就基本上充滿了;第二是因為豪華車品牌加持,這是路特斯品牌的充電樁。
就目前而言,公共的充電樁暫時還沒有到達4元/度的水平,新能源車主也不用太過緊張。特別是那些家里有家用充電樁的,暫時不用為此擔憂。
公共充電樁的漲價其實有點類似于互聯網公司拉用戶,剛開始其實是有補貼的,在這些用戶擁有良好的體驗之后,就會吸引越來越多的人過來體驗。當這個群體足夠大的時候,互聯網公司就可以逐漸減少用戶補貼,甚至是變相漲價,公司就開始產生利潤了。
不管是滴滴,還是美團,一開始都可以免費體驗一次打車或者是外賣。在平臺用戶足夠多了之后,這些補貼就慢慢減少了,甚至還在不斷漲價,用來提高平臺的收入。
說到這里,很多人眼前一亮,好像看到了一個賺錢機會,那就是去做充電樁的生意,因為我們有了充電樁,不就是相當于有了一個聚寶盆嗎?躺在家里就可以不斷收錢,這個生意實在是太有誘惑力了。
于是乎,短視頻平臺上出現了很多充電樁加盟的消息。有的博主稱只要3萬元就能入局,如果可以投資幾十萬元,一年最高可賺百萬元。也有人表示,就算你是0經驗也沒有關系,依然可以躺著賺錢。更有人將它與房子作比較,稱它為比房子更好的投資。
如果我們對充電樁行業沒有太多的了解,并且不斷被這些博主洗腦,那么我們真的可能會登上充電樁這條“賊船”。
為什么說充電樁行業是“賊船”呢?
因為這個行業在外行人看來很有前途,畢竟新能源車越來越多,需要充電的車也會越來越多,只要我們有了充電樁,是不是每天都有錢進賬呢?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因為充電樁的賺錢邏輯跟加油站是不一樣的,而是跟共享充電寶有點像。共享充電寶怎樣才能賺到錢呢?最關鍵的問題是位置,其次是價格。
同理,公共充電樁想要賺錢,也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位置好,可以提高利用率,二是價格高,可以賺到較多的差價。
充電樁的生意歸根結底還是賺差價的生意,電費的價格基本上是固定的,只要我們能夠找到好的位置,還是有希望賺錢的。可問題是,好的位置相對來說很少,而且租金成本可能也會比較高,其中一部分是在為停車場打工。
好的位置基本上已經被嗅覺敏銳的人占領了,剩下的只是一些利用率不高的場合,這就使得普通人想要從中賺錢會很難。更何況充電樁的投資還是挺大的,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么低。因此,如果有人找你加盟充電樁,一定要小心。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用顛覆式創新與新商業模式融合,全世界都是你的舞臺!
在新商業的世界里,沒有被淘汰的行業,只有被顛覆出局的企業,現在所有的商業競爭都會聚焦在“顛覆與重構”上。
一家公司或者一位老板,如果顛覆與重構能力短缺,注定會提前敗下陣來。
請記住:沒有創新力,哪有想象力;沒有想象力,何來競爭力;要想破局突圍,必須顛覆原有商業模式,重構新的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