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維修員;汽車維修員工管理制度
中新網臺州5月6日電(傅飛揚 朱玲巧)走進浙江臺州技師學院的實訓教室,該學院汽車鈑金專業教師、全國技術能手孫振余正精心制作一朵獨特的“金屬之花”。這朵花看似簡單,卻蘊含車身修復中的鈑金技術,每一錘都充滿了技藝。
孫振余制作的“金屬之花”。朱玲巧供圖
“花瓣的形狀、花葉的紋理,都需要通過一錘一錘地敲打來塑造。如果敲打的次數太少,花瓣的形狀就不夠好看。敲打過多,花瓣則容易變形。掌握敲打的力度和次數,是制作花朵的關鍵。”近日,孫振余受訪時說。
制作“金屬之花”的過程是枯燥且漫長的——一朵花瓣要經過幾百次捶打,一支金屬花則需要花費幾個小時。這與汽車鈑金維修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考驗維修人員的手上功夫。一錘子敲歪了,就可能前功盡棄。
孫振余出生于1997年。2015年,他考入一所職業技術學校的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從單個鈑金零件開始修起,到焊接組裝成整車,技藝快速成長。“車身維修需要維修人員具備豐富的經驗和耐心,以及敏銳的觀察力,在敲打的過程中一眼望去,就能找到不平整的地方。”孫振余說。
在長期實踐中,孫振余深知每一次揮動鐵錘敲打鋼板的枯燥,于是他想方設法讓這個過程變得有趣——用銅板和鋁板敲打出花朵。孫振余通過仔細觀察身邊的花花草草,將鈑金技術與現代審美相結合,創造出富有美感的“金屬之花”。
今年1月,臺州技師學院捐贈的鈑金手工作品《梅》《蘭》《竹》《菊》被世界技能博物館收藏。這些作品便由孫振余指導學生設計并制作完成。他帶領學生以銅片、鋁片為原材料,經過剪、敲、造型等工序,讓“金屬之花”綻放在世界舞臺。
與此同時,孫振余還把“金屬之花”的制作過程結合到教學實踐中,逐漸形成一套獨特的訓練模式,讓車身修復變得更有趣味性。
截至目前,他通過新型學徒(訂單)模式培養高級工以上職業等級人數達到50余人。孫振余表示,自己希望學生們在學習車身修復技術的同時也能體會到鈑金藝術的魅力,培養出更多具備創新精神的車身修復人才。(完)
(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