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納川汽車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海納川汽車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待遇
在執掌北汽集團近四年后,出生于1964年的姜德義已到法定退休年齡。
3月27日,北汽集團召開干部大會。市委常委、副市長靳偉出席會議并講話,市委組織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市委編辦主任李世新宣讀北京市委、市政府決定,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曾勁主持會議。
按照市委、市政府決定,張建勇任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姜德義不再擔任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職務。
擁有財務背景,“老北汽人”張建勇回歸北汽集團
與當年“空降”接任的姜德義不同,1976年出生的張建勇是汽車領域的“老北汽人”。公開資料顯示,在去北京國資委任職前,張建勇曾在北汽集團及關聯公司擔任高管。
根據A股上市公司北汽藍谷2021年年度報告中披露的信息,張建勇畢業于北京理工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注冊會計師、高級會計師。
另據港股上市公司北京汽車2016年年報披露,張建勇自2003年12月至2010年12月先后擔任北汽控股資產財務部經理助理、財務部副經理及財務部經理。
2010年,張建勇進入北汽集團,2010 年 12 月至 2015 年 6 月,歷任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財務部部長、財務副總監;2015 年 6 月開始,任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2020 年 8 月至 2021 年 4 月,任北汽藍谷董事。
在擔任北汽集團副總經理期間,張建勇也曾擔任福田汽車董事、北京汽車集團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北京汽車集團財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海納川汽車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等職務。
2022年11月,張建勇任北京市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在任期間,張建勇也對國企發展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在北京市國資委今年1月召開的2024年一季度“開門紅”工作動員部署會上,張建勇曾在講話中表示,市屬國企作為首都經濟的“排頭兵”,要堅決落實市委、市政府各項工作部署,切實發揮“頂梁柱”和“壓艙石”作用,全力以赴穩預期、穩開局,堅決抓好各項工作落實,實現一季度良好開局,為首都發展做出國企貢獻。
北汽集團:2024年是全面實現競爭性增長的關鍵之年
在擔任北汽集團董事長的時間里,“低調”是姜德義給外界留下的最大印象,他鮮少對外公開發聲或接受媒體采訪。
在集團內部,姜德義推動北汽集團深度改革。聚焦主業、做強自主成為其在任期間的關鍵詞。
2020年12月31日,姜德義在北汽集團微信公眾號上發布了任職以來的首份新年賀詞,首次以一把手的身份談及其管理思路。他表示,北汽集團將“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聚焦整車、零部件、服務3大主業,瘦身強體、創新驅動、改革賦能,奮力推進北汽的做強做優做大。”
姜德義上任后,將北汽營銷公司從三級公司提升為二級公司,與北京汽車、北汽新能源平級;并成立自主專班,涉及北汽新能源、北汽股份、福田汽車、北汽越野、海納川等北汽集團旗下自主整車品牌和零部件板塊,協調推進燃油車、新能源車在研發、制造、銷售各環節資源共享。
在合資品牌方面,北汽集團增資與奔馳、現代加強合作、深度綁定。2021年12月,北汽集團將自持的戴姆勒集團股份從5%增加至9.98%,超越吉利成為戴姆勒集團最大股東;2022年3月,北京汽車附屬公司北汽投及現代汽車兩家股東聯合向北京現代增資,股東雙方各增資約30億元,共計約60億元。
對于2024年如何發展,北汽集團表示,2024年是集團全面實現競爭性增長的關鍵之年,把自主乘用車板塊銷量突破、商用車板塊“做優做強”、合資板塊基盤穩定作為推動發展的重中之重。
去年營收4803億元,新能源業務仍未盈利
經過過去幾年的調整和變革,北汽集團保持了相對穩健的業績表現,自主品牌完成煥新。
在姜德義執掌北汽集團時期內,2020年至2022年,北汽集團銷量分別為190萬輛、172.3萬輛、145萬輛,營收分別實現4900億元、4817.6億元和4507億元。
2023年,北汽集團全年整車銷量超170.8萬輛,同比增長17.6%,增速跑贏大盤,實現營業收入4803億元,在京產值2924億元。自主乘用車銷量達到19萬輛,同比增長69.1%。
受自主板塊向好拉動,2023年北京汽車實現營收1979.49億元,同比增長3.93%。與燃油車相關的收入同比上升0.1%至1826.97億元,與新能源車相關的收入同比上升91.5%至152.52億元。
報告期內,北京汽車旗下品牌發布了10余款新車型,銷售整車104.2萬輛,同比增長7.3%;其中,新能源車銷售10.2萬輛,同比增長46.6%。
不過,盡管2023年銷量和銷售收入都取得增長,從盈利來看,北京汽車歸母凈利潤呈下降趨勢,從2021年的38.58億元降至2023年的30.3億元,毛利同比下降5.3%,增收不增利。作為北汽集團新能源轉型的核心業務,北汽藍谷也仍未實現盈利。
北汽正面臨著所有車企在新能源轉型中都會面臨的虧損問題,而如何跨過盈虧平衡點,對于其能否轉型成功至關重要。
在合資業務上,北汽集團對北京奔馳的依賴還在日益加深。2020至2022年,北京奔馳銷量分別為61.1萬輛、56.1萬輛、58.2萬輛,營收在北京汽車總營收中的占比均超九成,是北京汽車的營收“支柱”。
2023年,北京奔馳盈利出現下滑,營收224.84億歐元(約1762.75億元),同比下降9.4%;稅后利潤為29.99億歐元(約235.12億元),同比下降17.8%。
如何進一步提升自主乘用車板塊銷量、“做優做強”商用車板塊、穩定合資板塊基盤,成為北汽集團當下發展重任。如今,“老北汽人”張建勇回歸,履新北汽集團董事長。在車市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北汽集團未來盈利能力、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態勢,以及如何調整戰略以實現可持續發展,也成為業內關注焦點。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張冰
編輯 岳彩周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