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減震器壞了有什么癥狀(小車前減震器壞了有什么癥狀)
上次我們提到:減震器長期不換,就會因為老化漏油而性能衰退。減震器性能衰退后,阻尼量就不夠了。于是車輪隨地面起伏而上下跳動時,減震器“拉不住”彈簧,導致整個車身搖晃不停,最后嚒……“開車如開船”就對了……
很多車友就問我:減震器漏油后不換,除了會讓車“更像船”之外,還會怎樣?如果說單單只是“像船”,只要車能開,那不換倒也能忍受。——那么今天我告訴你:減震器漏油失效后,車的剎車性能也會附帶著變差。——減震器和剎車有關系?如果您覺得不可思議,那么請往下看。
改剎車只改前剎?
還說改避震是為了增強剎車?
某天午飯,我的好基友泰哥和我聊起一件事,也覺得挺好玩的,就拿出來分享。他去年提了新捷豹后,就開始對車子做改造。其中剎車系統是重點改造項目。包含了:前剎車盤、前剎車卡鉗、前剎車片、鋼喉。
他硬生生將原車前輪稍顯LOW-B的“大單活塞浮動鉗”給改成了“對向6活塞固定鉗”。可是他的后輪剎車系統卻啥都沒改,僅僅只是把原車的橡膠剎車油管,換成鋼喉。還有:他還把原車的4條避震給換了。理由卻依然是“為了提升剎車效能”……
于是乎一大堆車友跑來表示自己的不解:你前輪剎車花了那么多錢,改了那么多東西,結果后輪卻幾乎原封不動?這是幾個意思?更不理解的是:改減震器竟然是為了提升剎車?減震器和剎車有毛關系?……
重剎、急剎時,前輪是“主力”
后輪是“打輔助”的
哎……就知道一定會有車友這么問,也猜到會有車友想不通。好吧!一樣一樣來解釋:大多數汽車在平緩減速時,前后輪的剎車力道的分配大約在6:4的狀態(前輪吃6成力,后輪吃4成力);而汽車在“重剎”時,前后輪的剎車力道的分配可以到大約7:3的狀態;在急剎車時,前后輪的剎車力道的分配可以到大約8:2的狀態。
顯然,后輪的剎車永遠都是在“輕松愉悅”的工作環境中。無論你怎么踩,真正“大力出奇跡”的永遠是前輪剎車。君不見,低端車型會有“前盤后鼓”的剎車配置;卻從來沒有“前鼓后盤”;四剎車型,前剎車盤永遠都比后剎車盤大一圈,前輪可以雙活塞,后輪永遠只有單活塞;前盤可以通風,后盤只有實心……就是這個道理。
即使是暴力駕駛,真正過熱嚴重的也只有前剎車而已。既然如此,改剎車時,單純只改前剎車,邏輯顯然沒任何問題。——這就是基于原理和邏輯出發,而制定的改造方案,也許有人會覺得很怪,但其中卻隱含了務實的道理。
減震器和剎車有啥關系?
得從“重心轉移”說起
而關于“減震器為啥和剎車有關”這個問題,那原理就更簡單了!——典型的“重心轉移”現象而已!汽車在重踩剎車時,你能明顯感覺到,車頭往下沉,車尾往上抬,行話叫做“點頭”。這不就是因為慣性導致的“重心轉移”現象么?
如果減震器的阻尼量夠大,那么車輛在急剎車時,車頭因為有減震器的強力支撐,所以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點頭”幅度。車身晃動的幅度就明顯小很多,這反過來讓車輛的重心轉移程度得到了抑制。
而減震器漏油失效的車,隨便一腳重剎下去,“點頭”都會非常夸張。而且減震器失效的越徹底,“點頭”就越明顯!——這意味著車輛重心轉移的更夸張了。那么重心轉移和剎車性能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
減震器越爛,剎車越差
此刻,請發揮你豐富的想象力:假設你的車“點頭”已經到了極致,你一腳重剎“悶到底”,車的后輪都夸張到“離地而起”……這時候,其實全車的剎車,都是2個前輪在承受!后輪在干嘛?——在天上飛呢……
這不就相當于是你騎自行車時,只捏前剎,不捏后剎么?——雖然后剎車出力遠少于前剎車,但總比“天上飛”好吧??——如果你自己是玩車的,一定有GPS測試設備,去對比測試一下不同狀態減震器的車在剎車時,減速G值曲線的變化規律,你一定就清楚了。
所以減震器和剎車之間的關系就是這么簡單:漏油衰減的越徹底,剎車性能就越受影響。當然了,減震器本身不貴,貴的是工時。如果實在不愿意換,那至少記得一點:開車溫柔點,開慢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