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消費_汽車消費券怎么才能搶到

    首頁 > 汽車 > 車市行情 > 正文

    汽車消費_汽車消費券怎么才能搶到

    (報告出品方/作者:民生證券,崔琰)

    3 月 13 日,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 提出到 2027 年報廢汽車回收量較 2023 年增加約一倍,二手車交易量較 2023 年增長 45%,并對開展汽車以舊換新、完善二手車交易、強化政策保障等方面舉 措做出進一步細化部署。 4 月 12 日,商務部等 14 部門聯合發布《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 組織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汽車以舊換新,提出鼓勵將高能耗、高排放、使用年限較長、 存在安全隱患的老舊汽車,換為新能源汽車或節能型汽車。堅持補貼資金由中央財 政和地方財政按比例分擔,共同推動汽車以舊換新。

    4 月 26 日,商務部官網顯示,商務部、財政部等 7 部門聯合印發《汽車以舊 換新補貼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明確汽車以舊換新資金補貼政策。《細 則》明確,自印發之日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期間,對個人消費者報廢國三及以 下排放標準燃油乘用車或 2018 年 4 月 30 日前(含當日,下同)注冊登記的新能 源乘用車,并購買納入工業和信息化部《減免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 的新能源乘用車或 2.0 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車,給予一次性定額補貼。其中,對 報廢上述兩類舊車并購買新能源乘用車的,補貼 1 萬元;對報廢國三及以下排放 標準燃油乘用車并購買 2.0 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車的,補貼 7,000 元。

    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汽車消費對拉動經濟非常明顯。根據統計局數 據,2023 年我國汽車類零售總額達 4.9 萬億元,同比+ 5.9%,2022 年汽車類零 售總額占我國居民消費支出比重為 10.2%,近十年來汽車消費占居民消費支出的 比重穩定在 10.0%-14.1%之間。 目前汽車行業需求不溫不火,價格戰導致一定觀望現象,中央、地方政府、車 企陸續出臺刺激汽車消費的政策。本文在全面梳理過去汽車相關刺激政策之上,從 目前的自主格局、消費結構變化入手,新一輪政策(或本輪以舊換新政策)與之前 刺激背景的異同及潛在影響: 1)歷史政策刺激效果幾何?該章節主要分析過去四輪比較大的汽車消費刺激 政策(2009、2015、2020、2022)的政策方案、國家補貼金額、刺激效果及持 續時間; 2)新一輪刺激和過去有何區別,預計效果如何?該章節分析本輪以舊換新政 策和以前以舊換新政策的區別:1)中央+地方聯動支持以舊換新,有效刺激增換購及老舊車置換需求;2)鼓勵老舊汽車換為新能源汽車或節能型汽車,利好自主 新能源滲透率提升。同時,該章節對刺激的拉動作用作出分析。 3)汽車產業鏈將如何受益?該章節分析政策潛在影響,預計新一輪刺激重點 在 2018 年前的新能源以及老舊國三車型置換需求的釋放, 1)一方面,政策利好 新能源及老舊置換,國三乘用車主置換需求以低端車型為主,在下沉市場布局較多、 新能源/小排量銷量占比高的車企有望優先受益,如比亞迪、長安、吉利;2)另一 方面,新能源車主置換結構整體傾向高端化,高端產品線豐富的車企有望優先受益。 我們判斷后續政策落地執行觀望情緒緩解+車展供給豐富+車企補庫,需求有望向 好,板塊基本面向上。

    多種政策并行,組合拳提振終端需求。中國已經實施過四輪比較大的汽車消費 刺激政策,分別是: 1)2009 年(5%)-2010 年(7.5%)的購置稅優惠(1.6L 以下車型),疊 加汽車下鄉、以舊換新、老舊汽車提前報廢補貼政策; 2)2015 年 10 月-2016 年(5%),2017 年(7.5%)的購置稅優惠(1.6L 以下車型),疊加老舊汽車提前報廢補貼政策; 3)2020 年的新能源汽車免征購置稅及補貼期限延長,疊加二手車征稅改革、 老舊汽車報廢更新補貼、放寬限購等政策; 4)2022 年的的購置稅優惠(5%,2.0L 以下車型),疊加汽車下鄉、以舊換 新、老舊汽車提前報廢補貼政策。

    2015 年以后政策明顯向新能源汽車傾斜: 汽車消費刺激經驗成熟,卓有成效。這 4 輪強刺激政策均有效提升了國內汽 車銷量,2009 年和 2016 年汽車銷量分別突破 1,000 萬輛和 2,500 萬輛,同比增 長 45.5%、13.7%;2020 年政策促進供給、需求端陸續改善,同時推動乘用車結 構優化,新能源乘用車加速滲透,中高端車型(20 萬元及以上)占比持續提升; 2022 年 6/7/8 月 汽 車 批 發 銷 量 分 別 250.2/242.0/238.3 萬輛,同比 +23.8%/+39.7%/+32.1%。汽車產銷基數上行背景下,刺激政策邊際效用有所減 弱,結構性優化效應增強。

    2.1 三輪強力刺激 總量提振效果明顯

    2.1.1 2009-2010 年:購置稅+補貼主導

    刺激效果顯著 第一輪 2009-2010 年:2008 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機影響,2008H2 全國汽 車產銷同比增速由正轉負,產量/銷量分別為 413.0/418.9 萬輛,同比-6.6%/-5.1%, 顯著低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在此背景下,國家出臺汽車消費刺激政策, 購置稅減半為主,汽車下鄉、以舊換新為輔,促進汽車板塊消費,同時推出新能源 汽車補貼政策,加速電動化轉型。 ① 購置稅優惠為主(1.6L 以下車型,2009 年 1 月 20 日至年底 5%,2010 全年 7.5%); ② 汽車下鄉(2009 年 3 月 1 日至年底,定額補貼 5,000 元以內); ③ 以舊換新(2009 年 6 月 1 日至 5 月 31 日,每車 3,000-6,000 元不等); ④ 老舊汽車提前報廢補貼政策(2009 年 1 月 1 日至年底,每車 10,000 元不等)。

    刺激政策顯著拉動汽車消費,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政策實施后,中 國汽車板塊顯著改善,2009Q1-2010Q2,汽車、乘用車板塊銷量保持高速增長, 2020 年 1 月汽車銷量同比+126.1%。2009 年 7 月-2010 年 1 月期間乘用車零售 銷量增速高于社會零售銷量同比增速 60pct 以上(平均月度增速在 86%),呈快 速增長態勢。在需求的大幅提升下,2009 年中國汽車銷量達 1,362 萬輛,首次超 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

    汽車消費_汽車消費券怎么才能搶到

    2.1.2 2015-2016:有效提振需求 推進新能源轉型

    第二輪 2015-2016 年:2012-2014 年,居民消費需求顯著提升疊加 SUV 市 場火熱,中國汽車迎來穩定增長期;2015 年,燃油車市場逐漸進入下行周期,伴 隨宏觀經濟下行,居民耐用消費品需求疲軟。在此背景下,國家為進一步促進汽車 消費,采用第二輪強力刺激,購置稅減半為主,報廢補貼為輔,同時要求多地取消 二手車限遷,促進跨區域流動和交易活躍性;同時,本輪刺激政策延續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增加稅收減免、取消限購等輔助性政策,推進新能源汽車發展和乘用車 市場結構化轉型: ① 購置稅優惠為主,1.6L 以下車型,2015 年 10 月 1 日起至 2016 年底 5%, 2017 全年 7.5%; ② 老舊汽車提前報廢補貼(老舊貨車,每車 18,000 元); ③ 新能源汽車免購置稅政策(2014 年 9 月-2017 年底)。

    中國乘用車消費提振明顯,新能源轉型初具成效。第二輪強力政策推出后,汽 車產銷自2015Q4開始加速增長,2015Q4乘用車零售增速15%,高于社零4pct, 2015 年乘用車產銷成功突破兩千萬輛。2016 年初,受春節效應影響,汽車板塊 短 期 預 冷 , 自 3 月 開 始 起 重 振 增 長 , 2016Q2/Q3/Q4 乘 用 車 零 售 增 速 12%/26%/19%,高于社零 2/15/8pct。2016 年中國乘用車實現銷量 2,429.2 萬 輛,同比增長 15.1%,1.6L 及以下排量乘用車實現銷量 1,715.0 萬輛,同比增長 22.1%,消費提振效果顯著。在政策實施期間,汽車市場需求結構顯著改善,2016 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 50.2 萬輛,同比增長 52.5%。

    2.1.3 2022:有效提振需求 推進新能源轉型

    第四輪 2022 年:2022 年初汽車行業遭受大宗原材料價格上漲、俄烏沖突、 國際公共衛生事件阻礙汽車供應鏈導致供給受挫,同時需求不振,汽車產銷水平持 續承壓,2022 年 1-5 月汽車產量/批發銷量分別 960.8/954.5 萬輛,同比-9.6%/ -12.1%,在此背景下國家出臺汽車消費刺激政策,政策內容以購置稅優惠為主, 汽車下鄉+補貼為輔,燃油車與新能源并重,力度超預期: ① 購置稅優惠為主(2.0L 以下車型(為當時超預期的點),2022 年 6 月 1 日至 2022 年底,不超過 30 萬元的 2.0 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半征收購置稅); ② 汽車下鄉(三四線城市,舉辦若干場專場、巡展、企業活動); ③ 換新補貼(上海,中山,南昌,沈陽,晉中,深圳,每車 2,000-1 萬元)。 根據我們測算,2022 年燃油車免購置稅總體金額約 700-800 元,新能源免 購置稅金額約 900-1000 元。

    政策端驅動下,供給端、需求端逐步回暖,批發端回暖早于零售。2022Q2 政 策陸續出臺后,伴隨 4-5 月起車企復工復產,汽車行業供給端迅速回暖,2022 年 6/7/8 月 汽 車 批 發 銷 量 分 別 250.2/242.0/238.3 萬輛,同比 +23.8%/+39.7%/+32.1%。2022 年 6/7/8 月乘用車批發銷量分別 222.2/ 217.4/ 212.5 萬輛,同比+41%/+40.0%/+36.5%。需求端來看,2020 年 6/7/8 月乘用車零售銷量同比增速 22.0%/20.1%/28.4%,超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 18.9/17.4/23.0pct,整體來看終端需求改善略晚于供給端。

    2.2 2020:總量提升+結構優化 新能源、豪車份額提升

    第三輪 2020 年:汽車增速連續負增長,2020 年初供需兩端顯著承壓。汽車 行業自 2018H2 以來出現周期性下行,截至 2020 年 2 月汽車銷量連續 20 個月負 增長,加之公共衛生事件造成短期內物流阻斷,汽車企業停工,造成供需錯配,又 抑制了部分消費需求,供需兩端均顯著承壓,汽車產銷呈現斷崖式下滑。供給端來 看,企業停產停工導致 2 月乘用車產量/批發銷量分別為 19.5 和 22.2 萬輛,同比 減少 82.9%和 82.6%。需求端來看,受相關政策影響,消費品需求減少,零售銷 量/交強險注冊數分別為 25.0 和 19.5 萬輛,同比減少 78.7%和 78.1%。同時,受 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退坡的影響,2019H2 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 57.8 萬輛,同比 下滑 31.0%,行業增長乏力。 在此背景下,國家發布政策指引,各地迅速響應。針對公共衛生事件對行業的 影響,國家推出 1)促進老舊汽車報廢更新;2)延長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征 購置稅政策 2 年,至 2022 年底;3)以獎代補,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柴油貨 車;4)二手車按銷售額 0.5%征收增值稅((2020 年 5 月 1 日至 2023 年底)等 刺激政策。隨后,各省市均陸續推出地方性乘用車消費刺激政策,響應國家關于穩 定汽車消費的號召。地方政策主要以放寬限購(廣深杭),現金補貼(廣東、湖北、 寧波、長春等),以舊換新為主(北京、佛山、廣州、長春等)。 針對新能源汽車,國家在延續購置補貼和免征購置稅政策的同時,重新修訂雙 積分政策,同時鼓勵各地推出充電設備以及基礎設施建設補貼,促進行業整體向低 油耗、新能源方向轉型。

    汽車刺激政策推出后,伴隨企業復工復產,汽車行業供給端迅速回暖。2020Q2 政策陸續出臺后,伴隨企業復工復產,汽車行業供給端迅速回暖,2020 年 4 月汽 車產/銷量同比+2.4%/+4.5%,止跌回升;需求端來看,2020 年 4、5 月乘用車 零售銷量同比增速超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 2.0pct/4.6pct;2020 年 7 月,乘用車零售銷量同比增長 7.9%,高出社零增速 9.0 pct,整體來看終端需求改 善略晚于供給端。

    政策刺激+供給質變,新能源滲透率高增。2019 年新能源補貼退坡過渡期后, 實際單車補貼金額較 2018 年退坡幅度超過 70%,導致新能源汽車銷量持續負增 長,2019H2 累計銷量 57.8 萬輛,同比下滑 31.0%;2019H2-2020H1 滲透率基 本維持在 5%左右,增長乏力。2020 年,在購車補貼和免征購置稅政策延長的刺 激下,新能源汽車市場迅速恢復,疊加雙積分政策出臺和供給端質變,驅動汽車行 業加速電動化轉型,2020H2/2021 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 87.4/332.2 萬輛,同比 +79.5%/+176.8%。

    舊車換新補貼促進中高端車型占比提升,消費結構優化。2020 年,江蘇、上 海、成都、長春、重慶等部分地方政府出臺乘用車老舊車型置換補貼,促進中高端 車型銷量占比提升。2020Q2-2021Q1,20 萬元以上乘用車型占比明顯增長,由 2020 年 1 月的 24.1%增至 2021 年 3 月的 33.5%;其銷量增速也明顯高于 20 萬 元以下車型,乘用車消費結構持續優化。

    作為拉動消費、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力,汽車能夠有效刺激消費。目前多地 已開啟新一輪汽車消費刺激政策,我們預計政策有望從點到面,進一步促進汽車消 費的增長。3 月 13 日,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 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提出到 2027 年報廢 汽車回收量較 2023 年增加約一倍,二手車交易量較 2023 年增長 45%,并對開 展汽車以舊換新、完善二手車交易、強化政策保障等方面舉措做出進一步細化部署。

    4 月 26 日,商務部官網顯示,商務部、財政部等 7 部門聯合印發《汽車以舊 換新補貼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明確汽車以舊換新資金補貼政策。《細 則》明確,自印發之日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期間,對個人消費者報廢國三及以 下排放標準燃油乘用車或 2018 年 4 月 30 日前(含當日,下同)注冊登記的新能 源乘用車,并購買納入工業和信息化部《減免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 的新能源乘用車或 2.0 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車,給予一次性定額補貼。其中,對 報廢上述兩類舊車并購買新能源乘用車的,補貼 1 萬元;對報廢國三及以下排放 標準燃油乘用車并購買 2.0 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車的,補貼 7,000 元。

    3.1 為什么出臺汽車以舊換新政策?——汽車消費拉動 經濟作用明顯 置換需求占據主導

    汽車在居民消費中占比較高,對拉動經濟增長作用明顯。根據統計局數據, 2023 年我國汽車類零售總額達 4.9 萬億元,同比+ 5.9%,2022 年汽車類零售總 額占我國居民消費支出比重為 10.2%,近十年來汽車消費占居民消費支出的比重 穩定在 10.0%-14.1%之間,對拉動消費及經濟增長作用明顯。

    2024 年終端需求不溫不火,價格戰導致一定觀望現象。春節后的價格戰迅速 升溫,隨之形成明顯消費觀望現象,3 月車市呈現慢熱型啟動。2024Q1 乘用車累 計批發 565.6 萬輛,同比+10.1%;新能源乘用車累計批發 196.2 萬輛,同比 +30.0%;新能源批發/上險滲透率 34.7%/36.4%,受益去年低基數銷量同比表現 尚可。進入 4 月,受觀望情緒較重影響,4 月第一/二/三周乘用車銷量 26.8/31.0/35.4 萬輛,銷量相對承壓。

    汽車是目前我國制造業單一產品規模最大的行業,產業鏈上下游眾多,拉動經 濟效果明顯。汽車以整車產品為主線,上下游覆蓋諸多領域,具體分為生產、流通、 售后三大環節。對拉動產業鏈經濟及吸納就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從過去四輪政策刺激中,我們發現政策刺激對汽車消費的拉動較為明顯,倘若政策進一步放開,預 計短期將驅動供需回暖,起到托底消費的作用。 乘用車市場增換購比例持續向上,換購逐步成為主流購車需求。2016 年起, 乘用車消費結構開始變化,增換購比例逐步提升,首購比例由 2016 年的 70%下 滑至 2023 年的 44%,換購比例由 2016 年的 23%提升至 2023 年的 45%,增 購比例由 2016 年的 7%提升至 2023 年的 11%。2023 年增換購比例合計已達 到 56%,且換購增幅明顯,逐步成為主導需求。且我國汽車銷量在 2008-2009 年 起大幅提升,2023-2024 年將陸續進入集中報廢期,本輪政策有助于拉動置換需 求。

    3.2 報廢政策補貼力度及范圍——涉及面廣、單車補貼 力度較大

    《細則》已經就以下問題作出明確指引: 1)政策鼓勵報廢的舊車銷量有多少? 細則明確,擬申請汽車以舊換新補貼資金的個人消費者需要提供《報廢機動車 回收證明》,故本次報廢針對真實報廢回收車輛(不包括報廢后作為二手車流通出 境的舊車),具體來看,報廢回收車輛包括兩類:①2018 年 4 月之前的新能源乘 用車;②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燃油乘用車。 根據機動車上險數據統計,截至 2023 年底,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燃油乘用車 保有量約 1,370.8 萬輛,車齡超 6 年以上的新能源乘用車保有量約 83.7 萬輛,故本次符合條件的老舊汽車保有量約 1,454.5 萬輛。 2)可補貼的新車銷量占比? 細則規定,報廢后換新車須為①新能源乘用車;②2.0 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 車新車;根據中汽政研,根據 2023 年乘用車新車銷售數據來計算,新車中可享受 補貼的達 93%,我們測算假設置換新能源比例 45%,燃油車 55%(其中 2.0 升及 以下燃油車約占 93%(2023 年機動車上險數據統計)),換新車享受補貼的比例 在 96%。 3)報廢更新的單車補貼力度有多大? 《細則》明確對報廢兩類舊車并購買新能源乘用車的,補貼 1 萬元;對報廢 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燃油乘用車并購買 2.0 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車的,補貼 7,000 元。假設置換新能源比例為 45%,平均單車補貼約 8,350 元,遠大于老舊 車輛報廢回收殘值,力度較大。

    3.3 報廢更新拉動量級多少?——預計拉動 100+萬輛

    3.3.1 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燃油乘用車報廢置換

    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燃油乘用車基本均具有報廢置換性價比,保有量約 1,370.8 萬輛,置換新車需求預計以中低端車為主。根據廣東省車輛報廢平臺,私 家車報廢的殘值一般是根據車型來確定的,受廢鋼價格波動的影響。一般私家車的 殘值在 0-1,000 元。本次報廢補貼為 7,000-10,000 元,整體力度較大,故我們判 斷殘值在 7,000 元以內的私家車報廢均能獲得受益。 由于我國從 2011 年開始提出自 2011 年 7 月 1 日起,所有生產、進口、銷售 的輕型汽油車、兩用燃料車、單一氣體燃料車必須符合國四標準的要求,故國三車 型使用年限均在 12 年以上,根據二手車交易使用年限及價格推算,10 年以上車 型殘值基本在 3 萬元以下甚至更低,在單車補貼力度較大的情況下具備報廢置換 性價比。截至 2023 年底,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燃油乘用車保有量約 1,370.8 萬 輛。考慮老舊車主群體特征,我們判斷新增的置換需求預計以中低端車型為主。

    2018 年 4 月前新能源乘用車基本均具有報廢置換性價比,保有量約 83.7 萬 輛,置換新車需求預計以中高端新能源車為主。根據機動車上險數據統計,截至 2023 年底,車齡超 6 年以上的新能源乘用車保有量約 83.7 萬輛。從新能源二手 車使用年限分析來看,2024 年 1 月 6 年以上新能源二手車交易量占比 6.3%,3 萬元以下新能源二手車占比約 32.6%,故預計 6 年以上新能源二手車市場均價幾 乎均在 3 萬元以下,報廢置換可享受 1 萬元補貼,報廢性價比高,且早期新能源 車售價偏高,故我們預計此部分置換新車需求以中高端新能源車為主。

    3.3.2 預計報廢換新拉動 100+萬輛 總補貼預計 221~442 億元

    預計報廢換新可為國內市場帶來 100+萬輛左右增量規模。結合增量(產量+ 進 口 - 出 口 ) 以 及 保 有 量 變 化 , 2021/2022/2023 年我國汽車報廢量為 399/825/900 萬輛,報廢率(占保有量比重)僅 1.3%/2.6%/2.7%,相比 2010- 2015 年報廢率 4.5%的中樞差距較大。我們判斷主要因 2013 年 5 月 1 日起,商 務部對私家車 15 年的強制報廢期取消,從而導致有較多的老舊汽車并未報廢。我 們 測算 我國 2021-2023 年 乘用 車 報 廢 量為 224/481/707 萬輛, 報 廢率 0.9%/1.8%/2.4%,其中報廢回收約占報廢量的 60%~70%,預計 2023 年報廢回 收量約 450 萬輛。 根據以舊換新政策指引,到 2025 年報廢汽車回收量較 2023 年增長 50%, 2027 年報廢汽車回收量較 2023 年增加約一倍。我們預計本輪置換政策將以此目 標,預計 2023-2027 年報廢回收量將保持穩定增速增長,預計 2024/2025/2026/2027 報廢回收量約 551/675/779/900 萬輛。則 2024 年預計 此輪報廢換新可為國內市場帶來 100+萬輛左右增量規模。

    我們測算此輪報廢換新中央+地方總補貼預計 221~442 億元。我們假設, 2024 年整體報廢回收量為 551 萬輛,置換燃油車、新能源車分別占比 55%、45%, 置換的新車中可享受補貼的比例在 96%,假設報廢回收車輛全部置換新車,則中 央+地方總補貼預計 442 億元,其中中央政府支持 60%,地方政府支持 40%,整 體刺激力度較大。

    3.4 主流合資放折扣空間有限 以舊換新有望利好新能 源

    當前折扣率處于歷史高位,且合資>自主,主流合資放折扣空間有限,以舊換 新進一步支持新能源滲透率提升。本輪政策明確表示“鼓勵將高能耗、高排放、使 用年限較長、存在安全隱患的老舊汽車,換為新能源汽車或節能型汽車”,新能源 車補貼力度>燃油車,當前,主流合資折扣率高,再降價的空間比 2023 年顯著減 少,且特斯拉等車企在 2024 年沒有明顯的產能擴張計劃,自主與主流合資的競爭 相對于 2023 年會有所緩和,政策支持+新能源產品力驅動下,預計將利好自主新 能源滲透率提升。

    政策有望加速促進下沉市場新能源滲透率加速提升,挖掘前期因設施、供給 不足被擱置的需求。2023Q4,新能源上險滲透率已達 36.3%,四五線新能源滲透 率低于平均水平,剔除運營車輛看,四線、五線的純電動滲透率約 22%、16%; 四線、五線的混動滲透率約 10%。我們判斷現階段下沉市場對新能源認可度較上 一輪政策刺激時已大幅提升,如汽車下鄉政策推出,結合現有地方上政策對新能源 乘用車補貼的側重,預計新能源乘用車在下沉市場的空間有望被快速打開。

    3.5 地方+車企積極響應 已提前開啟新一輪刺激

    地方政府積極推動以舊換新,補貼金額根據報廢車輛年限、換購新車類型、價 格有所差異。今年多地陸續展開了對汽車消費的刺激,相比上一輪,地方上加大了 對以舊換新、報廢置換的補貼力度以及對新能源的側重。一般來說,地方政府除了 補貼報廢置換車輛之外,也會針對補貼轉出、轉讓舊車(置換)車主給與補貼,單 車金額在 2,000 元-20,000 元不等。參照過往各個地區補貼金額,一般會根據以下情況作出差異化處理: 1)報廢車輛年限越久、燃油類型越老舊,補貼金額越高(北京市為例); 2)報廢車輛后購買新車如果是換購新能源車,補貼金額>換購燃油車;(廣 東省、上海市為例) 3)根據換購新車價格不同,補貼金額有所差異,價格越高單車補貼越多(青 島市、重慶市、廣州市)。

    車企積極相應號召,部分車企 4 月購車補貼活動力度大。3-4 月,伴隨比亞迪 以價換量,整體市場競爭加劇。為爭奪市場份額,包括奇瑞、東風、長安、吉利、 一汽等多家車企宣布限時補貼政策。其中,奇瑞、東風各推出百億補貼置換季政策 更新,蔚來宣布推出最高 10 億元油車置換補貼,問界 M7/M5 官方指導價下調, 車企促銷力度較大。我們認為,隨著整體自主供給側優化,一方面自主相互之間爭 奪市場,自主品牌預計分化加劇,另一方面自主整體預計將給合資形成更大壓力, 自主整體市占率有望進一步提升。

    4.1 整車:看好下沉市場新能源滲透率提升+自主高端化

    老舊車置換+利好新能源,看好下沉市場新能源滲透率提升+自主高端化。新 一輪刺激重點計在下沉渠道的新能源以及老舊置換需求的釋放,我們判斷:1)一 方面,政策利好新能源及老舊置換,國三乘用車主置換需求以低端車型為主,在下 沉市場布局較多、新能源/小排量銷量占比高的車企有望優先受益;2)另一方面, 新能源車主置換結構整體傾向高端化,高端產品線豐富的車企有望優先受益,優先 看好華為系、比亞迪、理想。 看好政策刺激中低端車型置換需求,看好份額領先、2024 年新車密集推出的 比亞迪、長安、吉利、奇瑞等。根據交強險,從市場份額來看,2023 年,10 萬元 以下市場份額領先的車企為上汽通用五菱(25%)、長安汽車(16%)、吉利汽車 (11%)、比亞迪(11%)、奇瑞汽車(7%);10-15 萬元市場份額領先的車企 為比亞迪(18%)、長安汽車(11%)、吉利汽車(9%)、奇瑞汽車(6%)。從 車企銷售車型結構來看,2023 年各個車企中,0-10 萬元銷量占總銷量比最高的 車企依次為上汽通用五菱(95%)、上汽乘用車(47%)、長安汽車(32%)、奇 瑞汽車(30%)、吉利汽車(23%);0-15 萬元銷量占總銷量比最高的車企依次 為上汽通用五菱(100%)、奇瑞汽車(89%)、長安汽車(83%)、上汽乘用車 (80%)、吉利汽車(66%)、長城汽車(62%)。

    高端化方面,看好華為系+比亞迪+吉利極氪+理想。分價格帶來看,30-40 萬元市場仍然由 BBA 所主導,2023 年占據市場 36.0%的份額,新勢力 2023 年 在 30-40 萬元市場占據 24.0%的市場份額,較 2019 年提升 22.6pct;反映高端 合資牌的品牌力逐步減弱,品牌溢價丟失。40 萬元以上市場中新能源乘用車供給 有限整體市場仍由 BBA 占據。從置換價格和車型的變化趨勢來看,消費升級成為 汽車置換市場的主要趨勢,以舊換新補貼有望促進消費結構高端化。看好新車產品 周期強、具備一定品牌力的華為系、比亞迪、理想、吉利極氪。

    回顧:購置稅政策減免出臺后,2022 年乘用車指數反彈先于汽車零部件指數。 2022 年購置稅減半優惠政策分別于 2022 年 5 月 31 日與 6 月 1 日公布與 實施。2022Q1,受宏觀經濟影響需求、一汽、上汽停產,產業鏈供應不足等問題 影響,汽車指數震蕩下跌,板塊于 4 月底見底。隨著公共衛生事件逐步受控、汽車 行業開始復蘇,乘用車指數相對年初漲幅在 5 月上旬實現對滬深 300 指數的反 超,5 月下旬恢復至年初水平,隨后乘用車指數繼續走高,6 月 28 日最高點乘 用車行業指數較最低點幅度達 68%,較政策出臺當天漲幅 29%,并從 7 月起逐步 回落; 相比之下,汽車零部件指數恢復進程和幅度略弱于乘用車指數,但持續時間更 久,在 2022 年 7 月下旬恢復至年初水平,7 月起乘用車行業指數開始呈現震蕩 下行趨勢。 我們預計,由于 2022Q2 起大宗原材料價格持續回落,對零部件公司 盈利能力促進更強,故零部件指數修復行情持續至 7 月下旬,最高點 7 月 28 日 汽車零部件指數較最低點幅度達 55%。 商用車指數整體走勢與修復節奏與乘用車指數整體走勢大致趨同,但 2022 年 商用車基本面偏弱,故總體跌幅較大,最高點 7 月 28 日商用車指數較最低點幅度 達 68%。

    2022 年政策前后乘用車、商用車相對收益強于零部件。2022 年 6 月,第 三次消費刺激政策前后市場表現: 2022 年 6 月 1 日購置稅優惠生效前,汽車各子板塊在政策前 1 個月就已經出現一定超額受益,商用車>乘用車>零部件,相 對滬深 300 的超額收益分別為 30%、23%、15%;政策生效后汽車各子板塊行情 繼續向好,1 個月內繼續顯著跑贏大盤,乘用車相對收益>商用車>零部件,分別 為 15%、14%、11%。

    隨著供給改善,前期抑制的購車需求預計有所釋放,且政策端的寬松將對汽車 消費有所提振。“新能源下沉+置換需求釋放+高端化”邏輯驅動需求回暖,需求 提振的過程將催化乘用車板塊投資情緒,且隨著政策的逐步推進,以及 2024 年 4 月車展后新車密集上市,批發銷量有望快速增長,基本面向上。從近 2-3 年維度 整體看,目前汽車板塊整體并不處于高位,我們判斷,后續政策落地后,汽車板塊 仍有望迎來向上催化,看好新車周期強、新能源占比高/有增量的車企,如華為系、 長安、比亞迪、吉利、長城等。

    4.1 零部件:中期成長 優選新勢力產業鏈+智能化

    汽車智能電動巨變,重塑產業秩序,把握汽車行業黃金十年的產業鏈行情機會。 考慮零部件與整車關聯性較強,汽車刺激政策若落地,整車銷量復蘇驅動零部件共 振,量價齊升進入良性循環,配套核心車企的優質自主零部件企業有望率先實現業 績修復,堅定看好新勢力產業鏈+增量部件。 客戶維度:優質客戶=新勢力>自主品牌>合資品牌。特斯拉加速中國汽車零 部件全球化進程,充足訂單保障墨西哥工廠的產能利用率,提高海外建廠的成功概 率,同時可延伸至北美其他主機廠,有望享受北美電動化率加速提升的紅利,重點 關注跟隨特斯拉墨西哥建廠的汽車零部件公司。華為、小米、理想等車企處于強車 型周期且智能化發展處于行業領先位置,銷量需求高增與智能化新產品需求共振, 重點關注產業鏈彈性標的。

    產品維度:我們認為優秀汽車零部件賽道一般具備單車價值量高(或具備提升 邏輯)、有橫向拓展或縱向升級空間、滲透率處于提升周期等特點,總結來看,我 們認為優質賽道=大空間+好格局>大空間+差格局>小空間+好格局>小空間+差 格局。 1)智能化,智能駕駛奇點已至,政策端,L3 路測政策出臺;供給端,華為、 小鵬、理想、小米無圖城市 NOA 2024 年將加速開通,特斯拉 FSD V12 端到端版 本將進一步開放測試及使用;需求端,智駕逐步成為購車重要影響因素。2024 年 智能駕駛將迎來為產業化加速的元年,優選線控底盤、域控制器、車載聲學、車載 光學、智能座艙等智能增量細分領域汽車零部件企業; 2)電動化,2024 年預計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達 42.4%,一體化壓鑄及高壓 快充是兩大受益于電動化的細分市場,趨勢確立但目前滲透率仍處于較低水平,行 業空間廣闊,隨著眾多 OEM 布局相關技術車型進入密集上市期,2024 年起相關 產業鏈機遇有望乘風而起,滲透率加速向上; 3)人形機器人,2024 年將迎量產元年 看好產業鏈從 0 到 1。特斯拉引領、 英偉達入局加速供給質變,2024 年將是機器人軟件技術快速突破之年,也將是人 形機器人量產元年,后續軟件技術進步及硬件供應商進展催化密集,不定期潛在催 化還包括特斯拉 AI Day,優必選、智元、小米等人形機器人進駐比亞迪等汽車生 產線,看好機器人量產元年從 0 到 1 帶來的巨大產業機會。重點關注價值量大、 確定性強,以及與特斯拉人形機器人合作密切的 Tier1+諧波+絲杠供應商。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
    華網(http://www.www489tv.com)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日韩av免费无码一区二区| 日韩亚洲欧美在线|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麻豆| 67194老司机精品午夜| 色老太婆bbw| 黄色三级电影网| 男女一边摸一边做爽爽爽视频| 国产欧美在线播放| a级午夜毛片免费一区二区| 日本www在线观看| 亚洲区与欧美区|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国产亚洲日韩AV在线播放不卡| 18禁高潮出水呻吟娇喘蜜芽| 好猛好紧好硬使劲好大男男| 久久久久久综合网天天| 欧洲最强rapper潮水免费| 亚洲综合区图片小说区| 练瑜伽的时候进入| 国产嘿嘿嘿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视频网址免费播放| 天天射天天爱天天干|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 日韩欧群交p片内射中文|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男女猛烈xx00免费视频试看| 国产hd高清freexxxx|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五月天| 国产精选午睡沙发系列999| porn在线精品视频| 摸BBB揉BBB揉BBB视频| 九九综合九九综合| 欧美性色欧美a在线播放| 任你躁在线精品免费| 美国艳星janacova| 国产人成精品香港三级在| 麻豆久久婷婷综合五月国产| 国产精品自在拍一区二区不卡| baoyu122.永久免费视频| 成人午夜免费视频免费看|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