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輪胎與雙離合輪胎的優劣_雙離合和普通離合的區別
前段時間和好哥們煲了近兩小時的電話粥,不為別的,就為了名爵6這款車。
說起來劇情還有點俗套,剛畢業幾年想買輛年輕運動點的車無奈預算不夠,于是看上了名爵6這款售價相對便宜點的車,想問問這款車到底和主流合資車型在駕駛層面上有什么區別。說巧不巧的是,就在和哥們掰扯分析完不久,名爵官方就邀請我們去體驗主流車型在賽道里的駕駛感受區別。如果你也想弄清楚這些車操控感受上的區別,不妨接著往下看。
五款不同“買菜車”,刷圈最快的不是思域?
說實話這次來參加賽道試駕對比的車型還真不少,有雷凌1.2T汽油科技版、思域1.5T燃動版、軒逸頂配版、名爵6 20T極智競技版、名爵6 50T 5秒版,共計五輛車型,其中加速最快的當屬名爵6 50T 5秒版。試駕場地就在上汽的內部試車場,賽道里包括直線加速、彎道、繞樁等環節,屬于比較深度的場地試駕了。
最大排量1.6L,最小排量1.2L,結果混動動力最強
看到上述表格相信你也知道了,這次名爵自家的活動,選擇的對比車型都是日系,至于德系、美系、法系等車型則都無緣本次試駕體驗會,這點比較遺憾。在這些車型當中,動力儲備最強的是名爵6混動版,之后是思域和名爵6燃油版,接著便是軒逸和雷凌1.2T的版本。傳動系統方面,除了名爵6燃油版和混動版分別采用雙離合變速箱以及模擬10擋自動變速箱之外,其余車型都采用的是CVT變速箱。僅從動力數據上來看,1.2T的雷凌和1.6L的軒逸并沒有什么優勢。
操控、運動、耐用、省油,輪胎屬性就能看出車型取向了
在講操控感受之前,弄明白車型輪胎的匹配也非常重要,畢竟這關乎到車子在賽道里的極限動態情況。首先燃油版名爵6采用了普利司通泰然者T005L系列的輪胎,市場價700元左右,偏向靜音和舒適性;混動名爵6采用了米其林PS4系列的輪胎,市場價800元左右,偏向運動和操控;思域采用了優科豪馬V551V輪胎,市場價500元左右,偏向靜音與操控;雷凌采用了優科豪馬AE51輪胎,市場價400多元,偏向于節能和耐用;軒逸采用了鄧祿普EC300+輪胎,市場價500元左右,偏向節能與舒適。其實從廠家為車型匹配的輪胎特性當中,我們就能大概發現這款車型更偏向于哪個定位方向了。
思域,這是輛無論放在哪里都很均衡的車
在這幾臺車當中,思域的動力系統絕對是很大的優勢,其發動機轉速保持中高轉的時候動力隨踩隨有,加速扭矩強,響應性非常快,在繞樁環節當中駕駛節奏非常易于控制。相對來說,在連續的低速S彎過后的出彎動作當中,轉速降到比較低的它瞬間提速性能就沒有那么迅捷了,稍微有點遲滯的感覺。
可能是氣溫變化的原因,我們試駕的這輛思域胎壓有點不足,緊急轉向時能感覺到車頭側傾的比較明顯,調整方向也不是特別輕松靈活。除了這點特殊因素之外,思域這輛車的整車性能調教非常均衡,在場地內的激烈駕駛過程中,它的方向指向性不錯,雖然動態反饋不是很強,但指向性還是非常精準的。另外其整車的動態也非常好,過彎繞樁車身尋跡性表現很不錯,開起來不會覺得整車很拖沓。
名爵6,搞極限駕駛,我的底盤支撐性可不是吃素的
名爵6的動力系統爆發性比較強,最關鍵的是,在這種距離較短且車速不會沖到太高的賽道里,其邏輯表現不算很好的變速箱,就很大程度上就避開了自己的這個相對短板。在賽道試駕當中,這輛車擋位大部分時間都在二三擋當中,此時發動機的轉速比較高,動力響應性表現非常好。
另外值得表揚的是,這輛車懸掛比較強的支撐性在激烈駕駛情況下很適用,即使速度很快的通過U型彎車頭懸掛也很容易就撐得住,且推頭現象也來的比較晚。不足之處在激烈駕駛狀態下才會出現,一是轉向較難快速地微調,二是受累于相對較大的車體,繞樁時車身的尋跡性不是特別的出色。排除這些極限駕駛的瑕疵,名爵6的總體表現還是比較優秀的。
和名爵6相比,混動版名爵6的駕駛感受則更加均衡易控,動力方面的爆發性以及響應性優勢自然不用輸,畢竟電機的物理優勢擺著這里。操控方面由于它的電池放在了尾箱里,所以在入彎出彎的過程當中車尾動作很柔和線性,操控感加分。值得提出的是,米其林PS4輪胎的加持也是讓其操控感提升的有力因素。
雷凌,我只是家用的,玩極限找我兄弟運動版
雷凌由于提供的是1.2T版本,所以它的動力爆發性自然就沒有什么優勢了,幾乎可以不全松開油門通過完整賽道,相信混動版雷凌在動力方面會有更好的表現。
不過讓人比較意外的是,這輛普通版的雷凌在調教方面和運動版有很大不同,日常駕駛情況下燃油版雷凌只是比運動版要更舒適點,但整體質感特性還是高相似度的。但在激烈駕駛情況下,燃油版的懸掛明顯就偏軟了,支撐性明顯有些不夠。相對來說它的指向性還是很不錯的,就是轉向比例沒有其他車型那么快,激烈駕駛過程當中駕駛者轉動方向盤的速度和幅度都比較大。另外這臺車ESP介入的也比較早,標定上偏向于保守,豐田把安全放在了首要位置。
玩真的?不好意思,我是舒適性選手
無論是動力系統爆發性還是整車操控性,軒逸在這方面的性能就不太突出了。其在日常駕駛中油門輕點就竄的調教特性,的確是營造出了動力很充沛的駕駛感受,但若真激烈駕駛的時候,1.6L自然吸氣發動機的性能就明顯不夠用了。
另外這輛車在調校上明顯是偏向舒適方向的,它的操控極限相對來說來的比較早,比較容易就發生推頭、車身滑移的現象。但是,只要在它的極限范圍之內,這臺車的整體動態是非常柔且協調的,比如它的懸掛比較軟,那它便在懸掛行程壓縮到極致而引起車身大幅度側傾之前,就讓車很線性地滑移推出去了。只要是日常正常駕駛,這還是臺駕駛起來非常輕松的車型。
總結
從這幾輛車的場地試駕結果我們可以發現,現在市場上很多車所宣傳的年輕運動取向,和實際的操控感受以及車輛極限是不掛鉤的,這份“年輕運動”也許是指外觀內飾靜態層面的,又或者是指日常駕駛感受層面的。軒逸的運動是以外觀內飾來表達;雷凌是以駕駛質感來表達、名爵6是通過硬朗的底盤來闡釋;思域是以動力來突出的。對于絕大數人來說,對于車型運動屬性的期待值也就到日常駕駛感比較運動就行,所以對于上述車型的選擇對號入座即可。
不說了,我給我朋友打電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