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rr34旅行版(旅行版gtr r34)
從俄羅斯東部的第三大城市--新西伯利亞,自駕三千多公里,沿途九個城市,一直到莫斯科,這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俄羅斯同胞緣何有著“戰斗民族”這一稱號?據說俄羅斯街頭遍布30年的老車?跟隨長安CS全系SUV,我們一起來探索遍布戰斗氣息同時也頗為神秘的俄羅斯。
本次活動的起點為俄羅斯新西伯利亞,途徑9個城市,一路西行至莫斯科。活動為期十天,此篇游記也將分三次更新,我將一同與你分享自駕行中一切有意思的事情。
落地新西伯利亞第一天,入住的酒店是位于市中心的萬豪酒店,旁邊就是新西伯利亞國立歌劇芭蕾舞劇院。
新西伯利亞的劇院有很多,但是最著名的要數國立歌劇芭蕾舞劇院,劇院成立于1945年5月12日,是新西伯利亞最漂亮的建筑之一。
劇院于1941年建成,總占地面積11837㎡、總容積294340m3,比俄羅斯大劇院的規模還大。
新西伯利亞太陽落山的時間大概在晚上十一點,時間還早,不喜歡去所謂“景點”的我決定沿著酒店旁邊的街道遛彎兒,盡可能的感受戰斗民族的日常生活。
新西伯利亞的人均收入大概2000RMB/月,但他們的教育、醫療乃至住房都是免費的,一方面解釋了物價之便宜,而一方面,這種社會福利也使一些年輕人過早的喪失了斗志。
新西伯利亞的公共交通很便捷,除了公交車和地鐵外,這種比較窄的有軌電車也是整個歐洲的“標配”,不過車身涂裝也是隨意了點,看起來有點老氣,這種老氣還并不是英國的那種復古風。
這背影能給95分吧?
在新西伯利亞街頭,一眼望去很難見到所有車都是完整的狀態,壞個燈、掉個保險杠、前風擋破碎再常見不過,以至于當看到一輛完好無損的車你都會覺得它與周圍格格不入。
除了70%的日系車外,在街頭看到最多的不是美系車,而是韓系車,相比韓系車近兩年在國內的境遇,我只能說人家在國外好著呢。
這腿我給95分,剩下那5分我留給對未知的探索。
俄羅斯的國民小面包UAZ452,其地位相當于國內的后驅神車五菱宏光。UAZ-452由于車身結構是非承載式,并且還具有四驅系統,被很多人稱為“最強越野面包”。
整個新西伯利亞,乃至整個俄羅斯這種二、三十年的老拉達轎車都非常常見,每每見到都會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導游告訴我們這種車目前價值約合人民幣大幾千塊。
物價很便宜
找到這家超市,僅僅是因為店鋪上的俄文字母很像“supermarket”(超市)。初到文化差異巨大的異鄉,沒有什么能比超市更具親切感了,因為超市里面的商品很容易使不同生活習慣下的人們產生共鳴。
在俄羅斯,飲品的容器一般都以“L”為單位,500ml、750ml一般寫做0.5L和0.75L,之所以采用這種標注法,是因為他們的瓶裝容器的確都很大,連一般的牛奶最小也有750ml。
牛奶不但很大瓶,也很便宜,當地物價和消費水平不高是一方面,盛產奶制品是另一方面原因,這瓶750ml的純牛奶大概只要8塊錢人民幣。
一個單手握不住的超大個冰淇淋,合人民幣差不多20塊錢。
在整個超市的商品標簽中都很難找到英文,更何況是這種當地人自己制作的大瓶飲品,手機拍照翻譯,是蜂蜜水,1.5L這么一大瓶才合人民幣8塊錢。
果汁同樣都是大瓶裝,1L起步,想找個方便拿的小盒裝,并沒有找到……當然了,在當地人眼里這可能就是他們的普通裝。
在新西伯利亞市區里,大部分商超支持VISA,當然,手機掃碼支付就別想了,另外由于整個俄羅斯的英語實在有點令人捉急,所以在結賬時,看清收銀臺上方的計價器刷卡或給現金就行,無需交流,因為很可能收銀員連英文的1234都不理解。
生于20世紀90年代末的第八代,基本是告別方正造型的最后一代,按照年代感來看的話,跟拉達的一些“老爺車”屬于同一輩分。
旁邊就是一輛年份差不多的老拉達轎車,堅挺的行李架不知承載了多少家庭的喜怒哀樂……
不過當我們的視線移到兩車的尾部,開車長點心吧,親愛的新西伯利亞朋友。
發現一少見的小個子美女,在大長腿中,小個子反而比較容易吸引眼球。
街頭走走你會發現這個城市是有汽車文化的,但這種文化你不太能夠琢磨透,一邊是搭載本田萬轉紅頭發動機的S2000和三菱的FTO,一邊又是排氣都快拖到地的10歲高齡卡羅拉……
街頭絕大部分的改裝車在細看之下都會讓真正的車迷發出嘆息,相比日本或者香港街頭漆面錚亮的老車,只能說戰斗人民活的太糙了。
在眾多的日系品牌新車中,新一代的馬自達,包括阿特茲(Mazda6)和CX-5在新西伯利亞街頭比較常見,征服口味捉摸不透的戰斗民族審美,也可見馬自達魂動設計的成功。
終于見到輛“正常”的性能車,GTR R34,不過這種內凹式輪圈看起來確實很不JDM,搭配這種啞光紫色車身,在滿街的魔性改裝中還是顯得氣質非凡。
伏爾加汽車被認為是前蘇聯工業的象征和驕傲,其命運也和它的國家一樣跌宕起伏。圖中的這輛伏爾加GAZ-21是第一款冠以伏爾加之名的車輛型號, 1956年下線,大膽的車身線條、鯊魚嘴型散熱隔柵以及其特征性的鍍鉻“鹿形”汽車標志使得直到現在看起來也依然那么優雅。
城市內有些主干道路設計得比較寬,所以通常會在道路中央劃出一部分停車位,而中央的停車位也為改裝車主提供了交流的場所,形成了一種比較奇特的街頭改裝車文化。
這兩輛車都屬于黑色短褲小哥的,簡單地say hi之后,小哥上車來了個撓胎+定圓漂移,沒錯兒,在車來車往的馬路中央,攔都攔不住……回酒店后我查了查戰斗民族的平均壽命,不是很樂觀。
晚餐是在酒店旁的一個餐廳解決,除了沙拉和面包外,主角就是中間的紅菜湯,這是俄羅斯非常常見的一種湯,起源于烏克蘭,與面包相配,基本上是當地一頓便餐的標配。紅菜湯由一種名叫“紅菜”的蔬菜、番茄、土豆、洋蔥、牛肉和老酸奶拌在一起,吃起來比較像東北的大燉菜。
再加上這張圖里面的烤肉/烤菜和土豆泥,恭喜你,你已經見過了俄羅斯最常吃的食物。總結一下就是:紅菜湯、土豆泥和烤牛肉。
俄羅斯辦事效率不高以前只是有所耳聞,不過在經歷了一杯可樂要等20分鐘以后,我才意識到我來到了真·俄羅斯。
巴拉賓斯克之行
第二天早上起來整裝待發,領隊教練前一天晚上洗了車,這里洗車大概140人民幣,并且需要一個半小時左右,是洗的很精細嗎?不,僅僅是因為工作效率實在是有點低而已……
除了一般的大城市外,俄羅斯的加油站一般都只有一名員工,負責在里面收費,加油一般都是自己完成,像美國一樣,先交錢,再加油。至于價格問題,說多了都是淚,#95汽油約合人民幣4.3元/L。
大哥左手加油,右手打電話,戰斗、戰斗、斗……
加油完畢,準備出發。此次自駕行的長安CS35、CS55、CS75和CS95一路從國內的滿洲里開到俄羅斯,對車輛耐久性的確是個不小的挑戰。
我們開的高配CS75有著非常豐富的主動安全配置,這在平均時速很高的俄羅斯道路上有著很高的使用率。如果當地車輛也普及類似主動安全配置,是不是街道上的車也能更加完整……
午餐在服務區解決,這種沒有一點綠色的套餐在這兒太常見了,另外,戰斗民族的雞也長得戰斗,這雞腿也忒大了。總結一下在服務區的這頓飯吧,樣式看起來不少,但看來看去就是那么幾種肉,連續兩頓就膩。
餐廳里發現了一位非常倔強的小朋友,說不走就不走,不哭也不鬧,任憑他老爸在后面喊他也無動于衷,這種“沉默式”強硬,威力還真不小。
得到了老爸的承諾,小伙站起來了,怎么這么眼熟呢?
巴拉賓斯克是新西伯利亞州的一座城市,位于州的中西部,2002年人口僅為32501人。巴拉賓斯克也是一個大型鐵路樞紐,西伯利亞鐵路從這里通過。
照例,先辦理入住,這個小旅館算是鎮上最“頂級”的了,雖然條件一般,但非常干凈,我從來對住的不挑,有床、干凈即可,放下行李,出去遛彎兒。
旅館其實就位于市中心了,但從道路和建筑來看,可能還不及三四、線城市的一個小鎮。俄羅斯很多商鋪的門面在平時都是關閉著的,再加上本就稀少的人口,所以即便是市中心也會顯得很冷清。
市中心面積不大,大型超市、藥店等一座城市的必備元素都集中在一起,平時購物什么的倒也方便。
隨處可見的拉達,與這座小城就像下雨天與某芙一樣相配。
俄羅斯對國外二手車的開放程度之高,使得即使在百度都很難搜到的小鎮或城市,也會經常看到日本、韓國或者美國所淘汰下來的二手車。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超市旁的一家健身房還是令人有些詫異,就像是在城鄉結合部看到了男士SPA那樣驚奇,看來戰斗人民的彪悍不只是因為天生體質,還包括后天的舉鐵……
市區人口不多,所以住宅也比較集中,墻壁絲毫不加修飾的公寓樓非常“俄式”。
健身房門口的車可以說停地非常隨意、豪放了,而且還沒熄火。
雖說俄羅斯人們民風彪悍,但卻非常守交通規則,即便是在很小的城市,路面也可能很破舊,但車一定會讓人,輔路行駛的汽車也一定會讓行主路行駛的汽車。
還要感嘆一下俄羅斯的運動設施,他們的道路可能坑坑洼洼,房屋也可能未加修飾,但就是在這種環境下,依然有著規格并不低的足球場。就在剛剛,俄羅斯3:1戰勝了埃及……
游記寫到這兒,窗外已經天亮了,現在是俄羅斯時間早上三點半。晚上十一點半太陽落山,清晨三點半太陽升起,太陽真的是有點忙。不說了,我得把行李箱里的老干媽找出來,各位朋友,請持續關注本次游記,過幾天會更加精彩。
這個小鎮估計你們都沒聽過
前幾天我們去了俄羅斯第三大城市--新西伯利亞,what?老車和大長腿覺得有點膩?接下來的行程,我們去了一個99.99%的國人都沒去過的小鎮,以及一個球場臨時擴容10000觀眾的城市……
一大早就從巴拉賓斯克出發,去往下一個小鎮--伊西姆。俄羅斯的氣候非常多變,10km以內,能讓你體驗暴雨和驕陽。
分享兩點俄羅斯駕駛小tips,第一就是在俄羅斯開車是需要一直開啟近光燈的,不論白天和晚上,官方解釋為開燈會使車輛面對對向車輛有更高的辨識度。第二就是如果遇到對向車輛在對你晃遠光燈,其實是在提醒你前方不遠處會有交通警察,此時你只需抬手示意即可。
果然在對面車晃遠光燈示意后的2兩分鐘后,就遇到在盤查,叫停車輛大多是因為沒開大燈或者有超速嫌疑,罰款基本在500盧布左右,約合人民幣50元。
這段路程雖不遠,但由于俄羅斯基本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高速公路,所以到達小鎮也不算早,大概下午5點。
今天這酒店從外面看起來也不是很樂觀……不過我都已經經歷過昨天那難忘的大床房了,今天應該不會太差,畢竟人家還有正兒八經的停車位呢。
滴,打卡今日份的豪華大床房,一張照片盡收眼底,還有真皮大沙發呢,要啥自行車?
得,東西一扔,出來遛彎兒。
伊西姆不大,但類似這樣只賣酒和下酒菜的小鋪卻不少,而且不少都是24h營業。可以想象到夜幕降臨后,幾個花臂小鎮青年靠在欄桿上喝著啤酒聊著姑娘。
每家小鋪里面的零食都差不多,薯片和自制的肉干基本就是全部,嘗了一下牛肉干,比我老干媽還咸。
正如我國各個省份的平均身高都不一樣,幅員遼闊的俄羅斯在不同的經緯度也會有不同人種間的差別,在這兒,金發女孩比較多,但“大長腿”這技能點估計是沒點開,上帝給開了扇窗,順手把門給帶上了。
UAZ Hunter(獵人),也許是俄羅斯本土最皮實的越野車了。獵人的歷史地位與路虎衛士和威利斯相當,不過和價格高高在上的路虎衛士不同,平行進口渠道的中規版獵人售價與吉姆尼基本處于同一水平。
相比吉姆尼,獵人擁有動力更強的2.7L發動機、前/后橋差速鎖、更優秀的可靠性還有更大的車內空間。不過它的缺點同樣非常明顯,內飾過于簡陋、人體工程學幾乎沒有、幾乎沒有配置可言,就連空調也只有在引進國內的版本才會配備。
這種小鎮的年輕人夜生活我特別好奇,雖看不懂牌匾的俄文,但從啤酒圖片能推測出這兒至少是個Bar,不過這門口裝修也忒齋了……
一進門就是酒吧的“吧臺”,不過看起來有點像小賣鋪……
這家門面還挺社會的酒吧,里面就是這樣,看來這兒的小鎮青年對娛樂環境還真是不挑。跟老板用翻譯軟件聊了一下,這家“酒吧”還是鎮上規模比較大的一家……
拉達2106,較早進入中國汽車市場的一批進口車型,看車況至少已經服役了20多年。不過這車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它的配色,我相信修整一下,絕對是時尚界的潛力股,我是認真的。
小鎮不大,很快就逛完了。但奇怪的是當你走至街道的一端時,會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伊西姆沒有大城市的五光十色,也沒有某些小鎮所謂的“景點”,不過它的安靜與祥和卻格外令人著迷。
球場臨時擴容2萬人的葉卡捷琳堡
在小鎮的早餐,我決定嘗試昨天晚上逛超市買的俄羅斯泡面,我知道這東西不能看包裝,林志玲羅玉鳳那梗兒我懂。
出于對俄羅斯食物的不信任,我留了個心眼,怕泡面萬一不好吃,旁邊還有備有Plan B--常規俄式早餐。這泡面啥感覺呢,龍豐三鮮伊面知道嗎?泡出來就那味道。
一頓中俄混合早餐結束后,我們出發去葉卡捷琳堡。這段路開的是長安CS75,不得不說新設計之下的懸浮屏幕在檔次感、邏輯和使用流暢度上真的是非常棒,并且UI設計一點都不“國產”,很有國際范兒。
一路ACC自適應巡航,很快就到了葉卡捷琳堡城區,這座已經有300年歷史的城市,是俄羅斯烏拉爾聯邦區的中心城市,地處歐亞大陸分割線,同時也是俄羅斯中央軍區司令部所在地。
葉卡捷琳堡坐落于烏拉爾山脈,伊賽特河畔,面積491平方公里。由于所處的地理位置緯度較高,所以夏季白天很長,日落時間只有3小時左右,而且即便是在完全日落的狀態,天空也不會完全黑掉,所以在夏季,葉卡基本上就是一座“日不落”城市。
葉卡的公共交通很便捷,不過對于路面交通而言,我最喜歡的還是這種車身并不寬的有軌電車,它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看做是一座城市公共交通文化的象征,不僅如此,由于不存在堵車,有軌電車的通勤效率也很高
酒店的位置在葉卡的購物中心旁,商場前面的主干道也可以理解為步行街。
有軌電車的站點一般都會在路中央,所以不像是公交車,人們等電車也在道路中央等。
之所以說有軌電車是公共交通文化的一種象征,在我看來,豐富的車身涂裝正是這座城在歷史積淀之下,活力的體現。
小伙子很亢奮,噴泉上翻跟頭,不知道是不是在錄“X手”。
今天的晚餐沒有跟隨大部隊吃俄餐,找了家KFC,不同國家的KFC菜品其實很大程度上能夠體現出飲食的差異,甚至是文化差異。就比如手中的超大個雞肉漢堡,單買合19塊人民幣。
10塊雞翅,合人民幣20塊錢,分量太大點多了……味道跟國內一樣,就是咸了點。
承辦世界杯賽事的球場長這樣
一頓KFC后,我們打算去葉卡的中央體育場看看,叫一輛車,那么下面問題來了,出一道送命題,請問圖中的車是什么品牌和型號?
細心的朋友可能發現了,這塊后期改的后視鏡長度可以說非常“巨無霸”了,能收進主副駕和我三個人,我很好奇究竟是什么原因讓司機師傅換上這東西。
按城市規模來看,葉卡并不在俄羅斯前三以內,但卻滿足世界杯承辦城市標準最重要的兩項:一是具有足夠多的五星酒店,二就是當地具有一只實力不俗的足球隊(俄羅斯最古老的球隊之一烏拉爾足球隊)。
葉卡捷琳堡中央體育場始建于1953年,至今已有60多年的歷史,座位數量在兩萬五千個左右,為了滿足世界杯比賽的需求,俄羅斯在球場兩側增設了超過1萬個座位的臨時看臺,總座位數達到了三萬五千多。
沒錯,就是這么簡單粗暴,加座位的方式“俄味兒”十足。
我始終沒有忘記各位在等待什么,這是一位皮膚白到發光的姑娘,同行老師看到姑娘的男朋友后挺起了胸脯顯得非常自信。
葉卡街頭有很多水果店、超市或者報刊亭一類的“小盒子”,正如墻壁上的“food box”,反光玻璃墻壁能使街道看起來空間感和通透感更強,同時也方便了注重形象的俄羅斯人民整理著裝。
對于外國球迷來說,世界杯期間球票等同于簽證,也就是說擁有球票相當于免簽。但在沒拿到實體票之前, 你會得到一個球迷ID(FAN ID),在入關前打印出來相當于簽證。不過在進入俄羅斯后,在世界杯承辦城市需要將球迷ID去指定地點換成胸牌,算是正式球票。
由于當天沒有比賽,所以換球迷ID的人并不多,另外,工作人員大部分都是志愿者,最主要的是,志愿者一般都懂英語,就這幾天的經歷而言,碰到能用英語交流的俄羅斯同胞,我甚至都有種見到老鄉的感動。
這就是球迷ID,因為還有一部分簽證的作用,所以外出時除了帶上護照外,盡量一并攜帶球迷ID。
來俄羅斯吃過第一頓飯后,僅僅是第一頓,那一瞬間覺得戰斗民族挺幸福,肉的分量超大。第二頓飯以后,我就開始想念米飯、面條、餃子、魚香肉絲、青椒肉……甚至是簡簡單單的“胸柿炒雞蛋”,今兒終于找到了家中餐廳。
看到拍黃瓜都能泛起思鄉之情,我應該是第一個。
伏特加的一種比較常見的喝法就是冷凍后飲用,放進冰箱冷凍層半個小時左右,拿出來的時候搖晃幾 下,酒體感覺粘稠就可以了。伏特加屬于剛入口很柔,但是后勁比較大的烈酒,這種口感會無形中讓人對自己的酒量倍感自信……
隨著待在俄羅斯的時間越長,游覽的城市越多,越夠能理解巨大的文化差異下的不同思維方式和做事風格。繼續關注本篇游記,你將會看到俄羅斯最有朝氣的一個城市,以及在莫斯科,世界杯元素正如何滲透到這個城市的每個角落。
下諾夫哥羅德市
我們已經向著莫斯科西行了2000多km,為的就是這場球,不過在抵達莫斯科前,下諾夫哥羅德這座城卻提前讓我感受到了世界杯的氣氛……
有一句話是“不在俄羅斯開車,你永遠不會感受到俄羅斯有多大”,沒錯兒,在筆直的俄羅斯國道上開車,即便是開了2000多km,橫跨三個時區,也只是路途剛剛過半而已。
在俄羅斯開車,其實只要記住并嚴格遵守兩個重要的路標指示即可,第一個就是圖中的倒三角標識,意味著你需要減速讓行主路車輛,多用在匝道和輔路并入主路等情況。
而第二個路標就是圖中黃色方形標識,與上圖的倒三角相對應,其表示你享有主路權,如果遇到旁邊輔路車輛并入,輔路車輛一定會讓行。
由國道進入下諾夫哥羅德市,郊區位置有一家拉達4S店,建筑看起來還挺洋氣。小百科:拉達汽車是俄羅斯最大汽車制造廠――伏爾加(Volga)旗下的汽車品牌。親民的價格使其承載了蘇聯和俄羅斯幾代人的情感。
入住酒店旁有一家人在院子里烤肉聚會,主人見我拍照非要邀請我參與它們的聚會,我怕語言不通會使氣氛尷尬,還是婉拒了。
酒店旁邊,夕陽的余暉使地面“長”了幾只貓,就像這里的鴿子一樣,俄羅斯的貓一點也不怕人,看到你在注視它,會過來趴你前面“來,摸我”。
這是我十多天以來第一次發現低趴范兒的旅行版拉達,有人說在國內,開旅行車更多的是一種態度,這句話放在一點都不“歐洲”的俄羅斯,同樣如此。
下諾夫哥羅德是俄羅斯第五大城市,是下諾夫哥羅德州的首付,位于伏爾加河與奧卡河的匯流處,距離西邊的距莫斯科約400km。這座城市建于1221年,有著悠長的歷史,從建筑風格能看出,下諾夫哥羅德仍保持著這種歷史所散發出來的厚重感。
這些天下來,我自己偷偷給城市的幸福指數定了個標準,那就是花店的數量,不只是像下諾夫哥羅德一樣的大城市,即便是小鎮,路邊也會有花店。
離酒店不遠有一條商業街,由于下諾夫哥羅德也是世界杯的承辦城市,所以最近也是有大批的國內和國外球迷聚集于此觀看世界杯。
商業街內每隔幾百米就會有世界杯官方禮品店,球衣、小掛件什么的價格不算便宜,畢竟official嘛。
商業街的盡頭有球迷廣場,對于沒能去現場看球的朋友,還能來這里喝杯啤酒,玩一玩實況足球,或者通過廣場的大屏幕看看比賽轉播。
這種通過大屏幕一起看球賽的氛圍,說實話相比現場并不差,該唱歌的唱歌,該跳舞的跳舞,該吐槽的吐槽。
看了一場“涼涼”的世界杯
睡夢里阿根廷人的球衣還在場上飄逸,而早上4點半鬧鐘已然響起,這意味著在12個小時后的自己將要在莫斯科盧日尼基球場親臨世界杯現場。
我們今天要看的法國vs丹麥比賽在莫斯科盧日尼基球場,1956年建成的盧日尼基球場坐落于莫斯科的主軸線上,串聯了克林姆林宮,堂和莫斯科公立大學等城市的重要地標。在經歷過一次改造翻新后,盧日尼基球場的最大容量達到了81000人。(圖片來自網絡)
球場附近2km范圍內施行交通管制,車輛禁行,所以接近球館的最后一小段路大家都步行完成,不過感受一下兩邊球迷的賽前狀態也挺不錯球場附近有不少志愿者坐在類似救生凳上的座椅上為球迷解答一些問題。我很想沖上去問今天誰能贏,被同伴攔住了。
你更看好哪邊?我指的是球隊……
這位丹麥大兄dei的整體裝飾很有設計感,表情透露出倆字“好熱”。插播小百科:丹麥年平均溫度較低,所以在一年里有很長一段時間氣溫都比較低,而包括丹麥在內的歐洲是水貂皮的主要產地,所以當地人會用水貂皮來制作帽子用以保暖。
場館附近也會有很多志愿者手上套個大的手指,用來引導球迷進場,走過她身邊,一個high five是免不了的。
誰流汗誰心里最清楚……
今天看的比賽是法國對丹麥,兩隊都是已經確定晉級的球隊,所以賽前就已經有了心理建設,這可能會是一場默契球……
就瘋狂程度而言,丹麥球迷明顯瘋的更徹底,往往是這樣,面對強敵,我們爆發出來的氣勢和能量會更加勢不可擋。
全場最萌丹麥小球迷,想買那頂帽子。
坐我旁邊的法國球迷小姐姐整場都很安靜,我心想這妹子停內斂啊,直到比賽還剩十分鐘結束了才用英語跟我說了一句話“足球比賽是90分鐘還是100分鐘?”
前面的女球迷對比賽好像是倦怠了。
即便是整場都沉悶的比賽,也擋不住球迷的熱情。球場上沒樂子,我們自己high。
打心眼里羨慕能進世界杯的亞洲鄰國,等到中國隊有這天,我肯定會更瘋狂。
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會對周圍球迷稀奇古怪的帽子感興趣,這種興趣甚至都發展到了想買一頂回去上班戴著的沖動。
當格列茲曼被換下場的那一刻,比賽差不多就已經宣告結束了,散場的球迷并沒有想象中打個架什么的,和諧的球賽,和諧的球迷。
八輛掛有中國牌照的長安SUV,從新西伯利亞到莫斯科,十天,3343km,停留十座城市/小鎮,跨越三個時區,住過十家酒店。
每天行駛在筆直的俄羅斯國道上都會覺得天吶路怎么這么長,手邊總得放一瓶功能飲料提神,盼著快點到下一個途徑點。而每到一個城市推開旅館的門,這種感覺都會像打開一盒巧克力一樣,不知道下一顆是什么味道。感謝一起陪伴跨越歐亞分界線的長安CS系列SUV,感謝一同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