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意外險有必要買嗎(車輛意外險有沒有必要買)
北京日報 | 記者 張悅 李博
每逢假期,不少市民會選擇乘火車、坐飛機外出游玩,各種平臺常會在市民購票時搭售出行意外險。不同平臺推薦的出行意外險產品五花八門,價格不一。出行意外險究竟有無必要購買?意外發生時,哪些責任需要鐵路、民航等客運單位承擔,哪些又是需要出行意外險來保障的?針對這些高頻疑問,記者展開了調查。
案例
車內摔傷沒買保險索償無門
市民毛女士近日乘火車出行遭遇一件煩心事。元旦假期前,毛女士送父母乘坐Z501次列車前往海南旅游。考慮到二老的鋪位不在一個車廂,上車后,她忙著找列車長商量調換位置。就在這期間,毛女士的母親無人陪伴,在車廂內重重摔倒在地板上,左額頭磕傷,鮮血直流。
協商解決老人受傷問題時,毛女士被列車長告知,老人受傷屬于自己造成,如果沒有購買“乘意險”,鐵路部門對此事不負責任。毛女士顧不上多說,著急下車送母親就醫。老人左額頭縫了七八針,打了破傷風針,醫生擔心延遲出血,次日還做了頭部核磁。
陪老人治療完,毛女士越想越感到不解。“車上意外受傷,沒買保險就不管,有這個道理嗎?”她回憶,自己購票時并未注意到平臺提示購買“乘意險”。“如果車上出了事,難道有保險就負責,沒有就不負責?還是說如果出事,只要買了保險,不管誰的責任,都能獲得賠償?”她還表示,如果幾元錢的保險如此重要,就應該加大宣傳力度,引起所有購票人的重視。
調查
鐵路乘意險:三檔保費項目相同保額不一
對于毛女士提到的鐵路乘意險,記者進入12306平臺,選擇任意列車進入購票界面發現,購票人信息下方會出現“鐵路保險”提示,上面寫有“鐵路乘意險 保意外傷害急病身故”。記者點擊“選擇其他產品”鏈接,發現這類保險共有三種繳費標準,分別為每人1元的“乘意險·順意”、每人3元的“乘意險·平安”、每人5元的“乘意險·行運”。
查看保險權益說明,記者發現,三檔保費保障的項目相同,均為意外身故/傷殘、意外醫療費用、急性病身故和意外傷害住院津貼四項,保障范圍都是車站內、列車上。不同的是,保費越高,對應的保額也越高。
火車乘客有無必要購買此類保險?記者撥打12306鐵路客服熱線咨詢,工作人員表示,“乘意險”非強制購買,乘客可根據需要自愿選擇。這類保險保障乘客從進站到出站的意外情況,如果未購買保險,發生意外由乘客自己負責。不過,工作人員也提到:“比如出現因電梯故障導致乘客受傷,那鐵路部門肯定要負責。”
航空意外險:種類五花八門保障范圍不同
記者發現,各大平臺搭售的航空意外險五花八門,保額和保障范圍各不相同。
記者在攜程旅游平臺搜索發現,選購國內航班機票時,消費者可在訂單頁面選擇航意航延組合險,也可單獨選購航空意外險。組合險共分五個檔位,最低40元,最高80元,保障內容包括航空意外、延誤、返航備降取消及傳染病身故等。航空意外險保障航空意外、意外醫療及行李損失,價格從29元到59元不等。
飛豬平臺訂單頁面也提供保險服務,售賣范圍包括航空意外險、航意航延組合險、國內旅游險等,其中航空意外險價格在40元至66元不等。
針對航空意外險的必要性,記者咨詢了國航服務熱線工作人員。他告訴記者,目前,國航國內機票票價中不包含保險費用,乘客可自行購買相關保險。
釋法
旅客出意外承運方同樣有責任
如果票價中不含保險費用,那是否只有買了保險,客運單位才會承擔賠償責任?記者查詢了多部法律法規并咨詢律師了解到,即便旅客未購買保險,對于旅客在途中發生意外造成的損害,除一些特定情況外,承運方同樣具有賠償責任。
《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條例》第三十二條規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的,鐵路運輸企業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但是人身傷亡是不可抗力或者受害人自身原因造成的,鐵路運輸企業不承擔賠償責任。
航空領域也有類似規定。《民用航空法》第一百二十四條規定,因發生在民用航空器上或者在旅客上、下民用航空器過程中的事件,造成旅客人身傷亡的,承運人應當承擔責任;但是,旅客的人身傷亡完全是由于旅客本人的健康狀況造成的,承運人不承擔責任。另外,根據相關規定,旅客自行向保險公司投保航空旅客人身意外保險的,此項保險金額的給付,不免除或減少承運人應當承擔的賠償責任。
北京律協公司法專業委員會律師劉輝介紹,2013年1月1日起,火車票原含有票面金額2%的保險費被取消了,因此,現在的火車票價中實際上不再包含保險費用。
不過,劉輝也強調,無論乘客是否購買意外傷害險,乘客購買車票后,鐵路等承運人都有義務保障乘客從進站到出站整個過程的人身安全。除非乘客自傷自殘,否則乘客出現意外,承運人需承擔侵權賠償責任。
然而,乘客在乘車過程當中遭遇人身損害,責任的劃分還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劉輝表示,根據《民法典》規定,如果傷亡是由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承運人證明傷亡是旅客故意、重大過失造成的,承運人便無需承擔責任。
劉輝認為,對于乘客來說,目前市面上的商業保險與承運方的安全保障義務并不沖突,出行時,乘客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險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