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normal是什么模式,長期用eco模式傷車嗎
得益于汽車技術的發展,目前很多新車上都配備有駕駛模式調節。那么駕駛模式都有哪些?具有什么原理,又適用于哪些場景?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
駕駛模式是什么?有哪幾種?
駕駛模式是操作系統依據設置好的程序來更改車輛的駕駛和操縱特點,打造出不一樣的駕駛效果。一般來說,常見的駕駛模式有以下這幾種:
1. 運動模式(SPORT)
首先講運動模式。在開qi運動模式后,電控單元會拉高發動機轉速,使車子保持有足夠的扭距,快起快停,這時汽車的性能就能夠很好的體現出來。此模式適用于車輛較少、行駛廣闊等這樣的平坦路面,以及日常行車中想要快速超車都可以使用。
在車型上,運動模式更適合動力強、馬力足的汽車,在這些車輛上啟動運動模式將會有更好的駕駛體驗。但要注意的是,車在啟動時禁止使用該模式,因為會對發動機產生不好的影響,甚至會影響汽車壽命。
馬上就要迎來五一假期,若有自駕出游計劃,且想感受從未有過的“推背感”,就可以租輛動力較強的性能車出行。目前,在平安好車主上搜索“租車”服務,不僅能享受價值580元的租車優惠,每周三還可額外搶100元租車券哦。
2. 經濟模式(ECO)
經濟模式,又稱節能模式。顧名思義,是Z能夠省錢的一種駕駛模式。開啟該模式后,車輛可降低動力輸出的響應速度,能減少大量不必要的燃油消耗,使車速更平穩。此模式非常適用于中低速行駛的路況,如:日常通勤等用車場景。
據《經濟駕駛模式對于車輛排放及油耗結果影響》顯示,一臺2.4L自然吸氣發動機的車型使用ECO模式,綜合工況下能夠讓油耗下降4.39%,1年下來可節省270塊左右的油錢。
3. 標準模式(NORMAL)
標準模式則是可以在經濟性與動力性之間取得不錯的平衡,車輛懸架軟硬適中,油門響應也比較靈敏,舒適又不失敏捷,被不少老司機堪稱為“Z省心”的駕駛模式。
一般情況下,我們駕駛的車輛都是標準模式。若對駕乘體驗沒有太多要求的車主,日常行車就不用切換其它的模式了。
除了這3種模式之外,還有很多汽車配備有不同的駕駛模式,以便車友們對各種路況都能做到游刃有余。
這些進階模式,你用對了嗎?
1. 越野模式(TRAIL)
越野模式是指,在啟動該模式后,四驅系統會對打滑或空轉的車輪實施制動,再通過開放式差速器把動力傳遞到另一側有附著力的車輪上,以實現脫困讓越野性方面更加智能化的功能。
此模式適用于道路比較崎嶇、路面容易打滑等惡劣路況上。要注意的是,使用時需先把ESP(車身電子穩定系統)關閉,否則儀表盤上會不停彈出提示信息。目前,該模式主要搭載在日系越野車型上。
2. 雪地模式(SNOW)
雪地模式是汽車自動變速器的操縱模式,其關鍵功能是限定汽車發動機的輸出扭矩及其變速器的減速比,進而降低汽車在下雪天行車跑偏的概率。
該模式適用于冰雪路面或積雪路段,如去高原山地自駕就可以啟動。目前,市場上大部分的SUV車型都配備有雪地模式。
3. 攀巖模式(ROCK)
Z后要說的是攀巖模式。在該模式中控制系統會聯動變速箱控制單元,將前進擋限制在較低的范圍內,比如1-3擋。因為前進擋數字越小,放大扭矩的能力就越強,所以在爬坡或者牽引拖拽其他車輛或房車起步的時候就可以使用。
目前,這個模式多見于搭載在四驅城市SUV上。
總的來說,這些豐富多樣的駕駛模式不僅能夠為出行提供更多的操控樂趣,同時還可以幫助我們通過各種復雜的路況。特別是在自駕旅途中,可以為新車主們提供巨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