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騰汽車(拜騰汽車公司簡介)
前段時間,中國、國家金融監(jiān)督管理總局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調整汽車貸款有關政策的通知》,明確放寬汽車貸款發(fā)放比例等,從而更好地支持合理汽車消費需求,零首付購車開始照進現實。
該消息一經傳播,無疑是對苦“價格戰(zhàn)”已久的車市注入一劑猛藥。然而,面對利好消息,江蘇只能投去艷羨的目光,隨后轉身離去,獨剩寂寥的身影。
2023年深圳汽車產量超178萬輛,增長110.40%,問鼎“新能源汽車第一城”;上海新能源汽車產量近130萬輛,增長30.20%......。每一則消息,都在刺痛著江蘇的神經。
繼2021年上海奪冠開始之后,“新能源汽車第一城”的稱號多次易主,西安、深圳得益于比亞迪的助力,在2022年、2023年分別奪下“桂冠”。由此可見,各城市在“新能源汽車第一城”上的競爭極為激烈。
看似城市之間的逐鹿,實則是地方車企的較量、考驗相關部門的遠見。
一個汽車項目落地,不僅能為當地提供就業(yè)機會、構建產業(yè)鏈,而且還可以為城市或省份的經濟帶來高速增長。
如,2011年,合肥全市GDP僅3637億元,在全國城市中排在30名開外。然而,僅僅十年時間,合肥跨越7個千億元大關,于2022年邁入“萬億元城市俱樂部”。這一切的背后,離不開合肥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建樹,如接連引入大眾、蔚來、比亞迪等車企。
其中,合肥國資委投資蔚來,堪稱教科書級投資案例,不僅獲得高回報收益,而且還換來蔚來中國總部落戶合肥。
除合肥抄底蔚來以外,上海引入特斯拉、哪吒汽車落戶浙江桐鄉(xiāng)等,這些都在行業(yè)內成為一段佳話。江蘇作為全國經濟大省,對新能源汽車發(fā)展同樣有著敏銳的“嗅覺”,陸續(xù)引進了多家新勢力車企。
選擇,遠遠大于努力!
據不完全統(tǒng)計,江蘇省過去幾年內,投資了十余個整車項目,包括前途、博郡、拜騰、銀隆等。另外,為了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的發(fā)展,江蘇可以說是使出了渾身解數。
2019年,南京曾提出“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yè)地標行動”,目標是將新能源汽車產業(yè)打造成彰顯南京特色地標產業(yè),達成“全省第一、全國前三、全球有影響力”的產業(yè)水平。
另外,論經濟實力,有著“蘇大強”之稱的江蘇,有著其他省份難以企及的優(yōu)勢,2020年全省GDP超10萬億元,僅次于廣東。
優(yōu)勢加持下,江蘇發(fā)展新能源汽車產業(yè)大有可為。然而,江蘇的眼光確實比不上合肥、上海,落戶江蘇省內的新勢力車企,大多是曇花一現,慘淡收場。
細數江蘇眾多造車項目,賽麟汽車絕對是最無法忽視的。
2009年,新能源汽車發(fā)展的春風吹至江蘇省內,江蘇南通下的如皋市沖鋒在前,率先建設了如皋新能源汽車產業(yè)園區(qū)。經人引薦,如皋認識了美籍商人王曉麟,隨后重押50億元啟動賽麟汽車項目。
需注意的是,賽麟汽車甚至成為省重大項目。然而,這個備受全省關注、總投資達178億元、甚至花費6000萬在鳥巢凱新車發(fā)布會的新勢力車企,最終只生產幾款“老頭樂”。當如皋相關部門幡然醒悟時,王曉麟已攜款潛逃至美國。
遇人不淑、造車慘遭“開門黑”等,并沒有動搖江蘇造車的念頭,反而愈挫愈勇,于2017年、2018年相繼投資拜騰汽車、博郡汽車。
拜騰汽車自然不用多說,“300人吃掉5000萬元零食”、“一盒名片上千元”等消息盡顯鋪張浪費。在燒光84億元資金后,隨著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畢福康出走,拜騰也敲響了警鐘。
2020年6月28日,博郡員工在公司微信群中收到來自老板黃希鳴的內部聲明,博郡在短短一句“未能進入新能源產業(yè)的下半場競爭”中落幕。
賽麟、拜騰、博郡都曾是江蘇力捧的造車項目,耗費國資超百億資金,但三家車企加起來僅賣出不到百臺車。除以上三家車企以外,奇點、前途等新勢力的結局也不例外,均是“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
江蘇心中的悲涼,躍然于紙面。
但,江蘇造車的故事遠遠沒有結束。2024年開年,高合汽車陷入停工停產風波,生命進入倒計時。或許不少人會好奇,總部在上海的高合,與江蘇有何關聯(lián)?事實上,高合汽車的背后不乏國資的身影,即江蘇鹽城。早在高合成立初期,鹽城便給予高度支持。
可惜的是,高合汽車“暴雷”,意味著江蘇初次進入新能源造車時代的最后一塊版圖徹底失守。數據顯示,2016-2020年,江蘇省整車產能利用率由78%下降至33.03%,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顯然,合肥模式、上海模式并不好學。
盡管新能源整車版圖丟失,但身處長江三角洲,痛定思痛后的江蘇正在以另一種方式,進軍新能源汽車產業(yè)。如,江蘇常州通過引進理想、比亞迪建廠、構建新能源產業(yè)鏈集群等方式,爭奪“新能源汽車之都”。
數據顯示,2023年常州新能源領域制造業(yè)產值達7680.7億元,增長15%。另外,在理想汽車交付量暴增的情況下,常州成為江蘇全省唯一進入2023年各大城市新能源汽車產量排行榜的城市。
經濟實力固然是一大優(yōu)勢,但毗鄰上海市、安徽省、浙江省,身處長三角之內,同樣也是江蘇省的優(yōu)勢之一。與其在整車領域到處碰壁,不如及時止損。常州模式,或許才是江蘇進軍新能源汽車產業(yè)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