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小白_汽車小白點怎么去除
這篇文章不帶有任何的導購性質,而是在微博#車問車答#這個話題里回答了大量網友問題后的一個思考:我們好像都對汽車有興趣,但我們是否有足夠的知識體系?
#車問車答#是無心插柳,我每天早上在馬桶上挑選網友的七八個私信問題回答,截圖分享,久而久之每天微博私信被炸,打開瀏覽一番能找到很多淺顯的問題,問得最多的就比如這個:
“佩哥我是個汽車小白,我有二十萬想買臺車,麻煩給我推薦一下吧?”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難度僅次于保安大哥對人生的發問:“你是誰?你從哪里來?而你又要去向何方?”
做個簡單的心理分析,這是很善良的小白心態,在這個提問里包含著幾個潛臺詞:
第一,我是小白;
第二,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
第三,我信任你,你別騙我哦。
可以從倒敘來解決一下這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我信任你,你別騙我哦。”
信任感,目前大家都缺信任感,不論是父輩經歷過的相互揭發,還是到我們這輩經歷過的地溝油、三聚氰胺,我們都或多或少有一種不安全感,可以理解。
既然這個世界不美麗,我們卻不得不相信一些人,那么這個人是誰?如果網友們覺得我是,我挺感激的。這個期待分量挺重的,于我而言,盡可能推介一些主流的選擇,豐田本田之類的最好,不至于如果年后燒了機油,被罵的人卻是我。
這是個道德問題,別忘了,多數人都在自己熟悉的領域賺取信息不對等的利益,這也就意味著要在自己不熟悉的領域付出信息不對等的代價。
所以,回到第二個問題:“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
這個愿望多少帶點兒桃花源記的美好,連我們自己都知道這不成立,即便是高度的互信關系,一個占據信息優勢的人也沒辦法為另一個信息不對等的人提供精準的建議。
設想一下,你如何為一個對中國菜概念模糊的老外推薦一道他最喜歡的中國菜?這和真偽無關,而是無從下手的問題。起碼你要知道他吃不吃辣吧?起碼你要知道他能不能接受豬大腸好吧?
好在,今天中國的汽車社會競爭很充分,美國市場300款車在競爭,歐洲市場200款車在競爭,而中國市場有600款車在競爭,越充分競爭越不存在欺騙行為,起碼在今天中國主流的車市上,有好車賣爛的情況,卻沒發生太多爛車賣得特別好的情況吧?
退一萬步說,有國家準入標準在做行政兜底,有價格競爭在做市場引導,不至于買到一臺爛到不能開的車子。
我沒有見過有人因為買錯一臺車就對人生產生了不可逆轉的影響。
最后回到第一個問題:“我是小白。”
我覺得,你最好不要是個小白。在一個社會里生存,除了寄希望于制度的完善,也要適應一點兒叢林的法則,畢竟這還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初級階段。或者說,我們起碼要有自己一點點思辨的能力,有可能的話,建立一點基本的知識儲備,就像帶上了一把刀——我不想傷人,但也不至于被人傷。
殘片閱讀是很多網友的閱讀方式,在頭條甚至微博的只言片語里尋找答案,很多人愛看視頻,看車評文章,個人覺得這并不是一個高效的方式,甚至有可能誤入歧途。就像我們在微信里讀過的那些雞湯文一樣,殘片閱讀并不能搭建一個知識體系,盲人摸象有可能摸出一個有問題的認知。
我身邊會讀書的朋友們會有個方法:先讀一本框架類的書,然后在這個框架下填補知識點。若是這樣,我順手就推薦3本書,這是我讀大學時候看的,還好,不算過時,就是不知道還能不能買得到,抽出點看朋友圈的時間拿來當個枕頭讀物就夠了。
最后多嘴說一個觀點:“信息可以是免費的,但知識必須是有價的。”但網友們卻并沒有為之付費的習慣,這時候網友再一次回到了第2個問題:“我是小白。”
這就進入到一個莫比烏斯循環了。
至于我,我的價值絕不是給網友們做一輩子“十萬元購車參謀”,這也不是我的人生目標,我只是告訴大家一些信息,和大家略加分析,至于網友自己做的那個決定,我一貫覺得是對的。
輪到你說:你自己還是汽車小白還是已經是成精的車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