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逸8萬元左右自動擋(5萬一8萬新車自動擋)
小型電動車銷量暴漲的當下,燃油車真的不行了嗎?上周駕仕派試駕了上汽大眾的全新車型——朗逸新銳,試圖尋找答案。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朗逸新銳并非朗逸的同款、新款,而是定位稍低于朗逸的一個新車型。它的軸距2651mm,比朗逸的2688mm略短,同時車長稍短、車身寬度也稍微窄,但在工信部車型目錄上它依然被定位為緊湊級。
而它當前在市場終端優惠后起步價已經是低于8萬元,市場上賣到同價格的電動車一般是小型車,所以朗逸新銳的車型定位要高一檔甚至兩檔,由此帶來更高的底盤規格和空間感是顯而易見的。
動力方面,朗逸新銳搭載了和朗逸同款的1.5L自然吸氣發動機,且只有這一檔動力,最大功率81kW、峰值扭矩141Nm,提供了5擋手動和6AT兩種傳動系統。
這套動力放在整備質量只有1.25噸的6AT車型上,我的試駕感受是動力儲備是夠用的,不過調校上自然吸氣發動機轉速高起來后動力才會全力輸出的特性還是比較明顯。這套動力顯然可以應付城際的高速通勤,這也是相比那些僅搭載數據水平一般的電機的小型電動車有優勢的地方
另外朗逸新銳轉向靈活,底盤偏運動,比更偏家用定位的朗逸來說懸架設定會更有駕駛樂趣一些。當然,這也是一部能夠勝任在城區代步的車型。
在駕駛中另一大感受是配置之高,這部車型沒有沿襲大眾汽車“但凡定位入門就會配置較低”的傳統,標配了大量實用、尤其是年輕人比較重視的功能,比如LED自動大燈、鋁合金輪轂、ESP、AEB主動剎車系統、后倒車雷達,且自動擋車型還標配了定速巡航。
甚至在娛樂系統方面自動擋車型都標配了CarPlay、車聯網,還提供了手機遠程控制功能。可以說朗逸新銳的配置非常的“新勢力”,讓傳統燃油車提供近似于中檔電動車的感受。
最后就是設計的設定了。朗逸新銳前臉采用了星空臉等部分凌渡L的設計語言,比較動感,且配色大幅度年輕化,像松石青、貓眼藍、珊瑚紅這三種就是典型的多巴胺配色,在以往大眾并非主打個性化設計的普通車型上是不多見的。
內飾設計同樣具有明亮感,且和車身顏色有所呼應。后排空間中規中矩,以174cm身高來參考,腿部空間大概2拳,頭部空間一拳一指。后備箱的常規裝載空間達到498L,這一表現對同價格的電動小型車而言是碾壓級的。
駕仕結語
8萬元買電動車還是買燃油車,燃油車的意義是什么?通過這次對朗逸新銳的試駕,答案其實很清晰。同價位下,燃油車有更高級別的車型,素質更高的底盤、濾震、靜音和操控表現,并具備不焦慮的城際通勤能力。
大眾在8萬入門市場上提供的新產品,告別了低配置、質感粗糙的傳統設定,提供更靠近中端產品的檔次感,滿足年輕消費者對精致感的需求。這其實有點像小米手表和紅米k60的產品思路了,用實惠的價格提供接近于更高層級產品的享受。
文|密斯特張
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