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IZO英文翻譯_arrizo英文翻譯
更多汽車資訊,下載暢駕客戶端一起耍吧!
平安夜、圣誕節剛過,想必很多人都見過朋友圈里轉發的“中國人不過洋節”,而很多學校、政府機關也明令禁止過洋節。這件事正確與否我們不展開討論,今天我們講的是在汽車方面,為什么很多國產車為什么喜歡“趕時髦”地取一個外國名字呢?
有哪些“中外混血”的車名?其實不特意提起的話很多人都不會注意到,很多國產車用的都是洋名。如奇瑞艾瑞澤,就是由英文名ARRIZO音譯過來的;長安逸動,是英文名EADO音譯過來的;海馬福美來英文名叫FAMILY。
除此之外,不少自主車企的品牌名字同樣也是英文翻譯過來的。如哈弗是由Haval,有“自由翱翔”的意思,哈弗英文讀為have all,也代表“無所不能”;比亞迪是基于英文Build Your Dream(建造你的夢想),而取的名字。此外還有領克、WEY等品牌都是洋名字。
“洋名字”比較高大上其實,過去早成立的中國車企大多取中國名字,且有積極向上的含義。如長城(1984年)、長安(廠名源于50年代,品牌名誕生于1984年)、東南(1995年)、力帆(1992年),以及90年代才成立的吉利(1994年)。
但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越來越多的外國產品開始進入國內,外國產品也和漸漸高大上掛鉤了起來,但凡進口的似乎都比國產的好聽很多。
除了在汽車領域,在手機、樂器、服裝、化妝品等其他行業,“洋名”同樣非常泛濫。在那個國產車在競爭力不足的時代,車型取個洋名字是提高檔次的省成本妙招。
海內外車型統一名字國產車除了在國內銷售外,還有不少是作為出口車型銷售到亞非歐等國家,而取了洋名的車型則可以直接套用在車型上了。如長安汽車在海外的車型命名方式就更加統一了,逸動系列叫“Eado”、睿騁就叫“Raeton”,奇瑞艾瑞澤系列“Arrizo”,出口和國產車尾部貼的車名一樣。
中國車名同樣好聽雖然洋名字聽起來B格十足,但相較于博大精深的漢語文化,其實不少國產車的中文名字完全不輸“洋名”。如吉利的自由艦、美人豹、金剛、全球鷹;比亞迪的唐、宋、元、秦;東風的御風、風神、俊風、風光,等等諸如此類。
此外,不僅是在命名方面,在汽車內飾的按鍵標識上,很多車型與合作、進口車型的按鍵名一致。如MEDIA是音源切換、PHONE是藍牙電話、FM是收音機等等。但如比亞迪等國產車,在按鍵標識上大多采用中文名,這對于看慣了英文按鍵的人來說,這種設計無疑讓人眼前一亮。
外國車同樣愛取“洋名”其實不單止國產車,很多外國車同樣也喜歡用其他國家文化來命名。如日系車中,卡羅拉(Corolla)、凱美瑞(Camry)、思域(CIVIC),本土名字都是英文再音譯成日文。此外,馬自達323在日本本土的名字為Familia,這是西班牙語中“家庭”的意思。不過不難理解,大多數日系車都是出口到其他國家,因此全球化命名就在所難免了。
除了為了方便出口統一名字的日系車外,還有很多車型的命名則是取自其他文化中的含義。如別克君越的英文名叫LaCrosse來自法語,直譯成英文就是The Stick(棒子)。保時捷卡宴英文名為“Cayenne”, 最早出現在南美印第安的圖皮語中,高B格的命名在全世界范圍都是類似的。
其實對于國產車的命名,我們也不必道德綁架。一輛車的做工、品質、配置、調教等,才是國產車是否用心做好車的體現。而不是取一個中文名字,把汽車和愛國捆綁在一起,然后要消費者掏錢買車體現愛國精神。
隨著國產車的日益進步,也希望越來越多的國產車能將中華文化融入其中,文化自信和汽車品質共同前行。甚至能像外資車把海外文化帶入中國一樣,將中華文化發揚光大,讓中國車和中國傳統節日一同,被全世界所了解。
中文名比“洋名”更好聽
同意的,點個贊
更多汽車資訊,下載暢駕客戶端一起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