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永信汽車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寧波永信汽車部件制造有限公司王泉勝
是“冬眠”還是“生死劫”?眾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眾泰汽車”)的高管及員工也在向自己發問。欠款6.21億元,大股東部分股權又被凍結,一切似乎已危在旦夕。
三天前,比克電池對其6.21億元欠款的訴訟案件,也只是一株稻草,正在逐漸壓垮這個一直在努力學習(不斷拷貝其他品牌)、曾經輝煌過的自主品牌車企。
壞消息接二連三
一周前,關于這家汽車廠商的壞消息就開始不斷出現。
先是一份“網曝四家中國車企申請破產”的自媒體爆料在市場上迅速擴散,提及“眾泰汽車等四家車企年底將進入破產程序”等信息,一時間引發廣泛猜測和討論。
隨即,眾泰就發布辟謠聲明稱相關內容是完全虛假的,并“希望社會公眾和媒體自覺刪除相關虛假信息,不造謠、不傳謠。”
幾天后,又有消息說,眾泰被上游廠商比克電池訴訟欠款6.21億元。
一時之間,眾泰陷入生死泥潭的傳聞甚囂塵上。
10月16日上午,財富君來到了位于北京豐臺的花鄉汽車園的眾泰4S店。大約200平米的店里僅放了三輛燃油車,兩臺是眾泰的燃油車,一臺是代賣的奇瑞捷途X70。
(眾泰T700 中國財富網 李林 攝)
對于是否有新能源汽車,財富君得到的回答是要去大庫房才能看到,其實財富君理解的意思是“要車沒有,要圖看官網”。銷售員告訴財富君,6月份以后就沒有上過新車了,包括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
庫存賣完了,新車跟不上,債主又找上門。
10月14日,深圳市比克動力電池有限公司通過官方微信發布公告表示,對眾泰汽車拖欠其貨款6.21億元事宜,公司已于9月2日對其再次發起訴訟并要求凍結超4000萬資產。
財富君了解到,比克自2014年起開始為眾泰車提供鋰電池,占其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供貨量的約60%。
今年8月份比克電池首次針對眾泰欠款訴訟立案,雖然此后又經歷了簽署和解協議書,但三天前又開始了第二次訴訟。
據了解,眾泰拖欠貨款的供貨商不止比克電池一家。財富君查詢相關資料顯示,眾泰汽車與包括比克電池在內的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陽光電動力科技、重慶江達鋁合金輪圈有限公司等數十家供貨商存在合同糾紛。
大股東也自身難保
一時間,眾泰再次成為媒體追逐的對象。而似乎是迫于壓力,眾泰開始對外公布了另一則大消息。
10月15日晚,眾泰汽車發布公告稱,近日接到控股股東鐵牛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鐵牛集團”)函告,獲悉鐵牛集團所持有公司的部分股份被司法凍結。公告顯示,三筆被凍結股份合計4869.54萬股,占其所持股份的6.2%。
鐵牛集團共持有眾泰汽車股份總數約為7.86億股,占眾泰汽車總股本的38.78%,累計被質押的股份數量約為6.48億股,占總股本的31.95%;累計被司法凍結的股份數量約為0.49億股,占總股本的2.40%。截至10月17日午間收盤,以眾泰汽車每股3.2元的價格來估算,被凍結股份價值約為1.57億元。
財富君還注意到,上述三筆股份的凍結起始日期,分別為2019年4月29日、2019年9月9日和2019年9月11日,凍結終止日期均為2022年。
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從半年前開始,鐵牛集團所持眾泰汽車的部分股權,就已經開始遭到司法機關的凍結,但眾泰汽車發布此公告的時間是10月15日下午17:00,是不是需要解釋點什么?
(眾泰十大股東,來自WIND)
且看看眾泰和鐵牛的關系,財富君實在不理解為何一封函告,要走半年之久?
上半年虧損2.9億元
財富君詢問了幾家新能源汽車下游供應商,他們都表示,已經很久沒有和眾泰有過任何合作了。一家供應商告訴財富君,他們總是把價格壓得很低,不注重質量,供應商幾乎沒有利潤,因此很久都沒有和他們有過合作。
此前,眾泰汽車董秘楊海峰向外界表示,6000萬元新能源汽車補貼已經到位。然而,這些補貼似乎尚不夠還比克電池的欠款。
財富君查閱眾泰汽車2019半年報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其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2.9億元,同比下降195.37%,而2018年同期財報則顯示盈利3.05億元。
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前6個月,眾泰汽車銷量僅為7.39萬輛,同比去年上半年的14.63萬輛下滑49.45%。
銷量急劇下滑的同時,眾泰也通過裁員或者降低工資等手段減少人力成本。2019年半年報顯示,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為5.61億元,2018年半年度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為6.53億元,同比減少9173萬元。
四處漏風的企業似乎已無力再繼續經營。
財富君從企查查了解到,截至目前,眾泰汽車共收到16條裁定書,6條判決書。
公開的信息顯示,僅在2019年,就有寧波永信汽車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深圳市比克動力電池有限公司、嘉興市天信電線有限公司三家企業申請查封、扣押或凍結眾泰及其下屬公司資產,涉及金額超4000萬元。
是冬眠還是生死劫?
“沒有核心技術的結果就是這樣。”對于眾泰,從事了多年新能源汽車研究的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院長、汽車研究所所長陳全世十分了解,他很認同眾泰開始的發展思路,瞄準國民車的生產。
“但是,后來他們的路子越走越歪了。”在陳全世看來,汽車生產是需要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一味地通過模仿和復制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最后只能被市場打敗。
其實,這樣的企業在國內不是少數。比如之前和眾泰一起被某家銀行點名的華泰、獵豹,以及前幾年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混的風生水起的知豆(第四家獲得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的企業),還有這些天被媒體重點關注的蔚來汽車,曾經一度號稱中國版“特斯拉”。
此前有消息稱,蔚來在與浙江湖州市吳興區洽談一筆超過50億元的融資合作,然而,財富君剛剛得到的消息是,目前這一合作已經暫停,隨后蔚來股價又開始大跌。
壞消息不斷。那么拷貝加復制的模式,到底是不是中國汽車“彎道超車”的捷徑?
(路虎攬勝極光(圖左)對比眾泰T700(圖右) 中國財富網 李林 攝)
也有一些專家并不贊同陳全世的看法。在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看來,一些主機廠生產陷入困境有很大一部分是行業的問題,是政府的責任。
“眾泰的問題不是一家生產廠商的問題。”崔東樹告訴財富君,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到今天,產業鏈分配的及其不均,上游電池廠商拿走了絕大部分的利潤,留給主機廠的只是很少一部分。
他強調說,在獲得很少一部分利潤的同時,汽車廠商卻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如電池回收等問題。
“這種情況下,將會使得主機廠的日子越來越艱難,希望相關部門能夠通過政策引導改變這種局面。”一位新能源汽車主機廠的高管告訴財富君,他十分贊同崔東樹的建議。
采訪中,有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財富君,眾泰之流的企業尚不能用“倒下”形容,他們只是在“冬眠”,一旦市場恢復,他們也會重新站起來。
然而,冬眠的時間是多久?春天究竟會在什么時候到來?沒有人能夠說得清。
本文源自中國財富幫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