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成都大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微信公眾號
作者:山西資本圈
近日,山西省2024年度“省重點上市后備企業”名單發布,曾被認為是重要“種子選手”的大運汽車退出,此舉意味著大運汽車短期內已擱置A股上市計劃。
而與此同時,作為全國 “電動出租車第一城”的太原市,于2024年3月對外公布最新一批巡游出租汽車入選車型,分別為:比亞迪新e6、比亞迪秦PLUS EV、紅旗E-QM5和大運遠志M1,亦即入選的四個汽車品牌中,只有大運汽車一家是山西本土品牌。
短期內的“一出一進”,讓大運汽車成為輿論關注焦點,這家山西本土品牌的成長故事和未來發展方向值得思考和借鑒。
從“大運摩托”到“大運汽車”
“風馳天下,大運摩托”,不少人都是通過這句廣為人知的宣傳語認識大運。
1987年,山西運城的遠勤山南下廣州,當發現廣州全新摩托車售價遠低于運城當地價格,他果斷買下一輛摩托車,并為了降低運輸成本,騎著新買的摩托車“千里走單騎”回到運城,這一轉手就賺了1000塊,當時普通工人一個月的工資只有三四十塊。
遠勤山(資料圖)
遠勤山憑借在廣州、運城兩地倒賣摩托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不到一年時間便在運城開了一家摩托車零售門店。有了經營十年摩托零售業務的基礎后,1997年,遠勤山創辦了山西通達集團,代理摩托車各大品牌,成為當時摩托車銷售業務的龍頭企業。僅僅兩年后,公司與泰國正大集團合資組建“廣州太陽摩托車有限公司”,實現了從賣摩托車到造摩托車的飛躍。一句“風馳天下,大運摩托”和大運、太陽牌摩托一起走向全國各地乃至全世界,2008年成為北京奧運會、殘奧會摩托車獨家供應商,躋身摩托廠商一流品牌。
按照國內類似摩托車制造企業發展路徑,走向汽車制造是一個主要方向,并且多以乘用車制造為主,但遠勤山更看好商用汽車的發展,于是在2009年主導大運正式闖入商用汽車制造領域。
2009年,大運重卡正式投產,同年收購四川銀河汽車,組建成都大運汽車集團,2010年,又成立湖北大運汽車有限公司,形成三地優勢互補的卡車產業布局,并先后開發了牽引車、自卸車、載貨車、專用車和掛車五大系列2000多個車型。大運重卡也是我國重卡行業前十大品牌中唯一的民營企業。
與此同時,大運汽車近年來積極布局新能源,先后開發燃油類、燃氣類、氫能源卡車及新能源卡車、客車、乘用車等產品,形成了完整的汽車產品鏈,成功入選2023年山西省工信廳發布的山西省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名單,并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鏈主”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掌握了諸多新能源關鍵技術的大運汽車,主動與博世、華為、阿里斑馬等世界一流企業達成戰略合作,積極布局新能源乘用車方,目前市面上大運在售的車型包括,定位大7座智能豪華純電MPV市場的遠志M1系列、定位潮玩純電越野市場的悅虎系列以及定位豪車的遠航系列。入選太原出租車此次換車的大運車型就是遠志M1。
大運汽車“折戟”坎坷上市路
IPO是企業發展的動力“加油站”,除了融資支持外,對于企業治理、長遠發展都有重要意義,這也是許多企業克服重重困難選擇IPO的重要原因。早在2016年12月,大運汽車便成功在新三板掛牌。次年9月,公司順利完成高達17.7億元的定增募資, 引進了中冀匯智、中小企業基金、海爾創業等多家知名創投機構參股。在募資完成僅一個月后,大運汽車便宣布從新三板摘牌,目標直指A股創業板IPO。
2020年7月,大運汽車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的申請文件被受理,據當時公布的招股書顯示,大運汽車此次擬公開發行不超過2.68億股,募集資金51.67億元,其中有25.3億元擬用于年產12萬輛新能源汽車擴建項目,其余部分則分別用于生產車間(線)智能化、數字化技術等4個項目。
此后,大運汽車經歷了創業板上市委兩輪審核問詢,相關問題涉及公司銷售真實性、代銷收入、授信業務利息等相關問題,面對上市嚴苛審核,大運汽車選擇主動撤回申請文件。
2021年2月,大運汽車和保薦人中信證券向深交所提交了相關申請撤回申請文件,深交所決定終止對大運汽車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的審核,大運汽車此次IPO以失敗告終。此后,有公開消息表示,隨著大運新能源新車型陸續推出,該公司曾計劃在2023年末完成在香港或境外上市,等有較高盈利時,再回歸A股。目前來看,該目標也未實現。
值得注意的是,大運汽車此前一直被作為省重點上市后備企業之一,但該企業在2024年度省重點上市后備企業名單中“消失”,所以能否順利“轉戰”港交所對于大運汽車上市便顯得尤為關鍵。
大運汽車迎行業“內卷”挑戰
據中國汽車協會等數據顯示,2023年,大運重卡全年銷售25051輛,較上年同期增長44.2%,市場占有率達2.75%,份額增加了0.16%。但在新能源領域,其重卡銷量卻未進入前十。
數據來源:搜狐商用車
在大運新能源乘用車所有車型中,悅虎銷量近一年最高月份銷量只有1985輛,遠志M1近一年單月銷量不足千輛,最低月銷量更是僅324輛,豪車定位的遠航系列銷量就更少之又少了。
數據來源:車主指南網
而同為本次入選出租車車型的紅旗E-QM5最近一年最高月銷量為10600輛,與悅虎定位相近的長安CS35 PLUS車型最高月銷量為5411輛。
數據來源:車主指南網
進入2024年新能源車行業“卷”出新高度,各車企紛紛卷入價格戰的同時,傳出“高合”汽車停工停產的消息,此后蘋果宣布停止電動汽車研發計劃,而剛剛上市的小米SU7成為新入局的“鲇魚”,再次攪動電動汽車行業,如今電動汽車行業開始真正進入淘汰賽。近日,全球權威IT研究與咨詢機構Gartner甚至大膽預測到 2027年,15%的電動汽車公司將被收購或破產,在此大背景下,無論產能還是銷量都稱不上頭部的大運汽車無疑面臨著巨大挑戰。
當然,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不僅是個人消費主導的市場,更是一個多元化市場,其增長重點不局限于私人消費,在城市物流車、城市出租車及租賃領域,市場前景更加廣闊。此次大運汽車成為太原出租車換車選項之一,或許是一次能夠走進大眾視野、打開更多市場的機會。
三十年三次轉身,大運從摩托車起步到轉型商用車,再到進軍新能源汽車,“篤定”造車路。現如今機遇挑戰并存,大運汽車未來能否在新能源市場上找到成功破局之路,重新續寫風馳天下的故事,值得關注。
(來源公開信息,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