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ea失效分析五大工具;ts16949質量體系五大工具
專欄簡介
AIAG&VDA新版FMEA方法論系統講解,從理論出發結合豐富案例分析,對新版FMEA七步法逐步分解,指導企業相關職能人員快速聚焦變化,掌握潛在失效分析方法并能高效落實進行風險管控和預防,解決產品設計和過程設計可能出現的問題。
失效分析
很多人簡單的認為,失效分析就是頭腦風暴,團隊圍坐在一起討論可能出現的失效風險。
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合理的,頭腦風暴更多的是用在一些創新設計、創新理念/idea時候,而做失效分析,需要有一定的依據,是對系統、對產品賦予功能和要求,一旦滿足不了期待的功能和要求,那就認為它是一種失效,是對功能的偏離。
目的:
設計失效分析的目的是識別失效起因、模式和影響,并顯示他們之間的關系,以便能進行風險評估。
目標:
? 確認每個產品功能的潛在失效影響、失效模式和失效起因(失效鏈)
? 顧客和供應商之間的協作(失效影響)
? 為在FMEA表格中記錄失效和“風險分析”步驟提供基礎
什么是失效?
上期專欄我們說功能是在一定的環境或條件下(輸入)使其所在的系統發生影響和變化(輸出),這種執行預期活動的方式、作用和本領。失效形式表現就是對功能的否定或偏離功能范圍的系統行為。
通常情況下在FMEA里面,失效分為三種表達形式:
● 失效模式 ●
● 失效影響 ●
● 失效原因 ●
失效模式(FM)
最簡單的失效形式是對功能的否定,描述時不能基于客戶的感知,而是需要技術性語言規范。
語法規則:至少使用名詞和動詞(或者動詞、名詞)
失效模式必須描述清楚,如:
ד力量不行”“不發光”
√ “傳遞力量大于500N”
所有相關運行狀態都應該考慮在內。
多個失效模式可能來自一個功能,即一個功能可能有多個失效模式:
假設功能為:提供42伏電壓
- 失效1:電壓太低
- 失效2:電壓太高
- 失效3:電壓脈動不正確
- 失效4:沒有電低
因此,在具體失效分析的時候,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全面識別。
失效模式描述
拿家用空調舉例:
- 整體失效:家用空調有制冷和制熱的功能,兩個功能都沒了,就是整體功能失效;
- 部分失效:空調的制冷功能在運行一段時間后,制冷效果降到一定范圍,達不到原有的制冷效果,這是部分失效;
- 間歇性失效:空調的制冷效果時有時無,呈波動狀態,這是間歇性失效;
- 降低性失效:隨著空調壽命老化,制冷或制熱功能逐漸降低、喪失,這是降低性失效;
- 意料外的功能:開了制冷功能,實際卻產生制熱效果,這種非預期的情況叫做意料外的功能;
- 機能增強:開了制冷功能,實際制冷效果比預設的溫度范圍更低,這就被稱為機能增強。
* 5和6這兩種情況會涉及到一定的安全隱患,存在一定的危險性。
失效影響(FE)
失效模式產生的后果,應站在“顧客”的角度進行分析,同一失效模式基于不同的“顧客”也可能有不同失效影響。
失效原因(FC)
通常一個失效模式可能對應多個失效起因,失效起因可能源自于下一較低幾倍的失效或者更低級別的失效。
失效起因可能來自參數中的噪音包括,但不限于如下:
- 產品特性設計不合理、尺寸公差鏈不合理
- 產品老化、功能降低
- 系統交互作用
- 對外界環境影響
- 使用用戶不當操作
- 系統運行環境考慮不充分等
失效鏈
對于明確的故障,有三個方面需要考慮:
- 聚焦要素是什么?
- 發生了什么?
- 為什么?
無論是結構、功能還是失效,都要關注聚焦要素層級,以此為核心,向上或向下層級分析。
依舊以車頂燈為例,基于以前的功能分析展開失效分析:
聚焦要素在結構層級里的位置就決定了各層級要素的失效形式是失效模式、失效原因、還是失效影響,三者之間關系不是絕對的。
如果車頂燈關注的聚焦要素,那開關組件“無法轉換操作力接通電路信號”是失效原因,前面的“不滿足整車照明標準”是失效影響;
如果聚焦要素是開關組件,那開關組件是失效模式,后面一層是失效原因,上面兩層是失效影響,以此類推。
快速建立失效網
在功能分析的基礎上,借助FMEA軟件工具,也可以快速將失效之間連接成網絡。
AQP FMEA 失效網示例(點擊文末官方鏈接,可免費試用)
有效幫助FMEA小組全面識別出功能的潛在失效影響、 失效模式和失效原因,避免產生重大缺漏事項,保證DFMEA失效分析的完整性。
*版權聲明:以上FMEA專欄內容來源于德茨企業咨詢,未經授權許可,其中的任何部分都不得被抄襲、復制或被用于軟件開發之用途!
FMEA精品資料包:多份學習資料+模板工具,快速掌握FMEA分析能力,私信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