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汽車,德國的汽車品牌有哪些
德國總理朔爾茨剛剛離開中國,德國財政部長林德納就有一番耐人尋味的發言,他一邊宣稱德國汽車無需擔憂競爭,一邊卻再度強調要針對中方發起反補貼調查。
德國總理朔爾茨剛剛結束的訪華行程,給緊張的中歐經貿關系帶來了緩和,他在訪華期間重申德國不希望和中方脫鉤,并做出德方“反對保護主義”的表態,這似乎暗示著德國不支持歐盟針對中方汽車企業進行的反補貼調查。然而,德國總理朔爾茨前腳剛走,德國財政部長林德納最新的發言著實耐人尋味。4月18號,林德納對媒體表示,德國汽車仍然是世界上最好的汽車,無論是內燃機還是電動汽車,他呼吁德國汽車制造商不必擔心來自中國的競爭。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媒體對林德納表態的報道就截止到這里,如果光從上面這段話來看,德國財長似乎是對德國汽車產業很有信心,看上去在呼吁德國企業不要擔心中企競爭。如果真的是這樣,那么德國似乎沒有理由支持歐盟針對中國新能源車發起的反補貼調查。但實際上,林德納要表達的真正意思,恐怕是他后面補上的那句話。林德納強調,德方仍然有必要對中國汽車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若調查發現屬實,那么歐洲必須決定采取什么措施,當前“所有選項都已擺在桌面上”。從他這部分的表態中,應該能看出他隱藏的真正意圖,說白了,前面一番強調德國汽車不懼競爭的話,恐怕只是一番掩飾的辭令,支持繼續對中國車企進行反補貼和反傾銷調查,這才是林德納的真實意圖和要求。
事實上,若對當前的汽車工業有一定了解,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德國官員會希望推進針對中國企業的貿易調查。近年來中國新能源車在歐洲大受歡迎,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國企業依靠成熟的技術和產業鏈,造出了極具性價比的新能源車。例如中國車企比亞迪推出的比亞迪海豹,這款車型在歐洲市場售價約為24106歐元,擁有204馬力,媲美奔馳C級車。而歐洲本土新能源車企在同樣的價格層面,推出的產品不足100馬力,差距明顯,至于技術上較好的特斯拉,價格上差距又很大,所以無法阻止西方消費者選擇中國品牌。
當然,如果要討論頂尖的豪華汽車品牌,那么靠著德國人百年的積累,或許德國財長的話沒有什么問題。但對于大部分的消費者而言,普通車型才是關鍵,而在對應大部分消費者群體的普通車型里,德國車企在中國新能源車企面前實際上沒有一點優勢。這話其實已經說的比較客氣了,要是不客氣地說,德國車企面對一眾中國新能源車企,可能只有被碾壓的份。
正是因為看到了中國車企具備的顯著優勢,不少西方媒體早就呼吁采取貿易措施,限制中國車企在西方國家攻城略地。其中有些來自美國的聲音比較夸張,一些美媒宣稱中國車企未來可能會徹底摧毀歐美本土車企。這話顯然是夸大其詞了,但從這種充滿驚恐的措辭中,我們也能感受到一眾西方車企對中國車企的恐慌和憂慮。從這點意義上說,德國財長林德納所謂的德國車企不要怕和中國車企競爭,完全是在自己安慰自己,他心里恐怕很清楚,德國車企現在非常害怕與中國新能源車企競爭。正所謂不要只聽對方說什么,而是要看他會做什么,林德納支持對中國車企進行反補貼調查,這一點才是關鍵,說明包括此人在內,德國內部仍有一批保守頑固的勢力希望對中國車企采取貿易限制措施,從而保護愈發難以和中國車企正面競爭的歐洲本土車企。
不得不說,林德納的最新表態,再次提醒我們一點,那就是千萬不能低估歐洲和美國出現強烈的貿易保護主義情緒的可能性。哪怕德國總理朔爾茨本著理性的大局觀,仍希望和中方推進經貿合作,對中方新能源車保持較為溫和的態度,但中國車企在歐美取得的成就,必然會分走歐美本土一大批車企的市場份額,觸碰了對方的利益蛋糕,自然會引發強大的反彈力。可以預計,歐洲和美國未來還會對中國新能源車采取一定的限制行動,他們一定不會毫無波瀾地坐視中方車企分掉老牌歐美車企的利潤,我們對此要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和妥善的應對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