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汽車網、搜狐汽車網大全官網
出品 | 搜狐汽車.汽車咖啡館
在俄羅斯最大的汽車網站auto.ru 上,有一塊專門留給中國汽車的版面,展示了28家中國車企,網站給這些中國品牌撰寫的文案是:高質量、先進的娛樂系統,以及性價比。
2023年,中國汽車整車外貿出口491萬輛,同比增長57.9%,首次超過日本躍居全球第一。 按照中國乘聯會的數據,俄羅斯是中國汽車出口第一市場,銷量占比17%,增速較2022年翻了四倍。
“天幫忙、高質量、人努力、地緣變”,中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用這四點總結為何中國汽車出口銷量在近三年有超強的增長。
從2021年的全球汽車缺芯開始,中國供應鏈穩定且豐富的優勢得以顯現。與此同時,中國車企迎頭趕上新能源風口。2023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出口120.3萬輛,同比增長77.6%,而就在2020年,這個數字還是22.4萬輛。
是什么在支撐中國車企的出海銷量?誰貢獻了銷量主力?這種漲勢可持續嗎?搜狐汽車整理了《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銷量榜單TOP30》。這份榜單僅包括中國品牌,合資品牌及外資品牌不計入。
可以說,2023年是近五年來,該榜單變化最大的一年。
一年前,邁入“出口10萬輛俱樂部”的車企只有7家。而僅僅一年時間,頭部車企沖向了90萬輛,單一企業出口第一的位置被奇瑞搶奪;極星、海馬新入榜單;哪吒汽車成為增速最快的品牌;前十車企累計出口量占整體出口銷量近七成。
若只看榜單,幾乎滿屏飄紅,動輒三位數的同比增幅足以讓歐美日韓車商眼紅。不過,頭頂著汽車出口“世界第一”這么大的頭銜,中國車企卻是一整年的焦灼和內卷。
“沒辦法,國內實在賣不動了,只能卷到國外去”,某頭部國有車企海外業務負責人對搜狐汽車表示,一些主機廠將庫存壓到了海外,看著銷量很高,但實際堆積著賣不出去,損害的是整個中國品牌的口碑。
是時候不能只看銷量數字了。
01.為什么是奇瑞?
2023年股東會上,上汽宣布海外實現規模性盈利。出口對于深處價格戰的中國車企來說,是眼下為數不多的利潤增長點。
從上汽集團的官方口徑來看,其在2023年以120.8萬輛海外銷量,連續八年衛冕出海銷冠。不過,這里含有上汽通用五菱、上汽通用等多家車企,涵蓋自主、外資、乘用車、商用車多個范圍。
若以中國汽車工業的數據口徑來統計,2023年,包括瑞虎、捷途、星途、凱翼等品牌在內的奇瑞汽車,的確以較大份額超越了上汽乘用車,成為中國車企出海第一。盡管從單一車型來看,上汽名爵ZS依舊是當之無愧的銷量王。
相較于上汽乘用車名爵、榮威兩品牌,奇瑞在出口市場采取了多品牌策略。
奇瑞歐萌達Omoda是其2023年銷售增量主力。Omoda5在中國市場存在感很低,月銷不過千臺,不過這款車卻在俄羅斯、馬來西亞多地上演著銷量神話。
“我們只是將它看作一款進軍馬來西亞市場的中國B級SUV,預估價格在RM150,000(約合人民幣22.5萬元) 左右,盡管前期有一些營銷炒作,但我并不認為這款車有很大吸引力。”
馬來西亞本地一位資深的汽車記者表示,直到Omoda5公布官方定價:低配版 RM108,800(約合人民幣16.5萬元 ),高配版RM118,800(約合人民幣18萬元)時,他開始重視這個中國品牌——這款在中國本土定價低于人民幣10萬元的車型,價格翻倍到了馬來西亞后,被當地人評價為“與它的價格相比,你很難在市場上找到另一輛具有如此多功能的汽車。”
雖然品質在同級別中可圈可點,但價格依舊是奇瑞重返馬來西亞市場的敲門磚。
據悉,Omoda5 EV版本將于今年進入歐洲、東南亞市場,這是奇瑞計劃在2024年打響海外純電動車出口的第一槍。
奇瑞汽車俄羅斯公司CHERY AUTOMOBILI RUS在前不久宣布,將在俄羅斯推出專注于新能源汽車的子品牌CHERY TIGGO,原名為CHERY NEV )。 CHERY TIGGO將于2024年在俄羅斯市場推出共計7款車型:4款搭載混合動力總成,3款為純電動車。
2023年,奇瑞、長城等中國車企在俄羅斯市場收獲了大量訂單。不過,俄羅斯車市不可能一直是中國車企的最優解。事實上,那里已經蘊藏著危機。
“我們的經銷商已經積累了兩個月的中國汽車庫存”,Avilon AG 是一家位于莫斯科的汽車經銷商,其銷售規模在俄羅斯排名前五。該公司倉庫目前停著4520 輛中國新車,庫存數量達到自2022年初以來的最高水平,而這種情況預估還將持續數月。
“去年四季度,中國品牌試圖最大限度地對經銷商壓庫,迫使我們不得不降價出售”,Avilon AG 的新車銷售總經理 Renat Tyukteev 認為,2024年將是一個分水嶺,那些選擇短期擴展、只做銷量不做品牌投資的中國汽車制造商,或將退出市場。
與此同時,從全球新能源趨勢來看,除了中國市場,其他區域新能源的發展整體節奏在放緩,尤其是歐洲地區,英國、法國、德國相繼取消了當地針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
“歐洲新能源的趨勢可能沒有我們想象中那么快,我們會面臨汽車行業發展戰略上的調整。”上汽國際黨委書記、副總經理趙愛民曾向搜狐汽車表示,相較于歐洲市場,當前新能源趨勢較明顯的地區在泰國、印尼、馬來等地,東盟將成為未來重點關注的新能源出口市場。
02.“吉漂”
位于中亞的吉爾吉斯斯坦,北與哈薩克斯坦相接,東邊緊鄰中國,首都比什凱克,人口 652萬人,千人汽車保有量約為220輛。那里幾乎沒有本地汽車工業。根據世界汽車組織數據,吉爾吉斯斯坦近十年年均汽車銷量在3800輛左右。
然而,正是這樣一個國土面積約20萬平方公里的國度,在去年成為中國汽車出口國中增速最高的市場:同比2022年增加2782%。沒錯,這個本土車市規模數千輛的地區,在2023年進口了7.6萬臺中國制造的汽車,其中大部分被轉出口至俄羅斯。
(圖片來源:乘聯會)
由于地緣安全、地理位置及稅收政策等影響,2023年,中國對中亞國家出口強勢增長,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可以作為向俄羅斯出口的第三方中轉國,因此也成為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新增長點。一群嗅覺靈敏的中國外貿人遠赴吉爾吉斯斯坦淘金,自稱“吉漂”,杰瑞就是其中一位。
“我們太不團結了”“市場太混亂了”,這是杰瑞做汽車外貿的感受,他認為,中國汽車出口銷量好,但真正懂行的專業型人才并不多,許多玩家只圖賺快錢,中國汽車在境外并沒有形成如日韓那樣成體系的貿易能力。
杰俊舉了一個例子,在俄語區,當地人有新車情節,跨了年就不愿意要2023年生產的車了。眼看年關臨近,一款早期被炒熱的中國車型面臨降價風險。“當時,手中有這款車的中國貿易商抱團開會,達成共識統一不降價。但上午剛開完會,當天下午就有人以每臺車虧3000美金的價格出手了。”
杰俊口中的中國貿易商,實際上是平行出口車商。
當前,中國汽車出口分為幾種形式,一種是廠家授權經銷商,例如上汽、比亞迪等已經在海外投資建廠或至少有較成熟海外營銷體系的車企,大多會在出口國擁有固定的經銷合作伙伴,車企可直接出口給當地經銷商。當然,車企也會根據不同出口國制定不同的定價體系。
一般來說,國內外售價相差甚大。以上汽大眾生產的大眾ID車型為例,其ID.3車型在中國的起售價,一度下探至11.99萬元。而在國外,同為大眾汽車旗下公司生產的ID.3系列,售價則在30萬元人民幣以上。
巨大的價差意味著有利可圖。于是,類似平行進口車概念的平行出口隨勢而起。受制于新車出口限制,一些非官方授權的貿易商,先從國內車企采購車源,在國內上牌后,再以二手車的名義出口到海外市場。
據崔東樹預測,2023年我國平行出口達到30萬臺以上。
趙愛民曾表示,平行出口一般定價混亂,且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今后將是影響中國汽車品牌出海的一大因素,會擾亂中國汽車出口的市場行情。
“我們很難接觸到C端消費者,一般都是以國內定價批發給當地經銷商,賺取出口退稅費,大概是車價的11.5%。”杰俊說,即便同一款車型國內外定價相差二三十萬,他也無法加價轉手出售,因為平行出口貿易商之間競爭也很激烈,且通過這種渠道出售的車輛,無售后、車機離線,“就像港版iPhone和國行的區別一樣”。
據俄羅斯當地媒體報道,已經有數百名消費者從無授權的經銷商處買進中國汽車后,發現因沒有權限訪問汽車賬號,不能正常使用智能服務,而這正是中國汽車品牌主打的特色,“它從一個高科技產品變成了一輛沒有任何功能的普通汽車”,當地消費者表示。
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認為,平行出口量越來越大,每月已有3000量規模,如果不能提供持續的智能軟件和零部件服務,那么對品牌來說銷量越大、危害越大。
這是與燃油車時代截然不同之處。
此前,平行進口車被視作主機廠出海的探路者,車企在真金白銀投資之前,通過貿易商能試水自家產品在不同國家的反饋。但在智能汽車時代,僅靠買進賣出一輛標準化的汽車產品本身是不夠的。一家車企籌謀出海,要從智能軟件開始了,甚至早于硬件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