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迪社區貓眼看人論壇、凱迪社區貓眼看人論壇 新聞
時光倒流回1998年,威服四海的問侯語國王“你吃了嗎”第一次受到終結者的挑戰。那年不到100萬連著因特網的人,隨著痞子蔡鍵盤下橫空出世的輕舞飛場,有了新的身份:青蛙或恐龍。
7年后,經過了青蛙橫行,恐龍稀缺的年代。“親,你好 ”打敗“你吃了嗎”成為新的國王,至去年6月底,隨著越來越多的國人接入網絡,喜歡自稱為“屌絲”的網民已經占領了整個中國的近1/2,網絡亞文化改變世界已成為常態,無論是對“我爸是李剛”的怒斥,還是對“屌絲”這個身份的爭相認同。
18年來,從BBS,到博客,到貼吧,到微博,網絡亞文化在傳播、聚集和劃分群體,催生各種文化中勢不可擋,并已經深深地改變文化流行格局,《咬文嚼字》編輯部2013年度發布的十大流行語中, 除“中國夢”和“光盤”,其余 “逆襲”、“女漢子”、“土豪”、“奇葩”、“點贊”等均是網絡用語。
80后的文化
青蛙們用了很長時間壯大。從1998到2003年之間,隨著不斷增加的各種成員,稱呼多了起來,不少PLMM和帥鍋,經過GF和BF,最后成為LP和LG。復雜而漫長的感情過程中,大量表達情緒的網絡用語應運而生,網絡亞文化從網絡語言開始積淀成長。80后的年代來了。
眾“智”成誠,以2003年被發明的“Orz”為例,這個表示佩服得五體投地的網絡用語,簡稱“跪了”。為了滿足感情無底限的細膩,orz在網絡上共有超過80種變體寫法,分別代表不同的意思,比如代表失意的前屈體的囧rz,代表假面超人的曾rz,一個能分得清Orz和orz這兩個跪了之間區別的80后,無疑是一個合格的地球村村民,精通這里的語言,熟悉這里的文化。
2006年初,長期積淀的網絡亞文化第一次與主流文化直接對沖,那是《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毫無準備的惡搞亞文化直接將主流文化顛覆。
自由職業者胡戈重新剪輯了電影《無極》,命名為《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這段 20分鐘的滑稽視頻,在無厘頭的對白中,迅速竄紅網絡。上線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引發千萬青年網友的熱烈追捧,其網絡點擊率和下載率遠遠超過《無極》本身。耗時三年、花費3.4億元人民幣的電影《無極》,成了80后辛辣嘲諷的對象。
網絡惡搞亞文化招來導演陳凱歌憤怒,不僅怒斥胡戈“一個人不能無恥到這樣的地步”,還要起訴胡戈。但他沒想到結局會那么慘。
網民開始行動,支持胡戈的簽名遍布各大門戶網站、天涯論壇和百度貼吧,一位網友以《人不能無趣到陳凱歌這個地步!》為題發貼稱,正因為陳凱歌把《無極》拍得這么無聊,才給了胡戈這么多的發揮余地。
網易、搜狐、人民網等網絡媒體同樣傾向于胡戈,相繼刊發肯定胡戈的作品給網民帶來快樂的價值的專題報道,支持胡戈作為一個公民運用網絡視頻對文藝作品發表評論的權利。這些專題的評論頁面上,幾乎所有的評論者都支持胡戈,同時對電影《無極》的藝術水平做出了負面的評價。
網絡亞文化的完勝,引發了網民和網絡內容提供商的廣泛效仿。《饅頭》之后,《春運帝國》、《鳥籠山剿匪記》、《閃閃的紅星之潘冬子參賽記》、《新龍門票販》等一系列代表自我文化身份的網絡惡搞視頻涌現。
其后在華南虎、躺貓貓、俯臥撐一系列的事件中,亞文化群體從惡搞轉身成了批判者。
中國屌絲
和主流文化對沖之前,網絡亞文化依隨BBS,博客、個人網站等平臺緩慢發展。隨著互聯網在2005年超過2億用戶,天涯、鐵血和貓撲等網絡社區,從傳媒媒體逐漸取得話語權,平臺的支撐為亞文化爭取到了真正意義上的發展空間。
BBS論壇是最主要的發源地。這些社區各自有著聚焦著不同話題的網民群體,人文思想爭鳴在凱迪的“貓眼看人”,社會民生話題找“天涯雜談”,娛樂明星找天涯的“娛樂八卦”,而貓撲,則是一個喜歡日本游戲和動漫的“宅男”聚集地。論壇熱度較之現在的微博更火,天涯論壇第一高樓艷照門事件,在一周內便有了2000多萬的點擊,10多萬的回復。
但BBS論壇隨著網絡用戶的不斷擴展,失去了最初亞文化的群體和特點,其中貓撲最為失敗,1997年10月建立的貓撲,是中國最早的論壇,也是中國網絡亞文化發源地之一,全世界首創的左右分欄閱讀模式下,流出“不要迷戀哥”、“寂寞系列”等眾多典型的網絡流行語。
2003年風靡世界的惡搞小胖事件,令貓撲獲得資本方青睞將其收購,其后,2006年,在針對普通人的惡搞——銅須門事件和虐貓事件中,站方反復將貼子置頂推薦,這種編輯引導的媒體性,不斷透支著論壇成為亞文化環境所需的純潔性,最終在上萬網民追殺偷情男子的網絡暴力和網絡恐怖中引起質疑,貓撲模式成為“很黃,很暴力”的典型。以犧牲“亞文化”、“小群體”純潔環境搶奪社會話題的貓撲,其所追求的媒體性傳播效果,在微博等社交媒體面世后,煙消云散。
作為沒有編輯的去中心平臺,2003年開始創立的百度貼吧,繼BBS之后,成為網絡亞文化最主要的孕育之地。
百度貼吧的形式局限反而成就了亞文化,如果把百度貼吧視作一個可無限擴大的BBS,那么百度貼吧的局限亦一目了解,強調細化群體保持了純潔,卻為規模傳播設置了更高的門檻,所以往往各種社會熱點事件的貼子,在貼吧里的關注總量遠遠大于各大論壇,但由于缺失中心化的引導,卻不那么容易脫“吧”而出獲得外界的關注。
慶幸的是,這種“因吧而區隔,因群體而開放”的局限, 反而保持了亞文化發展所需的純潔環境,平等的用戶ID,平等的發言機會,在不斷蓋樓中激發群體互動的亞文化環境,經過緩慢而長期的發酵,其孕育效應最終在2011年的屌絲事件中全面爆發。
2011年10月,百度貼吧李毅吧與雷霆三巨頭吧對罵,雷霆三巨頭罵李毅“是個屌”,其粉絲就是“屌絲”,然而,這個蔑視的稱謂卻意外地觸發了中國網民的現實處境,階層板結化,社會資源滯流與分配焦慮下,缺乏向上層社會流動的機會,日趨邊緣化的大學生,在精神層面放下精英姿態和體面身段,由自嘲發展而來的自我精神矮化的群體凸現出來。這也使屌絲深入人心,瞬間從白領到學生全都投入宛若狂歡式的自嘲中。
“屌絲”一詞開始在各個貼吧擴散到各種互聯網平臺,5億多網民開始爭相將屌絲拿來作為自嘲用語。僅僅兩個月,屌絲一詞在Google的搜索結果達到4110萬,新浪微博搜索有超過220萬條微博。
即便在google+上給美國總統奧巴馬留言,“中國屌絲”的身份依然是中國網民的第一選擇。繼公社之后,中國最大的集體心理,由貼吧中誕生。
而經過十年發展,百度貼吧已經擁有10億注冊用戶,超過819萬個興趣吧,其內容主題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8萬個明星相關吧、8萬個動漫相關吧、6.5萬個文學相關吧、5萬個游戲相關吧以及3萬個影視劇相關吧等。
這些來自不同階層的不同人群,其感情、思想和行為在網上獲得了驚人的認同。 從80后到現在90后,95后。年輕、個性、渴望引領和創造潮流的年青一代,廝混在貼吧的時間里,持續發酵醞釀新的網絡亞文化,龐大人群的傳播效果開始顯現,在百度貼吧2012吧,未來哥預告西荷決戰的貼子,共有36,916,791次點擊及305,504個跟貼,千萬次的傳播效果,已經遠遠超越了當年的論壇。
18年來,是相對1998年說的嗎?那至今沒有18年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