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合器片燒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換一套離合器片多少錢)
“我的摩托車最近騎起來有異響”
“我的摩托車掛擋時比較費力”
“摩托車速度上不去,爬坡費勁是怎么回事?”
上面幾個問題都與離合器有關。摩托車離合器的作用是可以防止起步前竄;同時在動能損失盡可能小的情況下,將動力傳遞給變速器。本文就聊聊離合器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摩托車的離合器有膜片彈簧離合器、多片式離合器(干式/濕式),還有DCT(雙離合變速器)。大多數摩托車采用的是分布彈簧多片離合器,這種結構徑向尺寸小,也就是直徑更小。利于布置。
膜片彈簧離合器
多片離合器
本文通過一臺雅馬哈來研究下多片式離合器(視頻為英文版)。
對于騎士而言,離合器就是“左膀”,就算有一些高手對發動機的轉速和車速控制的比較好,不用離合器換擋,但起步和停車總要用的。而對于離合器,能看得見摸得著的,也就只是左車把上的手柄了(也叫牛角),那就從操縱機構開始說起。
操縱機構
首先,握緊離合器手柄,通過離合線拉動位于變速箱殼體上的離合器分離杠桿連接桿,這樣連接桿可以控制“離”“合”兩種狀態,還有起步的半聯動狀態。
連接桿的全貌↓,下面的撥叉可以帶動分離桿運動,是一種類似于蝸輪蝸桿的傳動形式。
這個像金箍棒一樣的零件就是離合器分離杠桿,穿過變速器輸入軸與連接桿相連。
分離杠桿的另一側與壓盤相連接
通過分離杠桿的軸向運動,來控制壓盤施加給摩擦片的夾緊力,這就是多片離合器的分離和接合狀態。實際上壓盤的位移量很小。
內部結構
壓盤上分布著四個螺旋彈簧,作用是當松開離合器手柄后,利用彈簧的彈性,使離合器可以自動接合,并且需要產生足夠的壓緊力。
這種形式的離合器,當發動機轉速很高時,螺旋彈簧會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向外彎曲,造成壓緊力下降,因此從動盤上有與彈簧差不多粗的定位座,對彈簧的變形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
拆下離合器壓盤,就能看到交錯排列的的摩擦片圓盤,一般為5對或6對。
外片——上面有高摩擦物涂層,外側有小齒和離合器殼體接合。(有些細心的讀者可能已經發現上面的圖片有四個彈簧定位座,而這個有五個,這里為了更清晰的看到摩擦片上的摩擦材料,所以用了其他圖,結構相同。)
內片,內側通過小齒和離合器從動盤接合。設計要求外片和內片的接合面不得小于總面積的85%。
離合器就是通過內片和從動盤連接,外片和離合器殼連接,當內外片被壓緊時,也就接通了發動機和變速器之間的動力。
從動盤則通過固定螺母固定在變速器輸入軸上,從動盤內部通過花鍵和變速器輸入軸連接,保證在動力傳遞時不打滑。當從動盤固定螺母松動時,離合器會在軸上擺動,發出沉重的敲擊聲。檢測方法是啟動發動機,捏緊離合器時敲擊聲消失,松開離合器手柄敲擊聲出現。
不知大家平時駕駛有沒有感覺,在低檔位加油和收油的時候,車子會有明顯的頓挫感。而汽車就算是手動擋的變速箱也沒有這么明顯的感覺。
其實一部分原因就是離合器,膜片彈簧離合器從動盤上一般分布4-6個扭轉減震彈簧,發動機的動力會先傳到扭轉彈簧上,再通過花鍵傳遞給變速器。當發動機的動力接入、或動力輸出有明顯的波動時,扭轉彈簧會起到明顯的濾震作用。
而多片式離合器直徑較小,一體式的從動盤并未布置扭轉減震彈簧,則喪失了這項功能。
這里也可以看到,離合器的外殼通過齒輪和發動機的曲軸接合,所以這是一款“外”驅動 “內”形式的多片離合器。如果將離合器布置在發動機曲軸上,則是“內”驅動 “外”形式的離合器。
老生常談的離合器“結合點”,究竟該靠前還是靠后。有多方面的原因。離合器的結合點可以通過離合線的松緊來調節,也與離合器壓盤上分布彈簧的長度和彈性有關。隨著摩托車的使用,彈簧也會發生一定的塑性形變。彈簧是否還能滿足彈性要求,則需要通過拆卸進行檢測。
至于滑動離合器,也是多片離合器的一種。不過壓盤和從動盤通過斜齒連接,起到的作用類似于二極管,只允許動力單向傳輸,不傳遞從車輪到發動機的反向力。不過這種作用只持續很短的時間,否則將喪失發動機制動的能力。
對于多片式離合器的結構和工作原理,本期先聊到這里(現學現賣),如有說的不對的地方感謝大家指正。
如想了解其他摩托車結構,歡迎留言~
碼字不易
歡迎大家素質三連喲!
點贊/評論/轉發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