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米2自己貨車怎么找貨源,我要拉貨怎么找貨源
【卡車之家 原創】相信很多卡友都使用過各種貨運軟件、APP,近年來隨著互聯網行業的興起,平臺運輸已經逐漸取代信息大廳,成為不少散戶卡友最新的找貨方式。然而在不少卡友的使用過程中,除了需要及時搶單、瀏覽運單外,也發現了一些端倪,那就是不少運單之中有超載運輸的嫌疑。
超載運輸是拉低平臺運價的一種惡性循環,那為什么貨運平臺中的這些現象還頻頻發生呢?而這又屬于哪一行業的監管范疇呢?
近日一位駕駛6米8中卡的卡友投稿,自己在某貨運平臺上瀏覽運單時,發現平臺在推送運單之中,夾雜了大量超載運單,于是將截圖信息發給小編。我們都知道一般的貨運軟件之中,發貨方貨主可以針對自己得到貨物信息尋找合適的車型,比如我有兩噸快遞,整體方量在17-19個方左右,那么我可以在提交運單時備注藍牌4米2輕卡車型,同時備注貨物方量、噸位。
以上圖為例,發貨方明確要求自己需要4米2冷藏藍牌輕卡車型,有19個方的金針菇需要運輸,并且配備了紙箱,這樣的方量一般合規的4米2冷藏藍牌輕卡也可以運輸。而貨主在備注之中詳細標明了需要裝配750輪胎的寬體車,就是我們口中常說的老法規車型,由于目前國家并沒有對藍牌在用車下發全新法規和限制,所以也算是正?,F象。
然而當我們看到貨物噸位時不難發現,19個方的金針菇重達6噸,而4米2冷藏藍牌輕卡車型的車貨總質量為4495kg,算上底盤和貨廂,整車的整備質量應該在3噸上下,而實際的運輸貨物的重量應在1-1.5噸的范圍內。即便不是冷藏輕卡,6噸重的貨物顯然已經超過了藍牌車型的車貨總質量范疇。
據了解,目前平臺之中這種運單還不在少數,主要集中于綠通、建筑等行業,在這里小編不禁想問,為何平臺可以明目張膽的發布超載信息呢?換句話而言,為何在貨主備注信息時,4米2藍牌輕卡車型就能允許超限運輸呢?以上圖為例,如果卡友用4米2藍牌輕卡運輸7噸重的蓮藕,那么整車的實際重量直接來到10噸左右,和多年前出現的“10噸王”有何差異呢?
從卡友口中了解到,一部分貨主在備注上還有所“隱瞞”,往往卡友到達現場之后,這批5-7噸的貨物會上漲至7-10噸,同時貨物的方量也從10余方上漲至20個方,可以說在超載運單的基礎上再往上提升了一個“等級”。
關于這個問題,卡友表示自己自從加入平臺以來,每天都能搜到類似的運單,平臺并不會限制貨主對于車型以及載重量的要求,換句話說,這樣的運單雖然和運輸法規、車輛法規背道而馳,但在實際貨運行業中卻成為了卡友、貨主、平臺三方的默認條款??ㄓ焉踔帘硎荆绻脚_拒絕這樣的運單,或者嚴格按照車型總重進行標定,那么平臺之中貨主、卡友的流失率將會大幅上升。
經過和駕駛6米8車型的卡友溝通得知,黃牌6米8車型在用車成本上明顯更高,主要集中在燃油成本、購置成本和保險成本之上,所以在運價上相較于4米2也更高一些,很多貨主為了縮減運輸成本,所以更愿意讓4米2輕卡來運輸3-10噸范圍內的貨物。畢竟運輸成本可以得到有效控制,這也就促成了平臺中這種超載運單的出現。
同時,使用藍牌輕卡還有兩大優勢,一方面其路權優勢更高,在一部分黃牌貨車限行的區域中,4米2藍牌輕卡可以暢通無阻,這也是很多貨主、發貨方喜歡使用藍牌車型的一大原因。
另外,2020年,全國高速公路開始實施按軸收費,藍牌輕卡按照驅動形式屬于二軸貨車,上高速最大限重18噸。這也就讓不少從事綠通行業的貨主在運輸一部分方量不大但重量較重的貨物時,可以選擇4米2藍牌車型。不過目前兩軸車限重18噸這一政策本身和藍牌輕卡的總重就存在矛盾,而我們預計在未來不久的時間里,國家極有可能對這一政策進行修改。
從各個原因可以看出,6米8車型在實際應用領域中除了方量更大,能夠運輸體積更大的貨物之外,針對藍牌4米2車型沒有其他的實際競爭優勢,加之這類運單在眾多貨運APP、平臺之中滿天飛,現階段很多使用6米8車型參與運輸的卡友紛紛抱怨貨源少、運價低等各種問題。
據爆料,此前某貨運平臺要求十二噸以內都用4.2米藍牌輕卡進行運輸,這顯然已經違反了車輛法規以及標準負荷,而卡友想要賺錢,只能處在被動超載的局面,一旦上路面對治理超限的、路政部門,這時候被問責的只有卡友,而發貨方和平臺卻毫無相干,即便是追責到貨主,平臺只負責信息傳遞,并不占主要責任。
網絡平臺的出現不僅意味著通過互聯網、線上的方式聚合貨源、車輛信息,而是要為承運人和貨物承擔安全義務以及法律責任,其實早在2019年9月6日,交通運輸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了《網絡平臺道路貨物運輸經營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
《辦法》中明確規定,網絡貨運經營者應嚴格對實際承運人資質進行審查,確保線上線下一致,不得承運禁運物品,不可超越實際承運人的經營范圍,不得違規承運危險貨物,不得指使或強令要求實際承運人超載超限運輸;并在準入條件、安全監管、誠信考核、風險管理等方面對網絡平臺貨運經營企業提出新的要求。
雖然目前國家就這個問題出臺相關了相對應法規政策,但是在實際貨運行業中,絕大多數平臺仍舊每天會發布大量的超載運單,超載運單仍舊處在無人管理的真空狀態,現在迫切需要國家有關部門的實時監督和有力管控,才能遏制平臺、貨主對超載運單的發布。
● 編后語
運輸這種超載運單,短時間來看增加了我們4米2卡友的收入和貨源,但是一旦出現事故或者被查處,承擔超載這一后果的只有卡友自己,同時雖然國家已經出臺了相關法規,但是這種超載運輸的出鏡率依舊居高不下,要想安心運營,卡友只能從源頭拒絕這種超載運單。
不過不接單意味著我們卡友收入的降低,從近年來平臺運輸興起之后,雖然方便了我們卡友找貨送貨,但是也滋生出很多行業亂象,其中包括壓低運價、騙取服務費、超載運單等等套路,希望后續國家有關部門可以重視這一問題,對貨運平臺以及發貨方進行限制管控,或許才能把這些現象扼殺在搖籃之中。(文/楊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