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時速表-汽車時速表260和240的區別
這個標志相信司機朋友們都很熟悉,在高速上看到這個標志,哪怕前面是通天大道,也只能穩步前行不敢超速。
限速120km/h可不是專家一拍腦門決定的,根據路面的摩擦系數、防護欄的強度、車道的寬度、坡度以及曲率半徑等因素,規劃120km/h是最標準的設計。假如提高限速速度,就需要修改這些設計要素。牽一發而動全身,這有可能會引發對現有高速公路的重建,無疑增加了成本,畢竟現在的高速公路還處于虧損階段。
而除了道路設計這個因素外,最主要的原因還包括了駕駛員安全、車輛性能和環境因素。俗話說得好,“十次事故九次快,超速行駛惹禍害”。駕駛員的視力和視野的反應時間,是影響交通安全的關鍵因素。
假如100米外有一個障礙物,在120km/h的時速下,車速為每秒33米,那么就是100÷33≈3秒。也就是說,在120km/h的速度下行駛,駕駛員能夠有大約3秒的時間來反應并避免障礙物。如果速度更快的話,反應時間就會減少,這大大增加了發生事故的風險。
而說到車輛性能,要知道在高速上行駛的不光有小轎車,還有大巴車和貨車等車型,每種車型的限速都是不一樣的。可能對于一些車型來說,120km/h已經是車輛速度的極限了。提高速度,只會增加交通事故的風險和嚴重程度。
最后,在雨雪霧沙塵暴等天氣環境下,前面的路都看不清了怎么提速。先老老實實的主動降速,確保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2013年3月18日,一輛大客車在杭瑞高速公路上以83km/h的速度,超速行駛在一段限速60公里的路段上。最主要的是當時才剛剛下過一場雨,路面還非常濕滑。結果車輪不慎打滑,與一旁的隔離墩發生剮蹭后,急轉墜下了95米深的山崖。這次事故集齊了所有限速的原因,超速、車型、環境。
車速表作為汽車顯示車輛當前速度的儀表盤,它依靠車輛的轉速傳感器來測定車速,并將檢測到的車速信息顯示在儀表盤上。而手機導航則是一種,基于GPS技術的導航工具,通過接收衛星信號來確定車輛的位置,并顯示車速等信息。
從數據傳輸速度和精準程度上來看,手機導航的速度更快。但它有一個弊端,那就是容易受到信號強度,和衛星覆蓋范圍等因素的影響而出現誤差。反觀車速表,雖然它傳輸速度慢,且可能存在著機械磨損等問題。但在一些特定情況下,卻能提供更為準確的速度信息。
綜合來看,兩者各有優劣勢。所以建議在高速或長途行駛時,可以使用能提供更為精確行車信息的手機導航。而在城市道路或者復雜路況下行駛時,則可以更多的參考車速表上提供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