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汽車,莊河北方汽車
十年,可能足以囊括一個人生命的全部精彩時光,也可能讓一個原本輝煌的企業走向終點。對于中國汽車工業來說,十年更是一段極長又極短的時間。
北方汽車掉隊了。在這失落的十年中,時間足以改變南北汽車企業的強弱格局,讓曾經風頭無兩的北方汽車工業逐漸占了下風。在這汽車市場飛速發展的十余年歷史中,以夏利為首的北方汽車工業代表卻逐漸被飛馳的車輪遺落在后面。問題究竟出在哪里?可能還要從最近的華泰開始講起。
成也投資,敗也投資
華泰汽車的正式成立在2000年,與吉利汽車相比遲了三年,與比亞迪汽車相比則早了三年。那段時間正是民營車企成長的黃金期,而民營車企這個巨大的金庫尚處起步階段,展示著巨大的風口對民營資本的吸引力。
而在正式成立前的1999年,華泰汽車已經借助母公司一汽集團的力量成功與韓國現代汽車公司“聯姻”,借助現代汽車的技術實力,華泰汽車推出的吉田越野車為公司賺得了第一桶金,不但為一年后的正式成立打下基礎,更令華泰與現代汽車結下了不解之緣。
作為一家民營車企,最大的困難就在于資金鏈的脆弱性。為了讓華泰繼續飛速發展,搶占黃金發展機遇,華泰汽車的創始人張秀根開始了在建筑、房地產、煤炭等領域的多線投資,將投資掙來的錢用于維持汽車公司的運營。
起初,這一方法收獲了良好的效果,在這些領域的成功投資為華泰汽車積累了大量資金,同時,與現代合作的車型也在市場上取得了消費者的歡迎,供不應求成為了華泰汽車最大的煩惱。
然而,或許是太過于依賴投資帶來的甜頭,華泰汽車在此后的階段也沒能一心一意地選擇將汽車品牌發展壯大,而是繼續將大部分資金投入資本市場進行運作。此后,盡管華泰汽車推出了不少具有競爭力的SUV產品乃至新能源產品,但終究沒能成為比亞迪。究其原因,營銷的匱乏和經銷網點的薄弱都難辭其咎。
汽車業務陷入困境的同時,曾幫助張秀根起步的房地產、煤炭等行業投資更是舉步維艱,投資失敗導致了資金鏈斷裂,也讓“不務正業”的華泰汽車最終只能自食苦果,淪落到被淘汰的邊緣。
“寄人籬下”的難處
如果將時鐘撥回十五年前,那么北方的大街上最顯眼的一定是那臺邊角圓潤、造型簡樸的夏利出租車。在那個手機像素只有三十萬,網絡購物還要使用U盾的年代,一臺夏利車在北方普通家庭中的意義不亞于如今的豪華品牌。
如果說夏利在80、90年代的成功要歸結為“笨鳥先飛”,業內無像樣的對手,那么新千年初始的這十年中,夏利依舊保持著高銷售額和國民度就不僅僅只是靠壟斷了。
事實上,夏利也曾經在發展過程中不斷追求技術的進步。尤其是在引進日本大發376發動機生產線后,經由天津工廠的改良,質量與效率比原版更高,發動機的平均壽命一舉延長了10萬公里。
質量過關,好開耐用,成為了夏利暢銷18年的通行證。經營勢頭良好的夏利甚至一度受到日本豐田的青睞,后者曾經提出以凈資產的4倍售價收購夏利50%股份,但被天津市政府斷然拒絕。
然而,夏利最終還是不得不接受了被出售的命運。2002年,為了振興東北工業,在國資委的牽線搭橋下,天津市政府不得不將夏利賣給了一汽集團。而在化身成為一汽夏利之后,夏利的發展迎來了漫長的停滯期。
實際上,一汽夏利的停滯也不能歸咎于一汽的不重視,只是在全國車企都在大力發展合資企業的關口下,夏利所分配到的資源和戰略自然也就比不上一汽-大眾、一汽馬自達這些車企在集團內的重量了。
在資源和戰略無法跟上的情況下,夏利的產品規劃、產品研發、營銷能力與品牌塑造力均出現了明顯的下滑,再加上一汽集團對夏利原本資產的重新調整和規劃,這一國民品牌最終一步錯、步步錯,以被留在了中國汽車工業的上一章中。
欲速則不達
歷史總是相似。另一家北方車企北汽銀翔在不久前也終于走向了被收購的命運。與夏利不同的是,在被收購之前,北汽銀翔的內部已經是千瘡百孔,而被收購并非是它下坡路的起點,銀翔的隕落有著另一種不同的原因。
2018年7月10日,北汽銀翔發布了一則停工待產通知,瞬間將外界的目光吸引到這個已經許久沒有聲音的車企,而在三年之前,它曾經因為創造了“銀翔速度”而聞名整個汽車圈。2014年,北汽幻速S2/S3上市六個月內連續4次入圍細分市場銷量前十名。2015年,北汽幻速銷量更是達到了22.33萬輛。2016年,北汽幻速銷量持續走高,全年共銷售26.68萬輛,同比增長達到了19.5%。
與瘋狂增長的銷量一起瘋狂增長的,還有北汽銀翔的擴張速度和投訴率。一方面,嘗到甜頭后的北汽銀翔開始不斷擴張建廠、招兵;而另一方面,產品本身質量不過關,主要靠性價比打開市場的弊端被忽略,就這樣,北汽銀翔在2017年迎來了銷量的大幅滑坡。
假如車市寒冬沒有來臨,或許北汽銀翔的銷售神話不會僅維持了三年就破滅。在質量更好的競爭對手們也紛紛開始下調價格后,口碑一路滑坡的北汽銀翔終于難逃過氣的命運,而它的“花期”之短,在中國車市中也屬少數。
與一汽夏利受外力因素裹挾不同,北汽銀翔的起落主要責任多半只能歸咎于自己。對公司規模和產品擴張的“大干快上”熱情值得肯定,但對核心技術研發和產品質量保障的缺失卻讓這一切都失去了穩固的根基。
從華泰、夏利與銀翔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三個北方血統車企是如何因為各自錯誤的選擇而走向衰微的命運。盡管衰落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仔細追溯起來,華泰的工業投資、夏利的國企運營、銀翔的大干快上,都或多或少沾染著一絲北方企業未褪的“計劃”烙印。
頭條說
從這三家企業為代表的北方車企式微過程中,我們也多少能夠總結出一些經驗教訓。例如對靈活的資本與市場把控程度不及南方企業,尾大不掉的國企遺風導致無法站在市場風向發展的前沿等。
當然,這一切都不是它們沒能堅持下來的主要理由,而北方汽車工業的雄厚根基和“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整合能力也是得天獨厚的優勢,紅旗的復蘇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因此,頭條君認為,在中國這片潛力無限的市場中,永遠沒有真正的淘汰和出局。找準機會、發揮優勢、彎道超車,北方汽車也許還能贏回下一個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