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超強臺風山竹—2018年超強臺風山竹視頻
2018年第21號臺風“飛燕”
于8月28日8時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
先后于9月4日12時和13時在日本
四國島德島縣和本州島兵庫縣登陸。
日本遭25年來最強臺風
臺風“飛燕”登陸時最低氣壓955百帕,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到14級,與2017年第13號臺風“天鴿”登陸珠海時相當。“飛燕”成為1993年以來登陸日本最強臺風!
建筑屋頂被掀起
▽
行駛中的小貨車被吹翻
▽
建筑外墻倒下
▽
“飛燕”所到之處,風雨肆虐,大阪、神戶均遭遇巨大破壞,大量車輛被掀翻、鬧市區的房屋屋頂或外墻被撕碎。
受臺風區域氣壓影響,多處海域潮位創新高,海水倒灌風險增大。作為關西重要交通樞紐之一的關西國際機場4日發生油輪被風吹走撞上機場聯絡橋事故,導致車輛無法通行,約3000名旅客和數百名機場工作人員被迫在機場滯留一晚。
日本大阪關西空港被大水淹沒
▽
油輪撞上機場聯絡橋,導致橋面嚴重受損
▽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
“飛燕”為何這么強?
“強度強、登陸前后移速快是“飛燕”的最大特點。”廣東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東介紹道,“飛燕”登陸日本時,移動速度突然加快,高達70公里/小時,自南向北穿過日本陸地僅用了約3個小時,比一般北上臺風移速偏快近一倍,這是極為罕見的高速度。
氣象服務中,常用風力等級來表示風速的大小。一般根據風吹到地面或水面的物體上所產生的各種現象,把風力的大小分為18個等級,最小是0級,最大為17級,表達風速的常用單位有三個,分別為海里/小時、米/秒、公里/小時。
正因為有如此高的移動速度,“飛燕”以遠高于1961年的“風王”“南茜”的氣壓,在和歌山、大阪、神戶創造了與之相近的風速、像海嘯一樣的風暴潮,大阪部分站點的潮位甚至打破了“南茜”的紀錄。
“受西太平洋副高邊緣偏南風引導和北部高空槽前的西南風雙重疊加作用影響,兩股強勢的力量拉著‘飛燕’快速移動,同時由于地處副高邊緣和西風槽的作用,導致強降雨影響偏強。”張東說,“這就好比甩陀螺,速度快,強度強,一旦突然砸下來,威力不可小覷。”
此外,地形因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飛燕”的災情。日本是一個多山的島國,四面為海,且平原狹小,“受到地形抬升作用的影響,會對降水產生增幅作用,同時,由于臺風‘飛燕’經過地區的島嶼(陸地)相對周邊海域來說較小,對臺風強度的消減作用較小,致使其強度登陸后仍維持較強級別。”張東說。
受臺風“飛燕”影響,日本四國島、本州島和北海道等地出現10級以上大風,臺風中心經過的地區風力有14~15級,其中大阪瞬時風力達17級,上述地區多個站點風速突破當地歷史記錄。
“飛燕”是日本罕見的、以狂風為主要災害的臺風。一般來講,日本不太怕風,而是怕雨。新世紀以來日本災害最大的臺風是強度僅有強熱帶風暴的“塔拉斯”,當年它曾造成近2000毫米的累計降水,近百人死亡失蹤。
歷史氣象資料表明,高速運動的猛烈臺風,雖然來的快去的快累積雨量不會太大,但其狂風和風暴潮仍然非常恐怖,具有摧毀性的力量,始終值得高度警惕。我國此類臺風也非常多,9615號臺風、2017年第13號臺風“天鴿”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臺風“山竹”生成 最強可達超強臺風級
今年第22號臺風“山竹”(熱帶風暴級,英文名稱MANGKHUT,名稱來源于泰國,名稱意義為一種水果)于7日20時在西北太平洋生成,8日17時位于臺東市東偏南方向約419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就是北緯14.6度、東經160.1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9級(23米/秒),中心最低氣壓990百帕,七級風圈半徑180-250公里。
預計,“山竹”將以每小時3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偏西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加強,最大強度可達超強臺風級(17級或17級以上,60-70米/秒)。
“山竹”未來五天對我國近海無影響。目前最該關注“山竹”的是要去關島、塞班島附近旅游或工作的朋友,“山竹”或將在3-5天后影響這里,請提前安排好行程,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關于臺風“山竹”的動向,我們將持續關注!
中國氣象報社 出品
文章作者:中國氣象報全媒體記者賴栩雯
綜合來源:新華社、觀察者網、中國氣象局官網、中央氣象臺等
微信編輯:王亮
轉載授權請聯系:010-58995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