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連接藍牙要扣費嗎,手機連接藍牙需要流量嗎
近日,不少智能音箱用戶反映自己被“割韭菜”了。用戶在無意間發現,家中的智能音箱必須要開通專屬會員才可以播放以前免費就能聽到的音樂等內容。實際上,類似的“套娃式收費”情況在電視端已經出現。相關人士認為,隨著版權保護意識的增強,消費者已經接受以付費方式收看影視內容,但突然收費或者限制播放渠道的做法,涉嫌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公平交易權。內容平臺應該用更多更好的內容和更佳的消費體驗獲得用戶提升平臺收入。
音箱開銷誰占大頭
一年會員費相當于一臺音箱
“之前買的智能音箱小度,一直不怎么用,最近孩子上學了,想用小度音箱聽歌,它提示我需要綁定會員才行。我綁定了QQ音樂的綠鉆會員,但它說付費歌曲必須綁定小度自己的會員才可以,一年108元。”來自北京的消費者小山很氣憤,認為這種突然收費的行為是被智能音箱“割韭菜”了。
除了小度,還有多個不同品牌的智能音箱也被吐槽?!耙郧疤熵埦`指定音樂都能播放,后來播放指定音樂讓我綁定會員,現在熱門歌曲也要綁定會員了,還有哪些智能音箱是不收費的?”“京東京魚座音箱購買的時候只說了自己有多少資源,卻只字不提付費的事,拿到手說贈送一年會員,現在會員到期了,就必須充值,否則點歌功能就不能用。”“我買了喜馬拉雅的會員,想讓小米的小愛音箱講個故事卻不行,必須綁定小愛的有聲會員,一年109元?!?/p>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此前動動嘴就可以免費播放音樂、講故事的智能音箱,也開始收費了,這種落差讓消費者表示不滿。
從具體價格來看,各家會員費用普遍在每年109元至159元之間,其中包含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等音樂音箱曲庫三選一、部分故事讀物等內容。
北青報記者在電商網站上搜索“智能音箱”看到,目前各種硬件設備價格并不高,89元、119元或134元等就可以買到一臺智能音箱。如果想買帶屏幕的,則價格稍貴些,在五六百元左右。不過,買到硬件只是開始,后續的會員費才是消費者開銷的大頭,一年的會員費就抵得上一臺普通音箱的價格了。
還有消費者表示,即使充值了會員,也不能全部免費。就拿音樂來說,會員只能在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等音樂音箱曲庫三選一,受限于這些曲庫的版權,每家的歌曲都不全,“想要都聽,可能還得買三份”。
不想開會員怎么辦
客服:可連接手機藍牙放歌
對此,有智能音箱的平臺客服回應:“我們內部進行了核查,是因為音樂版權方提供給音箱端的免費資源在權屬、熱點、區域方面會動態配置變化,目前已經針對您反饋的問題進行了優化。受版權合作方要求,您目前點播的歌曲需要綁定音樂會員賬號后才可以繼續播放,建議您根據提示操作一下綁定?!?/p>
另一音箱平臺客服稱:“其他渠道的音樂會員,如QQ音樂的綠鉆會員、網易云音樂會員等,目前不支持登錄在音箱上使用,咱們這邊和QQ音樂、酷狗、酷我等都是合作關系,他們提供音樂資源,如果在音箱等設備聽會員音樂,需要開有音樂權益的音箱會員?!?/p>
客服還表示,目前只有一種辦法可以不購買會員聽音頻:通過藍牙連接,再播放手機上登錄的三方音樂App會員資源。
因此,綁定會員并非硬件平臺單方面的要求,而是其背后音樂內容版權商包括QQ音樂、酷我音樂、酷狗音樂等共同的需求。
北青報記者看到,目前QQ音樂綠鉆收費在168元/年,還有更高級的超級會員和視聽會員,價格分別為348元/年和288元/年,而音箱會員則需要單獨購買。
實際上,在電視端也存在類似情況。前不久,“智能電視充多個會員一年花近千元”的話題登上熱搜。也就是說,各大視頻軟件手機端和電視端的會員不互通,用戶購買了手機端的視頻VIP,并不代表可以在電視端看VIP專屬內容,想要一家人坐在一起觀看,還得再買一份更貴的VIP。這些App稱,電視端的清晰度更高,因此價格也不相同。比如騰訊視頻App會員是168元/年,電視端278元/年。一些App還禁用投屏、鏡像等功能。
對此,上海市消保委發文稱,投屏是移動端用戶正常的使用場景,消費者付了錢,在手機上看還是投屏看都是消費者的權利。平臺在App內限制消費者投屏的做法不合理,想用這種方法加收費用更不厚道。視頻平臺更無權不當獲取手機權限干涉消費者采用第三方App或者連線等方式投屏。
“套娃式”行為侵權嗎
涉嫌侵害消費者知情權
北青報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發現,一些消費者是在使用音箱的過程中偶然意識到一些內容需要付費了,而非收到平臺通知。這讓他們的感受很不好,認為音箱和平臺方是“背著消費者悄悄地漲價”。
對此,有律師告訴北青報記者,這種從免費突然變收費的“套娃式”行為,實際上涉嫌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笆紫龋@些音箱在售賣時宣傳信息不明確,涉嫌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知情權是指在消費者在購買商品和服務時對消費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適當性的掌握,是消費者作出理性選擇的保障。”其次,律師表示,實際上掌握內容資源的QQ音樂、酷我、酷狗等平臺也應該向更多消費者開放服務。“音頻平臺應當簡化會員體系,并且以彈窗的文字提示等形式簡明地向消費者告知主要的權利義務,讓廣大消費者都能明白并理解購買的權限。另外,視頻平臺單方突然變更對消費者不利的條款,涉嫌侵害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
律師也表示,視頻平臺的協議經常變更,應當以彈窗等方式告知消費者協議變更內容,并且保護原有用戶的權益,在公正合理的基礎上變更協議內容,并非單方限制用戶權益。比如,有平臺突然變更協議內容,限制會員音頻的收聽渠道,這種單方變更并做出對消費者不利的條款,涉嫌侵害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
觀點
設備方和內容方 均需多方考量
隨著版權保護意識的加強,用戶已經愿意以付費方式來收看影視內容,可商家在收費之余卻忽視了消費者的觀感體驗和意見。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音視頻內容版權方輸出內容越來越強勢,消費者只能在其所提供的資源里進行選擇,毫無談判能力;另一方面,當前尚無明確的法律法規或者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對會員業務予以規范。但也應該看到,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廣電總局已明確提出了要遵循服務成本與社會承受能力相結合的原則。
無論何時,尊重用戶、珍惜消費者的眷顧,都應該是商家乃至行業奉行的“金科玉律”。顯而易見,用“套娃式充會員”和多終端不兼容的霸王條款變相地向用戶收費,不僅吃相難看,更會將前期積累的良好用戶體驗和對商家的信任消耗殆盡,動搖內容付費模式的根基,甚至會毀掉付費這個蛋糕。
對此,無論是終端設備制造商還是內容提供方都需要多方考量,擯棄狹隘的利益思考模式,結合多終端兼容的市場需要,探索開發出適應用戶需要的會員體系,為人民帶來愈加豐富的視頻資源,如此才能走得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