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六年蟬聯國際航運中心第三
中新社上海7月11日電 (謝夢圓)11日,2025年中國航海日上海主題活動啟動儀式在上海舉行。現場發布的《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2025)》(下稱《報告》)顯示,上海已連續六年蟬聯國際航運中心第三位。
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由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與波羅的海交易所聯合編制,自2014年首次發布以來,已成為全球航運領域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評價體系之一。該指數對全球43個航運中心城市進行綜合評價,涵蓋港口條件、航運服務和綜合環境三大維度。
此次發布的指數結果顯示,2025年全球航運中心城市綜合實力前20位分別為新加坡、倫敦、上海、香港、迪拜、鹿特丹、寧波舟山、雅典-比雷埃夫斯、漢堡、紐約-新澤西、休斯敦、廣州、青島、東京、釜山、安特衛普-布魯日、深圳、天津、洛杉磯、溫哥華。
此前的指數報告顯示,上海從2014年第7位穩步提升,2020年首入全球前三(新加坡、倫敦、上海),并持續穩居第三,獲IMO(國際海事組織)“世界級航運中心”認證。
中國經濟信息社新華指數研究院負責人曹占忠表示,在全球航運格局演變方面,多中心分布式的韌性網絡正在加速躍遷,新加坡、倫敦、上海持續領跑全球,與香港、迪拜共同構成了世界頂級的航運中心集群,“值得關注的是,上海與倫敦的計算分值差距已縮小至同一量級,如果用等級劃分,上海、倫敦、香港在第二梯隊追趕的勢頭非常強勁,標志著全球航運價值中心向亞太地區轉移已經成為歷史性趨勢”。
“上海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每年集裝箱吞吐量達到非常高的水平,并且也不斷突破歷史新高。”波羅的海交易所亞洲區負責人張競優認為,上海港的成就不僅體現在集裝箱吞吐量一個方面,還體現在上海不斷進行數字化轉型來增強韌性和戰略優勢,例如發展智能港口技術、綠色港口技術以及港口去碳化技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