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美洲豹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江蘇美洲豹裝飾股份有限公司
視頻加載中...
封面新聞記者 燕磊
人類與瘧疾的抗爭,已經持續了幾千年。
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人類不但發現了瘧疾的病原體瘧原蟲,還推出了一個又一個治療瘧疾的藥物,從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瘧疾蔓延。作為對抗瘧疾的“武器”,金雞納霜、藥物級奎寧以及青蒿素,也大大促進了人類醫學史進步。
盡管如此,徹底消滅瘧疾的任務仍任重道遠。一旦瘧原蟲體內基尼出現變異,對抗瘧藥物產生了抗藥性,再加上耐藥寄生蟲具有的進化優勢,現有抗瘧藥物將失去作用。
顯微鏡下的瘧原蟲
因此,人類與瘧疾的抗爭史,也是一個不斷研究瘧疾抗藥性、推出新型特效藥物的過程。
但丁在《神曲?地獄篇》中曾借瘧疾描繪出恐懼情緒:“猶如患三日瘧疾的人臨近寒顫發作,指甲已經發白,只要一看陰涼兒就渾身打戰。”
雖然對大多數中國人而言,瘧疾現在似乎已經很少提及。但在歷史上,瘧疾卻是最為兇險的傳染病之一,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類歷史的前進方向。
1、康熙身染瘧疾險喪命
染上瘧疾,會使得患者有周期性寒熱發作,常伴頭痛、惡心等癥狀,嚴重者可危及生命。瘧疾曾肆虐人間上千年,令人談之色變。
現代學者根據文獻記載,判斷不少名人曾遭瘧疾戕害,其中就有古希臘的亞歷山大大帝、意大利大詩人但丁、近代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領袖克倫威爾等。
在中國歷史上,瘧疾也是常客。
電視劇《康熙王朝》中,康熙三次親征噶爾丹,其中一次中途便患上了瘧疾,差點喪命。幸好法國傳教士洪若翰進獻金雞納霜,康熙服下這種粉末沖成的藥劑后痊愈了。
康熙
康熙五十一年(1712),曹雪芹的祖父、江寧織造曹寅因患瘧疾無藥可治,因為受到寵信,希望康熙皇帝賜下金雞納霜。蘇州織造李煦在奏折里寫的生動:“曹寅向臣言,我病時來時去,醫生用藥不能見效,必得主子圣藥救我。……若得賜藥,則尚可起死回生,實蒙天恩再造。”
康熙帝看信后親筆朱批:“爾奏的好,今欲賜治瘧疾的藥,恐遲延,所以賜驛馬星夜趕去。”
康熙在朱批中,還詳細寫了金雞納霜的服用說明,“用二錢未酒調服,若輕了些,再吃一服,必要住的。往后或一錢或八分,連吃兩服,可以出根”,并強調“若不是瘧疾,此藥用不得,萬矚!萬矚!萬矚!萬矚!”
這是金雞納霜在中國流傳的早期軼事,從中也可看出康熙皇帝與曹家不同尋常的深厚關系。
從北京到揚州,康熙派快馬趕去,但曹寅最終還是沒能趕上吃藥,不治而亡。曹寅的突然死亡,讓曹家迅速敗落,16年后更是被雍正皇帝抄家。不過,見證家族衰敗離散的曹雪芹卻因此寫出了傳世之作《紅樓夢》。
金雞納霜在清朝的文獻中記載為“金雞挐”,由于藥物難得,又治好皇帝的病,此藥成為幾乎是專供皇室使用的寶藥,民間罕見。
清末,從1919年開始,云南繁華市鎮思茅由于瘧疾的流行,原本七八萬人口到新中國成立時僅剩944人。
季羨林在《賦得永久的悔》中曾有過這樣的描述:在過去幾百年幾千年的歷史上,思茅是地地道道的蠻煙瘴雨之鄉。一九三八年和一九四八年,這里爆發了兩次惡性瘧疾,每兩個人中就有一人患病死亡。縣大老爺的衙門里,野草長到一人多高。
2、從金雞納樹皮到藥品奎寧
在世界歷史上,有一個奇怪的現象:歐洲人從15世紀發現美洲新大陸開始迅速對美洲進行殖民,但是對近在咫尺的非洲,卻一直到19世紀才大范圍展開。
那么,為什么歐洲人放著家門口的非洲不去,反倒寧可去美洲呢?就是因為瘧疾作怪。由于對瘧疾認識不清,歐洲人長期沒有有效的治療瘧疾方法,而非洲大陸又是瘧疾的發源地。
可以說,瘧疾阻滯了歐洲人邁向非洲的步伐。
瘧疾原本在美洲大陸也曾流行傳播,但秘魯的印第安人卻發現,美洲豹、獅子在染上瘧疾后,總能奇跡般地“自愈”。
后來印第安人通過跟蹤才知道,原來美洲豹和獅子患病后,會啃嚼金雞納樹皮來治療。于是,印第安人開始用金雞納樹皮泡水。逐漸,金雞納樹皮也成為治愈瘧疾的民間偏方。
金雞納樹
隨著歐洲殖民者入侵美洲,最初很多人都曾感染上嚴重瘧疾,包括西班牙駐秘魯總督的夫人安娜。
傳說,就在安娜病危之際,一位印第安姑娘為她偷偷送去金雞納樹皮研磨成的粉末,安娜服用后不久便轉危為安。從此,金雞納樹皮很快在西班牙變得家喻戶曉。
印第安人對抗瘧疾有“秘方”
后來,一名西班牙傳教士將金雞納樹皮帶回了歐洲,經科學家悉心鉆研。他們發現,不僅是樹皮,金雞納樹的樹根、樹枝、樹干中,含有多達25種以上生物堿,樹皮中含量尤其豐富。而在金雞納樹皮含有的生物堿中,70%為奎寧。
經過一段時間研究,終于提煉、合成了藥物級的奎寧。獲得治療瘧疾藥物后,歐洲人進軍非洲大陸,很短時間內控制了整個非洲。
3、“精準”的抗瘧藥青蒿素
然而,奎寧并不是治療瘧疾的最終答案。
如果說,抗瘧藥奎寧是對瘧疾的“狂轟亂炸”,而青蒿素則完全是“精準”,高效的同時,也沒有奎寧劇烈的副作用。
奎寧
據史料記載,病人服用奎寧后,很容易出現腹瀉、哮喘、耳鳴、急性溶血等不良反應。20世紀60年代,瘧原蟲對奎寧類藥物產生抗藥性,更是使得全世界2億多瘧疾患者面臨無藥可治的局面,死亡率急劇上升。
此時,來自中國的科學家屠呦呦及其團隊發現了物青蒿素,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抗瘧新藥。以青蒿素類藥物為基礎的聯合療法,至今仍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瘧疾治療方法,挽救了全球數百萬人的生命。
屠呦呦
屠呦呦本人也因創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榮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
青蒿素的發現,為全人類找到了對抗瘧疾的新武器。
據估計,2010年至2017年,各國共采購超過27億次以青蒿素為基礎的復方藥物療程,其中98%用于世衛組織非洲區域。青蒿素為長久以來受瘧疾“死亡纏繞”的非洲大陸,帶去了希望。
4、抗瘧疾產生的5次諾獎
大自然是最具創意的“藥學家”,它造就的金雞納霜、青蒿素,都具有新穎的結構,神奇的療效,并且遠遠超出了醫學家、藥學家的想象力。
這些,又為人類醫學的進步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無論是金雞納樹皮的發現,奎寧的分離、應用與合成,還是青蒿素的發現,都在醫學發展史及科學研究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人類與瘧疾的斗爭歷程中,取得了諸多研究成果。比如,在諾貝爾獎設立的120多年時間里,有5位科學家因研究瘧疾獲得了諾貝爾獎。其中,第五位就是中國的科學家屠呦呦。
從遠古開始,疾病就與生命同在,但傳染病卻最為直接地、不由分說地威脅和挑戰任何人,也挑戰人類文明。傳染病的到來,讓人們發現了自己的無知和無助,當人們無法控制它蔓延的時候,恐懼就產生了。
不過,人類正是在這樣的恐懼中,不斷發展自己。和疾病一起生活,從來就是人類文明的一個部分。疾病,不斷逼迫著人類改變自己、抗爭下去。
“所有不能打敗你的,都會讓你變得更強大”。
【參考資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