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汽車股票論壇_長安汽車股票論壇我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周菊 6月8日,2023中國汽車重慶論壇召開。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在論壇發言中表示,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迅速發展,同時也面臨一些問題。朱華榮指出,由于各方戰略性的投資和競爭,當期價格競爭愈發激烈,加上地方對于GDP的強烈訴求下進行促銷,讓市場的競爭更加復雜和激烈,汽車行業盈利性進一步削弱,預計90%以上的新勢力將關停并轉。
“我們看到在中國100多個乘用車品牌,真正盈利的電動車品牌也就2、3個。”朱華榮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從原來的傳統品牌,包括合資和自主與新勢力品牌的競爭,演變成傳統自主品牌、傳統合資品牌、新勢力和ICT(信息和通訊技術)企業的角逐。基于此,其呼吁從地方到社會各界努力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減少非市場因素對公平競爭環境的干擾。
朱華榮還提出,要警惕新能源動力電池產能過剩的問題。“新能源方面從過去少電、缺電、貴電(的狀況),到今年迅速轉換為產能過剩,我們預計到2025年中國需求的動力電池產能約1000千萬GWH,目前行業的產能已經達到4800GWH,產能出現嚴重的過剩。”
當前新能源汽車發展面臨關鍵技術仍然受制于人,供應鏈韌性不足的問題。朱華榮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車關鍵的原材料及芯片高度依賴于進口,比如鎳、鈷進口90%以上,芯片進口90%以上,長期性的問題沒有解決,長期性突破問題仍然任重而道遠。國際化方面,受地緣沖突、逆全球化、國家調整產業政策等影響,全球進入振蕩期,海外出口風險與機會并存。
朱華榮同時表示,雖然市場在轉型過程中面臨眾多的挑戰,但全球化發展、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態勢不可逆轉,特別是國內汽車市場總體大盤將穩健增長,將給汽車產業帶來更多的機會。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新能源狹義乘用車零售滲透率只有4.3%,但到2022年滲透率達到26%,今年1-4月這一數據突破30%,標志著中國新能源行業已進入爆發的增長期,中國汽車市場的競爭格局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一是地區國別競爭占比發生變化。“以前我們曾經是歐美日德韓中‘六分天下’,但到今天已經是中國品牌坐擁半壁江山,中國品牌的產品結構也從原來的低端低價產品實現到中高端的快速滲透。”朱華榮表示,2018年15萬元以上的中國品牌占比大約10%,但到2022年這一比例已經上升到27.8%,原來售價的天花板15萬元、20萬元不斷被突破。
二是市場競爭的優劣勢發生變化。中國品牌在造型、新能源、智能化的優勢凸顯,引領著全球。規模的優勢也進一步凸顯,中國汽車年銷量持續不斷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向好。“我認為,未來(年產銷)3500萬甚至4000萬成為可能。我個人認為到2030年新能源的滲透率達到70%甚至80%。當然我們這個新能源包括了插電式混合動力和增程式混合動力。”朱華榮表示。
三是產品結構發生變化。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朱華榮認為到2030年,國內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和燃油車的比例很可能是4:3:3或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