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制動性—汽車制動性能的三個指標
汽車行駛時能在短距離內停車且維持行駛方向穩定性和在下長坡時能維持一定車速的能力,我們稱之為汽車的制動性。
汽車的制動性是汽車的主要性能之一。制動性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交通安全,重大交通事故一般與制動距離太長,緊急制動時發生側滑等情況有關,所以汽車的制動性是汽車安全行駛的重要保障,改善汽車的制動性是汽車設計,制造和使用部門的重要任務。
1.制動效能,也就是制動距離與制動減速度.
2.制動效能的恒定性,也就是抗熱衰退性能.
3.制動時汽車的方向穩定性,制動時汽車不發生跑偏,側滑以及失去轉向能力的性能.
那什么是制動效能呢?
制動效能是指在良好路面上,汽車以一定初速度制動到停車的制動距離或制動時汽車的減速度,它是制動性能最基本的評價指標。汽車高速行駛或下長坡連續制動時,制動效能保持的程度稱為抗熱衰退性能。因為制動過程實際上是把汽車行駛的動能通過制動器吸收轉化為熱能,所以制動器溫度升高后能否保持在冷狀態時的制動效能,已成為設計制動器時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
同時,如果汽車涉水行駛后,制動器還存在水衰退問題,制動時汽車的方向穩定性,常用制動時汽車按給定路徑行駛的能力來評價。如果制動時發生跑偏,側滑或失去轉向能力,則汽車將偏離原來的路徑。
那汽車制動時車輪的受力情況是怎么樣的呢?它與哪些因素有關系?汽車受到與行駛方向相反的外力時,才能從一定的速度制動到較小的車速或直到停車。這個外力只能由地面和空氣提供,但由于空氣阻力相對較小,所以實際上,外力主要是由地面提供的,我們稱之為地面制動力。地面制動力越大,制動減速度就越大,制動距離越短,所以地面制動力對汽車制動性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但是地面制動力取決于兩個摩擦副的摩擦力:一個是制動器內制動摩擦片與制動鼓或制動盤間的摩擦力,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鼓剎和碟剎機構;另外一個是輪胎與地面間的摩擦力,也就是附著力,主要以輪胎規格,花紋和路面狀況而定。
由此可見,汽車的地面制動力首先取決于制動器制動力,但同時又受地面附著條件的限制,所以只有汽車具有足夠的制動器制動力,同時地面又能提供高的附著力時,才能獲得足夠的地面制動力。當然,還要與地面的附著系數有關,附著系數的數值主要決定于道路的材料,路面的狀況與輪胎結構,臺胎面花紋,材料以及汽車運動速度等因素。
在良好平整的瀝青路面上,對于有胎面花紋的輪胎,其附著性能比無胎面花紋的輪胎要好的多的多,同時車速對附著系數的影響也不小,但在排水能力強的石英巖路面上,不同胎面的差別很小。增大輪胎與地面的接觸面會提高附著能力,因此,低氣壓,寬斷面和子午線輪胎的附著系數又比一般輪胎要高。
而汽車行駛時可能遇到兩種附著能力很小的危險情況:一是剛開始下雨,路面上只有少量雨水時,雨水與路面上的塵土,油污相混合,形成粘度高的水液,滾動的輪胎無法排擠出胎面與路面間的水液膜;由于血水液膜的潤滑作用,附著性能將大為降低,平滑的路面,有時會同冰雪路面一樣滑溜;另外一種情況是高速行駛的汽車經過有積水層的路面,出現了滑水現象。劃水現象減小了胎面與地面的附著能力,影響汽車的制動,轉向等性能。
綜上所述,汽車的制動性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我們日常用車是否安全可靠。它決定了汽車的制動距離與減速度,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剎車距離;同時還有抗熱衰減的問題;汽車制動時,方向是否穩定,是否會發生跑偏,側滑,失去轉向能力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