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車—上海汽車客運站時刻表
“創新是上汽最大的底氣。”上汽集團副總裁、總工程師祖似杰表示,“我們的技術不僅能賦能智己、飛凡、榮威、名爵等自主品牌企業,還實現了向合資企業賦能。此外,我們不斷地創新迭代,包括固態電池在內的第二代技術底座研發已經逐步進入量產應用階段。”
5月10日,第八個中國品牌日,在由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主辦,上汽集團創新研究開發總院、上汽乘用車榮威品牌聯合主辦的2024中國品牌日系列活動——“超級融合 才是超級混動”榮威DMH技術品牌大會上,上汽榮威發布了“D家族”旗下車型搭載的首個技術品牌——“DMH超級混動技術”。
活動現場,搭載該混動技術的“長續航超混云感座駕”榮威D7 DMH和“長續航新主流混動SUV”榮威D5X DMH攜手亮相。據了解,今年第四季度,上汽榮威iMAX8 DMH也將上市。未來兩年內,DMH超級混動技術將全系適用于上汽自主品牌十余款混合動力整車產品。
產業變革行至中場
汽車行業中的新質生產力
2014年5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上汽乘用車技術中心時強調,“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上汽牢記總書記囑托,十多年來,持續加大研發力度,聚焦新賽道關鍵核心技術的攻堅,努力讓新能源汽車成為強勁的增長點。
在汽車產業變革的上半場,上汽率先自主掌控“電池、電驅、電控”三電核心技術,發力智能網聯電動汽車,打造了“上汽星云”純電專屬系統化平臺、“上汽珠峰”機電一體化整車架構、“上汽星河”電氫一體化整車架構等“七大技術底座”。
要加快發展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為特征的新質生產力,新能源汽車無疑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能源汽車是新質生產力在我國‘新制造’中的典型案例。搭載動力電池和智能網聯系統的新能源汽車代表著汽車行業更加先進的生產力,和傳統燃油汽車之間絕非簡單的替代關系,而是全方位的進化。插電混動技術可以說是新質生產力的一個具體表現,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新動能。”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在活動現場表示。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4月上半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首度突破50%。今年第一季度,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11.5萬輛和209萬輛,同比增長28.2%和31.1%。其中,純電車型產銷量為131.7萬輛和130.5萬輛,同比增長9.9%和13.3%;而插混車型憑借經濟性、長續航等優勢,產銷量分別為79.7萬輛和78.4萬輛,同比暴漲76.6%和81.2%。
對于在存量競爭中苦苦內卷的車企來說,快速增長的插混車市場像一塊磁石,充滿了吸引力。而對于上汽而言,作為中國最早一批在新能源汽車科技領域開展自主研發的汽車企業,早已展現出在插混技術領域深厚的技術儲備。從樹立行業技術標桿的第一代EDU混動技術開始,到第二代全球唯一的10速EDU智能電驅變速器,再到其升級版混動系統EDU G2 Plus,上汽在這十年間持續在插混領域投入與迭代產品,DMH超級混動技術就是上汽十余年來在混動領域研發積累的結晶。
最強混動在中國
DMH技術彰顯中國品牌硬實力
在早期的插混技術中,發動機啟動后的轉速無法和車輪完全解耦,就算在變速箱的調節下,轉速也很難時刻維持高效區間;同時,所有動力輸出都要經過變速箱,調校匹配稍有差池就會帶來換擋頓挫感。
除了駕駛體驗差,在早期的插混設計中,由于單電機無法同時發電和驅動,在虧電狀態,發動機不僅要驅動車輪,可能還要給電池充電,插混車型的油耗表現甚至不如同級別燃油車,因此以前的插混車型常被調侃為“滿電一條龍,虧電一條蟲”。
也正是插混車型這一尷尬的表現,PHEV在早幾年一直被業內人士和消費者視作車企為了賺新能源汽車積分,或者為大城市用戶提供上牌便利的“功能性產品”。還有人大膽預測,隨著純電動汽車技術不斷成熟,插混車型將會在未來5年內消失。而隨著“大電池+串并聯DHT(混合動力專用變速箱)”技術的應用,此前插混車型的尷尬局面得到解決。
“如今,我們可以很有底氣地說,最強的混動技術一定是在中國。以上汽榮威為代表的中國汽車企業用事實證明,插混不是落后的系統,而是驅動傳統汽車實現電動化轉型,全面提升用戶出行體驗的關鍵技術,更是中國邁向汽車強國不可或缺的技術支撐。”天津大學教授、“中國心”十佳發動機評委副主任姚春德表示。
2021-2023年,中國插混車型銷量完成“三級跳”,從47萬輛增長至233萬輛,銷量增速連續三年超越純電車型,大有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主增量的勢頭。尤其在2023年,隨著碳酸鋰價格跌回10萬元/噸以下,“油電同價”的勢頭已然勢不可擋。而快速增長的市場帶來的是眾多車企一同下場“開卷”的激烈場面。
在業內人士看來,插混卷到最后,本質上是卷專用核心硬件和系統集成能力。創新的硬件是基礎,有了硬件,再加上算法,才能讓兩者的組合發揮出最大效用。
據介紹,上汽的DMH超級混動技術的核心優勢是“超級融合”,即“軟硬兼施”、軟硬結合,實現混合動力的最優解。
在“硬”的方面,1.5T混動專用發動機、“上汽珠峰”機電一體化整車架構、雙電機混動專用變速箱……上汽在這些關鍵硬件上做了針對性創新提升。在“軟”的方面,上汽榮威創新了“整車能量域管理”的理念,通過PICU把全車能量精細地管起來。動力總成大腦PICU是榮威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解決方案,從底層代碼到主板、控制器的開發研制,都具有原創性和領先性。
“軟硬兼施”的產品有多強?今年4月份,在公證處工作人員全程公證、全程封箱的監督下,榮威D7 DMH滿電滿油從蘭州出發,駛往上海,取得了1962km實測續航成績,再次刷新自主品牌B級車極限續航里程紀錄,百公里實測平均油耗僅2.8L。榮威D7 DMH這一表現并非偶然,在去年冬季進行的續航測試中,它就以1704km的續航成績證明DMH超級混動技術的實力。
“未來三年,DMH技術的整體效率將進一步提升10%。”上汽創新開發研究總院副院長仇杰表示。以DMH超級混動技術品牌發布為錨點,上汽將開啟新能源汽車技術新十年的進化周期,引領中國混動技術全面超越日系混動,形成真正的世界一流影響力,普惠中國乃至全球汽車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