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式黃河汽車,老款黃河大客車
2020年中國重汽推出全新平臺的黃河重卡,喚起了很多老一代司機對于“黃河”品牌的美好回憶。為了向經典致敬,商車邦特地找到了黃河JN4171牽引車和JN3261公鐵兩用車這兩款黃河早年的重卡車型,重溫中國商用車行業那段令人難忘的歷史。
1960年,中國第一輛重型汽車JN150在濟南汽車制造廠試制成功,結束了我國不能生產重型汽車的歷史。
1984年7月,黃河第二代重卡——JN162正式投產,并逐步推出各種改進車型,其中就包括本文將要為大家盤點的保存完好的JN3261公鐵兩用車和JN4171牽引車。
談到黃河的第二代重卡,要追溯到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當時我國同羅馬尼亞發展友好關系,大量引入了羅馬尼亞制造的汽車,其中的羅曼(ROMAN)卡車是以SDK(半散裝件)的形式供給我國,再由濟南汽車制造廠裝配成整車。黃河JN162卡車的駕駛室模具就由此而來。
MAN F8 & 羅曼ROMAN
但是這款簡潔方正的駕駛室并非ROAMN卡車原創,而是來自德國。1969年,德國MAN公司通過技術轉讓將旗下產品引入羅馬尼亞,新品牌被命名為ROMAN(羅曼),該駕駛室框架同樣被廣泛應用在了RABA(拉巴)、Berliet(貝利埃)等品牌的車型之中,這一成熟的駕駛室也為黃河第二代重卡火遍大江南北奠定了基礎。
隨著時間的推移,黃河卡車繁華落幕,其最后一個車型黃河金王子也于2010年停產。不過開頭提到的兩款黃河重卡并沒有被拆解回爐,它們被完好地收藏起來,接下來商車邦將首先帶您回憶這臺黃河JN3261公鐵兩用車。
近幾年的乘用車都開始流行貫穿式前中網和貫穿式尾燈的設計,正所謂萬物有輪回,黃河重卡的設計師在三十年前就把這樣的設計融合在了第二代黃河重卡上。作為JN162的衍生車型,JN3261一改原型車的前臉設計,取而代之的是橫貫左右的黑格狀中網,視覺上降低了重心,也給人更寬大的感覺。
黃藍相間的車標有些許褪色,兩旁的“黃河”二字是在1966年1月11日,朱德委員長視察濟南汽車制造總廠為黃河牌汽車題寫。
該車的型號標識得到了完整保留,根據我國國家標準《汽車產品型號編制規則》( GB 9417—88)可知,“JN”代表濟南汽車制造廠,“3261”意為最大總質量26噸、第一次改進版本的自卸汽車;同樣,JN4171代表了濟南汽車制造廠生產的、最大總質量17噸的牽引車。
該車的前保險杠與普通版本有著非常大的區別,相比普通重卡的保險杠尺寸更大、厚度更厚,并且噴上了黑黃條紋的警示色。
厚重的保險杠前方安裝了赫赫有名的“詹式車鉤”,該車鉤由美國工程師“Janney”發明并命名為“JanneyCoupler”,詹天佑在國內修鐵路時,首先提出要在全國推廣使用這一車鉤。與過去的鏈式車鉤相比,詹尼車鉤極大地保護了工作人員的安全,消除了車廂連接的安全隱患。
前面罩沒有設置液壓桿,想保持前面罩的開啟只能依靠中間的鐵桿。由于時代久遠,打開后可以看到內部管路布置已經有些雜亂,空調冷凝器和散熱風扇有些向右側傾斜。
碩大的保險杠后方隱藏著一排軌道輪,它可以通過液壓控制機構收起或放下。放下后可以使車輛在鐵軌上運行,起到導向作用。不過它并不能提供驅動力,在軌道上行駛時需要軌道輪和車輪均貼在鐵軌上,通過車輛的驅動輪使其前進或后退。
第二代黃河重卡的一大特點是巨大的駕駛室設計,而且通透性極好。輪胎采用尺寸為11.00-20的尼龍胎,通過比較也可以看出該駕駛室的玻璃尺寸有多大。
駕駛室的登車踏板采用漸進式設計,從下到上寬度遞減,鏤空的踏板既降低了重量,也可以避免泥土污漬殘留。車門內襯是簡單的一塊蒙皮,帶有一個網兜和車窗手搖把手。
幾十年前的車肯定是不會配備氣囊座椅了,該車裝備的座椅只能支持靠背調節、座椅高度調節和前后調節,而且它的靠背高度較低,不帶頭枕。坐墊左側已經有了很大的破損,里面的海綿裸露在外。
通過上圖可以看出當時卡車的人機工程學做的確實不好:方向盤和儀表盤出現了很大的夾角,導致讀數不便。
兩幅式方向盤是老車的標配,加上中間的黃河標志,年代感十足。由于長期的日曬和氣溫變化,方向盤表層發生了斷裂,里面的鐵桿骨架肉眼可見。
儀表盤由七個部分組成,涵蓋了絕大部分行車時需要的信息。左右兩側是時速表和轉速表,值得一提的是,該車僅行駛了1733公里,而另一臺藍色黃河也僅僅行駛了2016公里。
該車與如今的汽車還有一個很大的區別:它的方向盤左側并未設置撥桿,轉向燈、遠近光切換、雨刮器開啟和調整、喇叭開關均設置在右側的一根撥桿上。再加上手動擋需要經常進行換擋,這一頓操作可是足夠駕駛員右手忙活一陣了。
這臺車采用了5速手動變速箱。為了適應鐵路的工況,后期對它進行了改裝:該變速箱沒有單獨的倒擋,可以通過一個閥門進行方向的切換,需要倒車時,5個前進擋可以切換成5個倒擋,這樣就可以在鐵軌上高速倒車了。
車輛的功能按鍵全部集中在了儀表盤右側,通過這些按鍵可以控制發動機冷卻風扇、應急警示燈、后橋差速器鎖等功能的開閉,一旁還有一個油壓表,用于顯示軌道輪液壓缸的壓力。
儀表臺上方設有軌道輪和上裝的控制按鈕和工作指示燈
發動機鼓包上方是這輛黃河重卡的空調系統,雖然占地較大,但在那個時代,能夠實現冬暖夏涼的卡車并不多見。
從上圖可以直觀感受到這款駕駛室的內部空間之大。風擋玻璃后方有兩個卷簾式遮陽簾。后方臥鋪尺寸不大,但駕駛室后壁已經有軟包設計覆蓋,體現了對細節的關注。
動力系統方面,黃河JN3261采用久負盛名的斯太爾WD615發動機。WD615中的W是水冷,D是柴油機,6代表直列6缸,15意為單缸排量1.5升。
該機器排量9.726升,缸徑126毫米,行程130毫米。它在我國重卡市場上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重卡市場沒有它的競爭對手;可以說,如果沒有斯太爾平臺的引進,就沒有中國重卡今天百花齊放的景象。
雖然發動機采用了斯太爾技術,但是后橋仍是黃河的輪邊減速橋,懸架采用12片板簧加單騎馬卡設計,平衡軸軸頭還帶有黃河標識,品牌文化隨處可見。考慮到該車需要在鐵軌上工作,因此驅動橋僅裝有一排輪胎,用以在地面道路和軌道上驅動車輛。
上裝前部是工具箱和低欄板的車箱,最后設有一個隨車吊,吊機兩側帶有可折疊的支腿,便于檢修鐵路時進行工具和配件的裝卸。
吊機的操縱桿做了加長設計,工作人員從車輛的左右兩側都可以進行操作。
車尾的布置和車頭基本相同,均設有軌道輪和詹式車鉤,這樣一來,這臺黃河JN3261就可以在鐵路上前拉后推,避免了調頭的麻煩,同時,粗壯的前后保險杠也更大程度上保護了車上人員的安全。
黃河JN4171和JN3261的駕駛室基本一樣,二者只是在驅動形式和細微處有些差別。
內飾全貌
該車的轉向撥桿設置在了方向盤左側,通過擋把可以得知它采用的是5擋手動變速箱,其中5擋為直接擋,速比為1。
這臺JN4171采用4x2的驅動形式,車架右側的油箱造型想必大家已是再熟悉不過了,同WD615發動機一樣,它也來自于斯太爾,該油箱制造于山東濰坊,容積380升。
編號JN4171中的4代表牽引車,不過這臺車沒有安裝鞍座,取而代之的是一個來自青島的車箱,筆者估計這臺JN4171和3261曾一起服役于鐵路部門。
前后橋特寫
黃河單級減速橋的軸頭比輪減橋的軸頭更有特點
“黃河”的字樣和黃河車標被印在了車輛的很多部位,碰巧側面的轉向燈來自于同名的武進縣黃河車燈廠
這兩臺車況較好的黃河重卡見證了時代的變遷,也是黃河品牌當年的巔峰之作,在我國重卡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2020年9月16日,黃河品牌重啟,其新車型黃河X7圓滿完成了從東營到青海的溯源之旅。時隔60年,黃河品牌再次啟動,您覺得黃河新X7牽引車能重現JN162車型當年的輝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