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吉潤汽車有限公司、浙江吉潤汽車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文/潘昱辰 編輯/張廣凱)2月20日,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披露公告稱,該公司的子公司浙江吉潤汽車有限公司(浙江吉潤),與吉利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非上市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浙江吉利啟征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吉利啟征)訂立股權轉讓協議,吉利啟征以人民幣5.04億元的價格購買浙江吉潤所持有的重慶睿藍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睿藍汽車)45%的股權。
出售完成后,睿藍汽車將由力帆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力帆科技)及吉利啟征分別持股55%及45%。而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將不再擁有睿藍汽車任何股權,且預計通過此次出售獲得約1.17億元的收益。
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在公告中還表示,交易所得款項凈額將用作集團的一般營運資金,將大部分資源集中投放于支持新能源汽車增長及出售換電業務,可提升集團的競爭力。
同日,睿藍汽車的另一大股東力帆科技也披露公告稱,子公司睿藍汽車的少數股東吉潤汽車,將其持有的睿藍汽車45%股權轉讓給其關聯方吉利啟征。
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轉讓睿藍股權的行為引起了外部輿論的熱議。對此,吉利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學良則通過微博回應稱,這只是吉利上市公司(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將睿藍汽車股份轉讓給了吉利汽車集團(非上市公司),吉利將繼續與力帆一道支持睿藍發展,并加大在換電領域的布局和投入。
實際上,吉利啟征為吉利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因而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轉讓睿藍股權的行為,被視作集團內部“左手倒右手”的一種體現。
不過對于吉利汽車而言,睿藍汽車近年來由于業績不佳,在吉利汽車內部的地位也變得頗為微妙。
天眼查數據顯示,睿藍汽車由力帆科技和寧波吉利汽車實業有限公司于2022年1月成立。雙方股東各自出資3億元,當時的持股比例為50%:50%。
2023年6月,睿藍汽車再獲股東方增資8.5億元,合資公司的注冊資本達到14.5億元。另一股東則由寧波吉利變為浙江吉潤,力帆系與吉利系對睿藍汽車的持股比例變為55%:45%。
睿藍汽車在創立之初定位為換電汽車品牌,推出的換電車型以面向B端網約車為主,如楓葉80V、楓葉60S等車型。按照官方的規劃,睿藍計劃到2025年建設超過5000座極速換電站、覆蓋100個以上核心城市。
2023年起,睿藍汽車開始將業務拓展到C端市場,先后推出睿藍9、睿藍7等緊湊型SUV車型,售價區間在10萬-20萬元之間。
然而,由于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加劇,加之近一兩年來汽車價格戰對市場的不斷顛覆,睿藍汽車所處的B端網約車及10萬-20萬元C端主流消費市場賽道極為擁擠,而睿藍汽車自身影響力不及一線品牌。從中突圍難度不言而喻。
此外,盡管獲得中國頭部汽車制造商吉利汽車的投資,但由于吉利內部品牌林立,與睿藍汽車定位有重合者,如吉利、幾何、銀河等品牌、系列頗多。睿藍汽車作為合資公司,也未能從吉利處獲得主力推動的大量資源。
根據吉利汽車發布的數據,盡管同年有睿藍9、睿藍7等新車型上市,但2023年睿藍汽車累計銷量不增反降,僅3.8萬輛,同比下降32%,是吉利汽車旗下唯一同期銷量下滑的品牌。
睿藍7
而在吉利汽車披露的2024年1月銷量數據中,睿藍汽車的具體數據已不再被單列。
銷量的持續低迷,也使得睿藍汽車的業績出現大幅度滑坡。根據吉利汽車和力帆科技披露的財務數據,睿藍汽車2023年度營業收入為34.83億元,同比下降40.35%;凈虧損高達6.22億元,而上年同期尚且盈利1558.84萬元。
實際上,睿藍汽車的多數股東力帆科技業績表現同樣不佳。據力帆科技此前披露的2023年業績預告,預計公司2023年營業收入67億元左右,同比減少23%左右;凈利潤為2300萬元左右,同比減少85%左右;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則凈虧損6100萬元左右,而上年同期扣非仍有6113萬元的凈利潤。
對于業績虧損的主要原因,力帆科技直言是由于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激烈,銷量不達預期,從而影響當期收入及利潤。
而對于子公司睿藍汽車的前景,力帆科技曾在回復投資者提問時表示,作為新生品牌,睿藍汽車在C端市場品牌推廣還需要一定的過程,且可選車型較少,并未采取大幅降價手段充分參與價格競爭,承受較大壓力,同時B端新能源市場的萎靡不振,也導致睿藍汽車整體銷量受到較大影響。
對于該品牌的未來規劃,力帆科技方面表示將在2024年加快拓展國內及海外渠道,積極優化產品布局,進一步完善睿藍品牌產品矩陣,多線并行全維度打造睿藍品牌,促進未來銷售。
吉利汽車也在公告中表示,目前睿藍汽車的換電業務仍處于起步階段,預期主要資源及持續的資金投資將用于發展換電生態及相關基礎建設。
因而國聯證券研報認為,本次交易完成后睿藍汽車將從上市公司體系中剝離,有助于上市公司業績進一步提升。
沃達福數字汽車國際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翔則認為,吉利汽車對睿藍汽車的換手行為,可能是將這一虧損業務最終出售的前兆。“作為上市公司,吉利汽車直接將睿藍汽車出售可能較為困難。”張翔稱,但如果將業務先轉手給同集團另一家體量較小的公司,再將業務在合適的時機出售便會容易一些,“畢竟把這塊業績放在上市公司財報上不太好看。”
而睿藍汽車的現實處境,也令外界對吉利汽車如何跑通換電業務議論紛紛。
但在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看來,換電模式是新能源汽車重要補能方式之一,它的高質量發展需要全行業各方攜手、共同推進。吉利易易換電在全國多個城市的運營取得了良好效果,并繼續發展。
事實上,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正持續發布政策,鼓勵并規范換電模式的發展:
2021年4月,工信部等部門印發《關于組織開展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同年10月《關于啟動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發布,決定啟動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工作;2022年12月,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提出加強換電站等配套設施建設;
2023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關于促進汽車消費的若干措施》,提出持續推動換電基礎設施相關標準制定,加快換電模式推廣應用,積極開展公共領域車輛換電模式試點,支持城市公交場站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城市和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線加快推進換電站建設。
因此楊學良也稱,換電賽道的創新合作空間還很大,吉利一定會成為頭部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接手睿藍汽車的吉利汽車子公司吉利啟征,同時也是是吉利換電生態公司——易易互聯科技有限公司的母公司。
易易互聯換電站
天眼查數據顯示,易易互聯成立于2016年,是吉利啟征的全資子公司。其主要服務于營運車換電市場,目前在國內等30多個城市布局和運營超過300座換電站。其服務對象包括曹操60、楓葉80v、楓葉60s、睿藍9、睿藍7、英倫TX5等“吉利系”可換電車型,售價為10萬元級。
但易易互聯也曾表示,未來將有更多的汽車品牌加入易易互聯換電體系。根據規劃,易易互聯未來3年將在全國運營換電站2000座,即平均一年要新增超過560座換電站。
因而有觀點認為,將睿藍汽車與易易互聯置于同一非上市公司下,既能改善上市公司的業績,對吉利汽車換電業務而言也是一種新的整合。
并且,吉利汽車換電業務的載體并非只有睿藍汽車一家。
2023年11月29日,吉利控股集團與蔚來汽車簽署換電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宣布將通過“共投、共建、共享、共運營”模式,打造私家車和營運車兩大換電標準體系,加速推動車端、站端、電池端、運營端連通協同,擴大換電網絡規模,為不同需求的用戶提供服務;雙方還將建立高效的電池資產管理體系,建立統一的換電運營管理體系,合作研發適配雙方換電體系的換電乘用車。
2023年11月,吉利控股與蔚來達成換電戰略合作
與面向B端為主的易易互聯不同,蔚來是國內最大的面向私家車用戶的換電站建設運營商。截至目前,蔚來在全國建設的換電站數量已超過2200座。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換電站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蔚來在國內換電站布局總量高居第一,是第二名奧動新能源的3.3倍,而易易互聯僅位列第三。
因而在擴大換電站規模,實現三年2000座換電站的大目標上,蔚來的經驗對吉利換電業務是可觀的助力。
不過,其所服務蔚來品牌車型平均售價均在30萬元以上,與易易互聯所服務的睿藍為主的吉利系車型,在定位上有較大差距。
此外,吉利汽車與蔚來的業務合作至今尚未取得實質的進展,因而也暫未獲得投資人的青睞。在簽訂協議當日港股收盤,吉利汽車與蔚來的股價均出現超過1.5%的下跌。
因此,吉利汽車的換電業務今后將通過睿藍、蔚來和易易互聯擦出怎樣的火花,睿藍是繼續成為吉利汽車換電業務發展壯大的一部分,還是如張翔所言被吉利汽車最終出售,一切還有待時間的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