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edc是什么意思-汽車edc是什么功能
魔術車身控制系統(MAGIC BODY CONTROL)我們通常借用“魔毯”一詞來形容這項厲害的技術系統。魔毯——初聽這個詞的時候我們會對他產生各種聯想(車輛智能懸浮?乘坐感如神毯?)其實應用在車身上的“魔毯”并不神秘,它凝結了更多的科技智慧(研發、生產、通信、識別、控制等)。
回歸魔毯系統的發展,他是經過上一代非常成熟的“主動懸掛系統(ACTIVE BODY CONTROL)”研發出來的一套“全支承”懸掛系統,它可整體自動(智能)調節懸掛,即系統通過前擋風立體攝像頭實時對路況掃描,采集數據后通過四條可調節式的懸掛以及前后軸的電動主動穩定桿,最終實現主動調節每個車輪的阻力,車輛在遇到起伏坑洼路面時才能如履平地。
*/說明:這是一個GIF
如果大家對上面提到的“全支承”一詞不理解,我在這里做一個簡單的解釋:這一詞常用于建筑力學、機械工程上,當結構受外力(或荷重)時,透過結構構件將力量傳遞到結構支承,再傳遞至車體;車體亦透過支承將反力傳遞至構件,形成穩定狀態。所以在這里我用的是“全支承”來形容魔毯(而并非全支撐這么簡單)。
它與傳統懸掛相比它其優點在于能夠非常智能柔和地使用減震器,通過采集車前路況提前通知懸掛做出反應,從而提高車輛舒適度;魔毯可以補償轉彎時的車身側傾,急加速或急制動時的車身縱傾情況,有效的減少路面顛簸所引起的共振和沖擊,魔毯系統有助于補償任何重負荷產生的影響。
今天為了給大家說明白,我以寶馬為例,首先我列出目前BMW配備魔毯系統的車型:
配置表
1. 動態減振控制系統
2. 整體主動轉向系統
3. 智能全輪驅動系統
4. 四個車輪速度傳感器
5. 前后軸的電動主動穩定桿
6. 12V蓄電池及逆變器
7. 前擋風玻璃下的立體攝像頭
1.首先通過前擋風里面的雙面攝像頭來實時監測路面情況。
(1) 攝像頭可探測前方約0.5M-1.4M這么一段距離。
(2) 寶馬(kafas)攝像頭精度在1-2cm之間。
(3) 需要各項傳感器反饋的信息做輔助判斷。
2. 這些信息經控制單元轉換后形成010001這類的編碼,傳入車身控制系統電腦中。
3. 經電腦計算,輸出執行命令,控制液壓泵體與控制閥構成的執行機構。
4. 最終由前后軸的電動主動穩定桿、電子空氣懸掛執行,達到令車身始終保持水平姿態的目的。
1.擺動平衡裝置:主要目的就是做到過彎變線時候車子幾乎不側傾,聽起來非常高大上,現實開起來體驗也確實爽。
其原理不難,與普通車型相比,只是替換原車底盤內前后兩根平衡桿,由原來左右串聯在?一起機械式聯動,改成電子調節并分配不同的力來電調節平衡桿,其原理就是通過內置馬達給需要加力的一側分配力,最后以達到平衡的效果。
2.水平調節裝置:主要目的就是車輛在急加速、急剎車的時候,解決抬頭、點頭現象,使得車身更加穩定,以此類推也適用于起伏路面。
他的原理就是在每個車輪上方增加一個水平調節模塊,配合kafas攝像機對路面路況做預判,從而有效的減少車輛形式時起伏、晃動。
3.動態減振控制系統(Electronic Damper Control)
寶馬定位高端客戶群體,在原本7系基礎上再次提升客戶的乘坐舒適性與駕駛動態的感受,這一代G12開始標配具有動態減振控制系統。
在這代7系開始,寶馬對前后軸可獨立調節的空氣減振做了升級,通過電腦計算處理,爭對不同路面情況做實時調整(減振器的壓縮及回彈阻尼)。
從而更進一步提升了寶馬高端車型的舒適效果,將動態減振控制能力賦予車身,將寶馬的安全性又提升了一個臺階;配備上電子水平調節裝置,讓寶馬的高端長軸距車型也具備了動態操控及穩定性(寶馬的這部分亮點,超越了同級別車型)。
4.再次給大家強調羅列一下動態減振控制系統(EDC)都有哪些部件組成?
- l四組電控調節減振器
- 垂直動態平臺(VDP)控制單元
- 四個車身高度傳感器
- 測定車身運動傳感器總成(俯仰及側傾)
買7系多花幾萬來選配,能得到這么多高科技的硬核技術支持,超值。
5.我再說一下垂直動態平臺(VDP)控制單元是什么邏輯原理:
VDP通過車輛行駛時運動狀態的反饋,來輸出指令控制車輛;VDP要獲取車輛的橫向移動、縱向移動、轉向角度、路面狀況等各種不計其數的細微變化,將路況轉換為數據的形式做計算,向每個減振器的電子控制閥發出控制指令,減振器根據指令完成任務(最高為每秒約100次的阻尼調整)以此保證在任何駕駛場景下都能做到快速響應,這么高頻次的阻尼調節,在我們傳統機械式減震上是無法實現的。
圖中A為傳統被動側傾穩定;B為主動側傾穩定。
6.動主動式側傾穩定裝置(Electric Active Roll Stabilization):
寶馬為了保證自己的操控特性,車輛在動態駕駛時使用主動式側傾穩定裝置,來更好的穩定車身姿態。
如上圖所示,裝備有主動式側傾穩定裝置的車輛,在轉彎時車身側傾被主動穩定器所施加的反向力矩抵消,確保車身動態十分平穩。
7.主動側傾裝置與傳統機械被動側傾裝置效果曲線對比:
圖中A傳統側傾穩定裝置側傾角度;B主動穩定裝置側傾角度。
從上圖可以看出,裝配有主動穩定裝置的車輛對于側傾的抑制能力更佳。
上面已經展示了寶馬魔毯的7大特色,別著急,后面還有硬核技術,為寶馬的魔毯技術買單,您這錢花的真值。
8. 整體主動轉向系統(Integral Active Steering)
指整體四輪轉向系統,它的作用是通過電機改變后輪角度,從而實現高速、低速過彎時使汽車保持平穩、順暢(整體主動轉向系統目前只有高端的車型上才有,例如寶馬7系和5系GT)。
簡單粗暴的形容:就是后輪可以隨動,做小范圍的轉向。
整體主動轉向系統也是需要控制電腦來計算操控的,仍然是電腦接受車輛各種的動態行駛信號,隨后綜合的判斷輸出一個相適的轉向角度,使后輪產生小幅度的轉向,后輪與前輪同向偏轉,提升高速過彎的穩定性。
- 整體主動轉向系統優勢:
有利于長軸距車型:相比未在后軸裝配側向偏離調節的車型,最大轉彎半徑比裝配的車型大約1米。
可以降低在高速狀態下遇到突發情況的危險性,提高動態轉向靈敏度,保持方向盤的穩定性,保持車輛高速行駛平順。
車輛快速行駛時,駕駛員如果對轉彎角度預估有誤,容易導致車輛出現轉向不足,此時后軸側向偏離調節可針對車輛轉向不足進行干預,以提升車輛主動安全性。
- 劣勢:當然是后期車齡不斷增加,維修更換的成本很高,買7系腰包得硬,上歲數需要好好保養才行。
圖示為整體轉向系統控制邏輯:A為反向偏轉;B為同向偏轉。
圖示為動態穩定控制系統和整體主動轉向系統控制車輛轉彎時的動態干預過程
A表示動態穩定系統控制單個車輪制動防止出現轉向不足,B表示后軸轉向干預防止出現轉向不足。
A未配備動態穩定控制系統的車輛;B配備動態穩定控制系統的車輛;C配備動態穩定系統及后軸側向偏離調節的車輛
9.智能全輪驅動系統(xDrive):
寶馬智能全輪驅動系統(xDrive)自2003年面世以來,已在眾多車型中配備該系統。
該系統在工作狀態下會根據道路情況不斷改變扭矩的分配,向前后車輪傳輸各自所需要的扭矩,默認狀態下前后扭矩分配比為40:60,最大前后扭矩分配比例為0:100到100:0之間。扭矩分配可以在0.1秒內完成。
車輛在行駛過程中,如果系統發現車輛可能轉向不足時,前輪會受到反作用力,開始被拖向彎道外側,會減少分配給前軸的扭矩,將幾乎所有動力都輸送至后軸。
該系統還不斷與動態穩定系統(DSC)交換信息,進而可以從一開始就識別到車輪的摩擦力,一旦車輪出現附著力不足,電機會鎖定xDrive的膜片式離合器,并通過額外的驅動力矩使這個車輪擁有更好的附著力,同時附著力不足的車輪也會得到制動裝置的有效控制。
魔毯技術是在車輛所具備的各種硬件基礎上,重新建起的一整套控制邏輯算法,魔毯技術是車企在長期專注動態駕駛研究所積累的成果,是屬于自主研發的一項技術。
寶馬采用的是電子空簧,奔馳使用的是電子液壓彈簧,液壓彈簧優勢就是響應速度快,不用等待充氣泄氣的過程;寶馬首先采用前后電子防傾桿,再通過雙目攝像頭提前掃描路況來克服空簧反應比液壓彈簧反應慢的缺點,最終他們呈現的效果是一樣的。
(奔馳魔毯懸掛系統:由多個傳感器和執行器組成,傳感器由內后視鏡后方的前視雙目立體攝像頭、三軸加速度傳感器和車身高度傳感器構成;執行器由彈簧支撐桿、電子控制器和由液壓管路、機油泵、冷卻器、機油儲槽及控制閥組成的液壓伺服機制構成。)奔馳沒有電子防傾桿操控不如寶馬的電子防傾桿來的穩。
如果您記不住以上這些繁瑣的技術解釋,您可以看以下幾個簡單的概述:
- 魔毯懸掛的優勢包括:
1. 提供全時車身穩定功能。
2. 更好的駕乘感受。
3. 車身運動最小化,減小暈車感。
4. 消減車身顛簸和側傾。
- 其劣勢包括:
1. 維護高成本。
2. 系統失效將導致失去駕駛平穩性。
3. 需要非常快速的計算處理能力,對芯片要求高。
寶馬的魔毯技術并非憑空而出,他的技術是有前期多年實戰數據做支撐,并且這一代配備魔毯的寶馬7系,并不是一味的配件堆疊推新,更不會存在新技術的不穩定問題,而是將此前搭載在車輛上相對分散的系統,通過“魔術車身控制系統”高效地連在一起,在不影響原有駕駛舒適性的前提下,又一次提升車輛的動態駕駛性能。
寶馬魔毯最主要在側傾、抑制方面有明顯效果感覺,幾乎可以實現弱化80%,人家花大價錢研發這項絕活,被我這么簡單地總結,感覺有點看不起寶馬似的,畢竟之前的7系車型在懸掛舒適方面已經非常優秀了。
無論過彎側傾、抑制,還是緊急變道,只要你方向打過來,他就能牢牢把車貼在地面上,具備穩如老狗的特性,體感不生硬。
寶馬非常有趣的一點就是在濾震效果上并沒有完全濾掉路面回饋,為了我們這些寶馬粉兒保留了下來路面回饋的體感,真正濾掉你不需要的,留下駕駛者最喜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