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黑科技;理想汽車黑科技
最近小編被剛剛新換代的路虎攬勝就極光吸引了眼球,倒不是因為它那酷似小星脈的外觀,而是這個所謂的“底盤透視系統”。
底盤透視,就是可以從車內的中控屏上清晰看到位于車底前半部分的路況。據說可視角度有180度,而且還能模擬車輪行駛的軌跡,讓駕駛者一邊行駛一邊觀察路況。對于較為狹窄的路段,可以判斷車輪與馬路牙子之間的距離。在越野路段可以提前觀察前方不明朗的路況。
但小編覺得這個黑科技并不適合中國路況,就拿北京來說吧,一周七天,三天霧霾,兩天沙塵暴,開著大燈的情況下能見度很差,底盤上的攝像頭能看見什么啊?再加上天天路上各種偶遇灑水車,一過就濺一車泥。小編因為經常狹路相逢灑水車,現在基本都已告別洗車了。更別說這底盤上的攝像頭了,分分鐘用泥給你糊住。
所以說,用黑科技當噱頭不是不可以,你也要結合實際。就像在黑科技路上越走越遠的奧迪,給咱們帶來的這“車震”技術,也挺讓小編哭笑不得的。
奧迪的工程師們采用了一種特別研發的叉臂,來收集懸架在上下顛簸所產生的動能,通過傳遞裝置將動能傳遞到發電機,通過發電機發電后將電能儲存在蓄電池,讓你實現“車震”、充電兩不誤。以后如果遇到路邊有輛奧迪在搖晃,別多想,它只是在給自己充電。
以安全著稱的沃爾沃也不甘落后,在“黑科技”領域插一腳,推出了個“紅鑰匙”。這是干嘛的呢?聽小編給你細細講解。要問當今社會的車主最怕什么?是不是就要屬朋友向你借車了?不借吧,顯得自己小氣,傷和氣。借吧,真怕那些不靠譜的朋友開著去飆車,出了事故還要自己扛。
這個時候,你可以把這把紅鑰匙給他,用這把鑰匙啟動汽車后,車輛會自動啟動一系列安全系統(包括盲點監測系統、車道保持輔助系統、車輛前方碰撞預警系統、道路交通標識提示系統等),并且安全系統無法手動關閉。同時還限制車輛的極速在120km/h,且自適應巡航系統將會把車距維持在可支持范圍內的最大距離,就連音響系統的最大音量也會被限制。想飆車?沒門兒,規規矩矩的開吧。
跑車拉風的發動機聲音一定誘惑著不少的人,福特就為這個特地發明了一項叫:引擎假聲的技術,通過電子設備模擬引擎聲音,當司機加速時,系統會根據油門踏板位置等信息來對聲音進行調整。福特稱此舉有助于駕駛者更高效的換擋。他們還為此技術申請了美國專利,野馬的V8引擎將首次使用該技術。 你并不需要真的擁有一臺超級貴的跑車,就可以把它開出八缸帶你聲浪。
要說上面的幾個汽車黑科技還多少有點靠譜,下面這個,小編就有些無語了。發明了無人駕駛的谷歌為它的車注冊了一項新的專利技術:為了減少汽車撞到行人時發生二次傷害,谷歌在無無人駕駛車輛的引擎蓋、前保險杠以及側面設計了特殊涂層,將行人牢牢粘住。難道不會粘一車蒼蠅蚊子和垃圾嗎?
小編此時真的黑人問號臉,這腦洞,受我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