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通用汽車的歲月、我在通用汽車的歲月 豆瓣
本書是小艾爾弗雷徳.斯隆的自傳,當然,如題所述,主要是講述其在通用汽車的經過。不過,總其一生,他的這一段生活也是其人生最主要的歷程-從1918年加入通用汽車,到20世紀50年代退休。
我們所知道美國有兩個以通用命名的企業,一個是通用電氣,愛迪生所創立,另一個就是通用汽車。兩者常年盤據世界五百強的前列,都是美國工業的象征。斯隆作為一個外來人員,在通用汽車風雨飄搖的時候,面對福特汽車高山一樣的阻礙,勇敢超越,創造了一個偉大的傳奇。
當然,這本書有兩個看點,一是了解通用汽車如何從一個小型企業,發展成為巨無霸的企業集團。汽車本身是如何從福特工業化流水線產品,到個性化大眾產品和有豐富產品選擇的全產業鏈服務產品。這其中的路線選擇、危機解決的驚心動魄的決策過程。其二是其中的管理實踐意義。依我看來,第二恐怕比第一更重要。
本書最早在1964年去版,半個世紀過去,細讀其中的情節,仍會讓人收獲頗豐。正如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在前言中說到這部巨著一直是經理人和管理專業學生的心愛之作。
說來也怪,這就是管理學的魅力-它充滿了矛盾-管理學是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無法判斷誰對誰錯-需要放在實際場景中方能具體評判,斯隆寫作本書就是為了反對德魯克的《公司概念》。而《公司概念》是第一次將管理作為一門學科進行研究。兩人的對立在于,徳魯克堅持組織的治理結構必須建立在一個清晰的結構之上,避免出現暴政,而斯隆認為,組織必須以管理者為核心。
例舉斯隆的幾個理念:
一個首席執行官一定不能產生工作上的朋友。(但是請注意,斯隆在工作上是一個有點嚴酷的人,而為人卻十分慷慨,關心員工)
對職業經理人來說,管理要靠事實來說話,而非人格上的力量。業績才是唯一要考慮的事。
對一個企業管理者來說,動機和機遇是走向成功的兩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前者通過在某些方面的激勵性報酬得到很好的應用,后者則通過分權管理體制起作用。好的管理在于集中管理和分權管理的協調,或者稱為"基于協調控制的分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