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汽車是哪個公司的-蔚來汽車是哪個公司的前身
出品 | 虎嗅汽車組
作者 | 王笑漁
編輯 | 周到
頭圖 | 智己汽車
在將中國總部遷至“風投之城”合肥之前,位于上海嘉定區的汽車·創新港,一直是蔚來在國內最重要的辦公室所在地。時至今日,蔚來有諸多重要的研發部門依舊坐落在嘉定的創新港園區內。對此,傳言中一條解釋相當直接:從創新港西北門出去,對面就是上汽乘用車的研發總部,方便挖人。
從2020年12月起,蔚來在創新港的辦公室,悄悄地多了一位“鄰居”——智己汽車,一家由上汽集團、張江高科和阿里巴巴集團共同打造的用戶型汽車科創公司。因而在智己發展的這兩年里,該公司與蔚來在組織文化、市場策略、產品層面、人才梯隊等等方面進行了“激烈交流”。
因此我們看到,如今的智己,堪稱一個“上汽版的蔚來”。
12月20日,智己汽車發布旗下第二款量產車型——智己LS7。其定位于純電中大型豪華SUV,整體車身尺寸稍大于蔚來ES8,外觀造型則與即將要發布的Coupe SUV車型蔚來EC7“神似”,五座布局又與蔚來ES7相似。而智己LS7的預售價區間,定在了35萬元至50萬元,與蔚來ES6頗為接近。
更簡單一點說,智己LS7的打法就是,用ES8的尺寸,上ES7的配置,賣ES6的價格。
外加阿斯頓·馬丁 DBX 同款的尾部設計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發布的LS7并非智己的全部“底牌”。在此前的內部溝通會上,虎嗅汽車提前品鑒了智己接下來的兩款重磅新車型:一款“有走量任務”的純電轎車智己L5、一款Coupe SUV智己LC6。這兩款新車型,與蔚來目前“熱售”的ET5和已經量產的EC6,將形成直接對標。
賣點拉滿了,銷量能拉滿嗎?
對于造一輛SUV,不同的品牌有著不同的解法。像如今最流行的做法,就是塑造一個方方正正的霸氣外觀,然后把內飾盡量地家電化,用“大彩電、大冰箱、大沙發”填充富裕的座艙空間。
從第一款車型智己L7就不難看出,智己這個品牌走的不是隨波逐流的產品思路。在第二款車型智己LS7上,圍繞視野、空間、駕控這三個層面,智己把產品玩出了新花樣。
首先,當你拉開智己L7的無框車門時,映入眼簾的是穹頂前擋風玻璃和半幅方向盤。這一設定,在前段時間虎嗅拍攝過的新一代特斯拉Model X上曾出現過。其目的很簡單,讓駕駛員視野更開闊。
在參數上,智己LS7的前穹頂玻璃面積與特斯拉Model X一樣,都是2平方米。而前縱向視野,LS7是106度,Model X為105度。在工藝上,智己LS7的前穹頂玻璃引入國產大飛機C919航空玻璃的部分工藝和特種設備。另外,這款前穹頂玻璃采用了三層鍍銀技術,并配備漸變隔音隔熱膠片。如果你實在怕曬,智己還準備了物理遮陽套裝。
在前穹頂玻璃下方,是一個半幅式方向盤。目的也是一樣,將對駕駛視野的侵占降至最低,增強駕駛沉浸感。智己給它取名叫:“YAT巡航型半幅方向盤”,似乎是在“致敬”特斯拉的Yoke半幅方向盤。
虎嗅此前有機會在公開道路上,體驗了一次這款半幅方向盤。如果是握方向盤姿勢比較標準的朋友,握住半幅方向盤的3、9點位置,就會很快地適應它。如果是喜歡單手搭方向盤12點鐘位置的朋友,那么上車以后會不知所措、無從下手。比如,我就是這樣的。
對此網友戲稱:“完美解決了方向盤好打的問題。”
如果實在用不慣半幅方向盤,智己LS7也可以選裝常規的方向盤
確實,此前有部分海外車主就吐槽,新一代Model S的半幅方向盤在調頭的時候很容易出現手忙腳亂的情況,甚至有車主自己改裝回了圓形方向盤。不過,像豐田在海外配備的半幅方向盤,就采用了線控轉向+可變轉向比的技術來解決這個問題,讓駕駛員無需換手打輪即可完成轉向操作。
其實,智己L7配備的AKC后輪主動轉向系統,可以幫助駕駛員在使用半幅方向盤時,更加從容地進行調頭和轉彎。但可惜的是,智己LS7上并未搭載這項配置。據虎嗅了解,智己LS7未來將通過可變轉向比的技術,來提升半幅方向盤的操作便利性。
開闊的視野,基本上是前排乘客的專屬,但后排乘客同樣不能被冷落。作為一款五座SUV,換成別家企業的后排,往往是被一筆帶過的。設計師和工程師們,往往是給后排乘客足夠的腿部和頭部空間即可。實在不行,就換兩個航空座椅,再加兩個小桌板和腿托,舒適性配置就算是拉滿了。
但相比之下,智己LS7就選擇了另辟蹊徑。首先來看這款車的硬件底子:車輛的長寬高分別為:5049mm、2002mm、1731mm,軸距3060mm——整體尺寸居然比蔚來ES8(5022mm、1962mm、1756mm和3010mm)還要大上一圈。顯然,LS7完全可以塞進六個、七個座椅,但智己最終還是選擇了大五座布局。
據智己汽車聯席CEO劉濤的介紹,智己工程師把后排座椅和后橋之間的偏執位置進行優化,目的是讓乘坐者更靠近車輛的重心,這樣一來懸掛的震動和車輛橫擺所導致的晃動幅度,也會相應降低。讓乘坐更加舒適,更不易暈車。
很難得,有一家汽車廠商會在廣告片中著重展示一位父親單獨帶孩子的場景
在此基礎之上,智己LS7展示了對空間的理解:不是無腦大,而是靈活多變。
在右后排位置,智己LS7塞進去了一款121°零重力角的座椅。通過車門扶手上的按鍵,可以一鍵進入零重力浮感模式。這時副駕會被完全折疊,借助超長滑軌折疊推入最前端,為后排騰出寬敞的空間。然后,后排座椅會調整到121度零重力坐姿,變成“三座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智己LS7的后排左側座位,其實就是普通的五座車型座椅。即可以用于放置嬰兒座椅,也可以將其推倒以后,騰出空間放置漁具、漿板、高爾夫球包等超長物體。
不過,一看到“大沙發、大彩電”的布局,很多人可能腦海里已經把“駕控”兩個字排除在外了。對于智己來說,駕控才是它的主菜,上面那些都是前菜。
從架構上,智己LS7與上一款車智己L7同為iO原點純電架構,所以也延續了智己品牌的駕控基因。智己LS7搭載空氣懸架,采用更輕量化的前雙叉臂后多連桿式獨立結構。供應商方面,LS7由德國大陸提供空簧、德國倍適登提供DampTronic電控減震器、意大利布雷博提供制動系統。
除了硬件方面,WAE威廉姆斯前瞻工程團隊繼續為智己的第二款車智己LS7進行調教。按照官方的說法:不僅保留如履平地的爽快(優良隔振性能),更利用CDC電控阻尼控制消除常規空簧車型的漂浮晃動的感受,打造符合智己品牌駕控調性的中大型豪華SUV。
在一臺長5米的純電SUV上玩駕控,這本身就是一件極具挑戰性的事情。至于智己LS7的真實操控感受,我們還是等賽道試駕過之后,再為大家做分享吧。
三歲看老,智己明年的關鍵一戰
作為“上汽一號工程”的智己汽車,自然是少不了外界“無微不至”的關照。
而作為這家初創汽車公司的掌舵人,智己汽車聯席CEO劉濤最頭疼的時候,莫過于被問及品牌銷量的時候。恰巧,在前不久的內部溝通會上,虎嗅就把“您怎么看待銷量排名?”這個問題,拋給了劉濤。
他的回答是:“我覺得不能單純看銷量。如果您看銷量排行榜,比如說有些排名特別靠前、平均售價卻特別低的產品,未來也會面臨一些瓶頸。我們最好多方面來判斷品牌的含金量,不要以短期論英雄,也不要以短期的銷量論英雄。”
對于智己而言,用當前的月銷量數據來判定其成敗,確實為時尚早。畢竟,智己品牌成立才兩年時間,首款產品智己L7開始交付才半年時間。更何況,智己L7的AKC后輪轉向因為缺貨,嚴重影響了產能和交付。最后還是靠“爸爸的力量”——上汽集團出面,和ZF采埃孚解決了缺貨問題。
伴隨著第二款車型智己LS7的亮相,智己也即將在2023年進入到了品牌的第三年。“俗話說三歲看老”,在這個階段下,當年的蔚來都已經準備沖刺IPO了,小鵬也開始上量了。如果在客觀因素得以緩解之后,銷量仍然維持在低迷的狀態,那么智己很可能需要重新調整方向了。
對于打開銷量市場這件事,智己內部似乎是找到了一些短期的對策。劉濤表示,“關于如何解決品牌曝光度和美譽度的問題,是我們團隊目前非常重要的工作。目前,智己管理層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讓品牌‘破圈’。在自媒體為王的時代,以前的很多玩法和傳播鏈路有些輕敵了。疫情不是借口。我們團隊在做‘破圈’的思考,跟快消等行業學習,做更有深度的跨圈實踐。”
但不過,最近的幾次營銷破圈事件,讓智己和劉濤都遭遇了一些爭議。繼微博怒噴特斯拉之后,身為CEO的劉濤在親自錄制的路試視頻中,被網友指出存在不安全的駕駛行為。最終,事件是以主動配合調查、接受處罰的結果來草草收尾。
營銷手段只是短期的刺激,對于智己來說,除了不斷推陳出新之外,更重要的還是把其長期堅持的品牌核心打穿——“駕控”。
在溝通會上,智己放了這么一張圖:X軸,左側是產品聚焦,右側是用戶聚焦;Y軸,向上是駕控體驗,向下是日常生活體驗。由此劃出了四個象限,四塊區域,“蔚小理”主要集中在第四象限,用戶聚焦和日常生活體驗的結合。而BBA則集中在第二象限,駕控與產品的結合。
在可行性研究階段時,智己認為找到了“相對空白區域”,即駕控體驗+用戶聚焦。
劉濤進一步解釋稱,“我們要尊重駕控體驗。跟傳統的OEM相比,我們更加注重用戶聚焦,這個地方本來就是市場空白,而我們有競爭優勢。”而他所說的優勢,是源自上汽集團的優勢傳承,也就是對于產業制造、質量控制、供應鏈、底盤、動力、操控方面的理解。“上面的空白加上這樣一個優勢,很容易成為差異化競爭的長板、品牌塑造的長板。”
對于打“駕控”這個方向,劉濤是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他認為 “主打駕控”的路線是正確的,接下來就讓時間證明一切。他還舉例,“10年前,大眾主打TSI+DSG黃金動力組合之初的市場反饋也并不積極,油耗不理想、還燒機油;但在堅持了6年之后,一炮而紅。”
雖然從智己LS7的產品亮點看,零重力座椅加強了舒適性的標簽,雙激光雷達加強了智能化的標簽,但底子里它依舊希望成為“放蕩不羈”的駕控選手。
“如果我們從品牌定位的角度說,只能留一個最核心的價值,那必是‘操控’。智己汽車“駕控天花板”的標簽必須有,而且長板必須特別長。”在總結時劉濤說道,“我們希望,成為‘電動車中的寶馬’或是‘電動車中的保時捷’。”
說來也巧,“隔壁鄰居”蔚來也嚷嚷著超越寶馬。繞來繞去,上汽還是要跟的蔚來搶市場啊。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 hezuo@huxiu.com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