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信易掃plus-農信易掃PLUS商戶版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增強金融服務精準匹配能力,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農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農商銀行作為點多、面廣、線長的農村金融機構,長期深耕“三農”,服務鄉村,有著獨特的稟賦優勢,要始終堅守主責主業,積極探索“地域資源+金融+特色文化”服務模式,圍繞區域特色產業,因地制宜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搭建產業鏈生態場景,擴大貸款投放,滿足鄉村振興多層次、多樣化金融需求,通過豐富產品、創新特色服務等一系列措施,為鄉村振興注入金融“活水”。
金融村官打通服務鄉村“毛細血管”
蒼梧農商銀行聯合地方政府在全區率先開展“引領+金融先鋒”工程,推進“縣-鎮-村”三級共創,搭建“一平臺四員”模式,將黨建融入地方,將場景應用融入社區,將信用融入鄉村治理,各鎮政府聘任蒼梧農商行42名金融村官到219個行政村擔任主任助理,聘任15名優秀支行行長擔任各鎮政府的金融助理,蒼梧農商行聘任了128名村支書為金融協理員,著力破解村集體經濟薄弱村鄉村振興內生動力不足等難題,助力政府累計消除69個集體經濟薄弱村。
創建“一支部一品牌”特色黨支部,專注融入“一縣一業、一鎮一特、一村一品”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大局,實施“萬名農信先鋒進萬村”工程,以全轄171個惠農便民點為支點,金融村官、黨員先鋒對接219個基層黨組織,創新研發“茶葉貸”“甜蜜貸”“豬寶貸”“青梅貸”等特色信貸產品,指導20個支行黨支部根據本土特色,加大對六堡茶、砂糖桔、生豬等產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整合整村授信、白名單采集數據庫,通過線上評分模型、大數據分析和創新風控管理模式,采用無抵押擔保方式,代替傳統辦貸模式,最快兩小時放款,支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
“1+5”工程建設鄉村美
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打造黨建“1+5”工程。“1”即黨建統領,“5”即深化五大“舞彩行動”。一是“舞彩積分”促爭先。自主研發“舞彩積分”考核系統,推動績效向過程管理、價值貢獻等指標傾斜,充分調動干事創業、拼搏奮斗的工作勁頭。二是“舞彩走訪”惠民生。組建全區第一支紅馬甲服務隊伍,扎實開展整村授信,批量采集白名單,與農戶共圓致富夢、安居夢。三是“舞彩講堂”送知識。培訓聘任40名舞彩講師,逐村、逐寨開展1700余場大講堂,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傳遞金融知識、農業技術、致富信息。四是“舞彩便民”促共贏。擇優做好171家便民點的升級改造,將更多惠農補貼發放向社??ㄟw移,助力群眾辦事“最多跑一次”。五是“舞彩公益”暖人心。持續四年慰問百歲老人、抗戰老兵,支持抗擊疫情、精準扶貧、扶貧助弱,向縣域公益事業捐款近200萬元。
打造便民親民“金融生活圈”
蒼梧農商銀行將公共服務作為金融服務的延伸,以提升金融服務水平為出發點,以客戶滿意為落腳點,認真踐行規范化服務要求,加大服務監督力度,規范服務流程,同時深入推進網點便民化、智能化、場景化轉型,傾情打造“銀發、六堡茶文化、愛國主義教育”三大主題銀行、讓金融適老而生、金融融入特色產業,金融厚植愛黨愛國情懷,讓有溫度、有情懷的人文廳堂成為獨特的文化風景線。
在現有20個物理網點的基礎上,提升金融服務質量。以惠農金融服務點為延伸,構建“物理網點+助農商戶”服務網格,實現鄉鎮有機構,村村有服務,真正將金融服務延伸至農村金融的“神經末梢”。在全面實現農村信用體系創評全覆蓋的基礎上,大力開展個體工商戶、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小微企業主信用評定和產業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鎮創建工作,讓信用體系建設紅利惠及各類市場主體。同時,大力支持產業發展,穩步擴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綠色產業、特色產業的中長期投資,大力發展消費信貸,結合轄內各產業發展實際,通過對客戶市場進行細分,聚焦“智能+場景”,打造線上金融生態圈。用好自治區聯社科技大平臺,大力推廣“閃貸”“金豬貸”“商攤貸”“商稅貸”等線上產品,滿足農戶、商戶和企業主高頻、小額的快速融資需求。精準發力手機銀行“高速路”、信用卡“備用金”和農信易掃“一碼通”等業務,因地制宜挖掘并融入區域內產業集群、商業特色、客戶習慣等,構建多元化的智慧校園、醫院、交通、工地、物業等場景金融服務,確保將更好的金融產品、更多的信貸資源配置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