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板車選本田還是鈴木、踏板摩托車本田和鈴木誰耐用
我是騎士分享。
當下市場內卷極其嚴重,最直接的表現(xiàn)就是各大品牌的相關車型持續(xù)降價或者搞優(yōu)惠。而這一現(xiàn)象的底層邏輯就在于銷量不盡如意。
但事實上,這種表現(xiàn)早已有之,只不過今年比較明顯而已。就拿進口品牌來說本田一直就是銷量大戶,它在全球范圍內都具備著出貨量上的絕對優(yōu)勢。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同為日系品牌的雅馬哈和鈴木在銷量上賣不過本田呢?
為了更為直觀,我們以內地市場上三個品牌的表現(xiàn)為參考標準進行論述。
1.車型數(shù)量
本田,鈴木,雅馬哈幾乎是同時進入內地市場的,但本田系的車型相較于另外兩個品牌明顯會更為豐富,從進口板塊來看,本田會有五種分類,九大車系十五六款車型。
而反觀鈴木和雅馬哈在數(shù)量上就會少的多,尤其是鈴木的進口車型也就是650系列和DL1050。
至于合資車型和直屬國產化版本,本田也會有絕對的優(yōu)勢,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有400系列,300系列,PCX160,190系列等等。而在這一板塊建設雅馬哈就有點少的可憐了,除了125踏板車還有那么一點規(guī)模,其他板塊基本上是名存實亡。
在這樣不對等的體格下,其他兩個品牌要想獲得銷量上的優(yōu)勢,那么是很有壓力的。當然某些單品另外兩個品牌也還不錯,比如豪爵鈴木的250三兄弟就屬于常青樹,濟南鈴木的UY125也有銷量上的理想表現(xiàn)。但這更多只是個特例或者個例。
2.合作伙伴
如果說在進口板塊本田是憑借車型數(shù)量上的優(yōu)勢取勝的,那么中小排量的合資車型則更多和合作伙伴有直接關系。
目前本田在內地市場合作的有五羊本田和新大洲本田,根據(jù)2023年1~5月份摩托的品牌銷售數(shù)據(jù)來看,這兩家分別位居排名前十中的第四位和第六位,銷量為32.15和25.15萬輛,憑借這一成績本田系的合資車妥妥的成為了銷售第一名。
而建設雅馬哈根本就沒有擠進前十,濟南鈴木勉強排在了第十位,至于豪爵鈴木沒有具體數(shù)值,但它在大長江總體銷量中的占比也不會太大,因為全品牌250cc的車型銷量也才20.36萬輛。
這種表現(xiàn)除了本田系的合資車型依然在采取車海戰(zhàn)術以外,更多還是來自于這兩個合作伙伴比較給力,不管是五羊本田還是新大洲本田都在盡可能的發(fā)揮自己的長處,讓旗下的車型更貼近本田的標準和風格。
而建設雅馬哈已經到了破罐子破摔的地步;濟南鈴木雖然也很努力但它心有余而力不足;至于豪爵鈴木面對老搭檔的持續(xù)不給力早已經有了分道揚鑣的想法。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本田系的兩個合資品牌最聽話已經到了完美融合的局面,所以才會孤注一擲的去搞產品提銷量。這里沒有對與錯,更多就是利益分配問題和所屬品牌之間的戰(zhàn)略思維差異。
3.具體表現(xiàn)
如果說前兩項內容屬于泛泛而談談,那么這種銷量上的高低不等,歸根結底還是和相關車型的具體表現(xiàn)有直接關系,本田的摩托車是最講究均衡性的,這就使得它會更容易滿足大多數(shù)潛在用戶的騎行需求。
而雅馬哈系會更注重動力和操控,鈴木系更在意品控,尤其是豪爵鈴木,但沒辦法它的產品太過單一,所以根本就不具備和本田系對抗的條件。
綜上所述,有了這種體格上的差異,合作理念上的不同,車輛實際表現(xiàn)上的區(qū)別,那么相較于本田不管是雅馬哈還是鈴木所表現(xiàn)出的銷量上的不理想都會變得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