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大眾EA113-詳解大眾EA111
某年某月神車一詞滲入我們的生活,我也沒有去深入研究這是車迷們對GTI、R20的真實感受還是所謂的車廠炒作,也就隨著大伙兒這么一直叫著。雖然你我皆知這是一個貶義詞,但貌似并不是所有用這個詞的人都對高爾夫心懷“恨意”,至少我是這樣。再神的高爾夫如果有個清爽低調的風格,沒有好斗車主口中的“多少匹”,“幾秒”和“誰更快”,相信都是招人喜歡的。
圖:整個車身前部兇悍的加分點實際上全部來自于這塊有著筋線和出風口造型的碳纖維引擎蓋。
下面說的就與小清新沒多大關系了。R20的原廠空力套件已經足夠震懾路人的了,被三塊大型格柵占據前杠已經成為R的象征,所以你會發現很少R的車主愿意破壞這原廠的經典。Revozport機蓋相比原廠多出來的筋線和散熱口更是相輔相成,將這種“壞人”氣息加深了演繹。來到側面除了那條側裙你還發現了什么?沒錯兒,異樣來自于外擴的翼子板。寬體是暴力美學的代名詞,雖然沒有RWB那樣夸張到令人窒息,但這個寬度是很搭眼前這部車的,加上245寬胎的跟進填補,整體顯得如此充實飽滿。車尾同樣有亮點,Revozport的后杠讓單調的車尾線條復雜化,無疑是在配合寬體烘托戰斗氣氛。
圖:寬體的幅度并不大,不一定能一眼瞧出來,但你可以明顯感覺到車子變得飽滿了許多。
圖:車尾的一抹綠色是亮點,體現個性的顏色點綴,還跟TE37起到呼應的作用。
GTI的封神讓EA888風光無限,誰想R20的到來卻讓老前輩EA113第二春了一把,就連一些EA113的寶來、帕薩特車主們也頓時臉上生光。不過EA113確實是臺好機器,職業生涯期間跨代服役于VAG多個平臺大把車型,下能飛入尋常百姓家,上能躋身性能行列為家族爭光,經歷了漫長的歲月洗禮,有不俗的穩定性和口碑,說他是神機我可以接受。在被EA888即將全面接替之前,EA113以Golf R為載體,用256匹33公斤米的數據給晚輩上了最后一課。更扎實的鑄鐵體質讓EA113有著更大的輸出極限和改裝潛力,這是R20吸引粉絲的因素之一。大概就是因為EA113天生健壯,很少見到大眾車“開膛破肚”的場景,大家的重點一致集中在引擎外圍。進氣點火供油和說得最多的ECU刷寫,狠點兒的換個大渦輪的也有,這貌似就形成了一些車迷認定此為快餐式改裝以及德系不如日系玩得深入的說法。實則不然,首先R20本身就很強,再深入的挖掘潛力對于一臺街車來說意義不大,其次大眾的改裝件的消費集中體現在固定的那幾個品牌上,這才有“快餐”一說,并不代表東西不好。
圖:這里有看得見的BCS進氣系統、Forge放噪管、Forge機油透氣壺、紅頭點火線圈,還有看不見的位于水箱后方的APR中冷器、APR RFD、APR高壓油泵、neuspeed普利盤。
我們來看看這輛R20的機蓋下面有哪些東西。最先看到的是BCS的進氣系統,干式冬菇頭搭配三英寸鋁合金管路,保證了充足的進氣量。其次搶眼的是從BCS進氣管上引出來的藍色硅膠管,一直通往車頭下方,這是Forge的放噪管。這個東東替代的是一開始使用的泄壓閥,因為聲音太大過于高調的緣故,老陳作了此選擇。進氣系統中還有我們看不到的APR RFD,這個東西全名叫做Runner Flap Delete,我還真翻譯不出來一個合適的中文名,他的作用是消除原廠進氣歧管中間的隔斷,從而提升進氣效率,還聽不懂就看下面的圖吧。供油方面APR的高壓油泵被替換上場,早已成為大眾改裝車標配的紅頭點火線圈自然不會缺席。
圖:BCS進氣系統,干式冬菇頭搭配三英寸鋁合金管路,保證了充足的進氣量。
圖:上頭連接進氣管路的藍色硅膠管為放噪管,車主因嫌棄泄壓閥太吵于是選擇了這個,不過其實這根管路還有另外一個用途就是把泄走的壓縮空氣重新送回進氣管路,這樣當駕駛者再踩下油門時渦輪便能更快地獲取空氣進行壓縮,這個舉措不但降噪還能減少Turbo Lag。
圖:紅頭點火線圈已成大眾改裝車標配。
圖:認得出來這個水箱蓋跟機油蓋來自哪里么?什么來自星星!這是R8的原廠貨。
圖:關于RFD,全稱Runner Flap Delete,你也甭管人中文名兒叫啥了,意思就是去掉了原廠進氣歧管的中間的隔斷,上面這個圖夠表達得夠清楚了吧。下圖為APR RFD安裝示意圖。
圖:TE37 Black Edition,這種經典款我覺得放心的用好了,不會出意外的。為了配合寬體效果同時獲得更多的抓地力,前后輪胎升級成245/40R18尺寸的AD08R。
圖:前制動被替換成Brembo GT350組合,后輪則是330mmHHC加大盤跟Dixcel剎車片的組合,理性又不失性能。
這樣一輛小車如果光是快絕對沒有如此高的人氣。凌厲的操控是R20吸引粉絲的另一法寶,這種凌厲是凌駕于GTI之上的,不用說都是4-Motion的功勞。雖然這套四驅系統的設定偏向前驅特性,但加載到后輪的驅動力讓車尾動態時刻靈活,輔以大眾R部門苛刻調教的懸掛系統,R20有著非常不錯的先天操控性能。每次鉆到GTI、R的車底,一堆花花綠綠的桿子都能如所料那般出現在眼前。這輛R20算是挺適度的了,前后頂吧、井字架、差速器拉桿、前后防傾桿,僅此而已。另外原廠避震被更換成了Bilstein B16套裝。我沒有車主一次次裝完這些零件后的試車體驗,因此我無法妄言上述這些強化件是否都需要,但僅憑短時間的乘坐感受,我認為這些東西是值得的。B16沒有時刻表現出很強硬的態勢,很好的照顧到了行車的舒適性,但在處理彎道和變線時候卻毫不腳軟,強大的支撐力加上各種拉桿的剛性連接讓整輛車整體性十足,原廠那把包裹性很強的桶椅仿佛沒有通過減震系統直接安在車架子上,在這輛車上,人跟車的結合感就是這么強烈,會上癮。
圖:前懸掛下擺臂已被替換成鋁合金制品,換來更輕的簧下質量,幫助提升操控。
圖:避震車主選擇了Bilstein B16絞牙避震,其不但擁有相當高的韌性,更主要的是其單筒倒立式的設計能夠更進一步地減少非簧載質量。
圖:車尾有H&R的防傾桿和UR差速器強化拉桿,中部則有UB下護井字架。筆者認為這塊強化架雖然可以強化車身,但其重量也是比較大,如果可以的話,筆者會選擇使用拉桿來減少重量并強化車架。
圖:前后頂巴分別為UR和CUSCO出品,貌似在德系車上見到日本品牌是比較稀罕的。
圖:內飾的改變不大,主要體現在一些小東西上。
圖:正駕左側的出風口被OSIR渦輪表占據。好吧,只是表座來自OSIR,里面的表其實是pivot的產品。
圖:OSIR換擋撥片,手感佳。
圖:同族RS5排擋頭,這又是更高層次的精致了。
圖:氛圍燈很氛圍,加上干凈的腳墊,乘坐感加分。
圖:R20的座椅雖然在乘坐舒適性上是非常難以抗拒的,但筆者就是不明白,為什么同樣是R,R36的那對桶椅就有腰托調教,而R20卻沒有了,這讓虎背熊腰的人情何以堪呢?
圖:變身前后,貌似都沒有理由不去喜歡這輛素凈的小車。
圖:這張車主手繪改裝清單必須po上來,享受貼心服務的同時真切感受到了車主對車子的那份原生態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