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庫曼斯坦是怎樣做“永久中立國”的?
昨天,土庫曼斯坦迎來獲得永久中立國地位20周年紀念日,舉國上下將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此前一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向土庫曼斯坦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致賀信。作為國家主席習近平特使,國家副主席李源潮10日至13日應邀出席慶典并訪問土庫曼斯坦。那么,什么是“永久中立國”?土庫曼斯坦何以成為“永久中立國”?獲得永久中立地位對一個國家又有哪些方面的影響呢?
何以走上永久中立之路?
內陸國家土庫曼斯坦是中亞五國之一,因油氣資源豐富而著稱,曾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蘇聯解體后,1991年獲得獨立,第二年加入聯合國。1995年12月12日,第50屆聯合國大會根據法國、俄羅斯、美國、德國、土耳其、伊朗等25個國家的提案,一致通過關于土庫曼斯坦永久中立國的決議。權威資料顯示,土庫曼斯坦成為二戰后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以聯大決議方式被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的永久中立國。前中國駐烏克蘭大使高玉生對北青報記者表示,這種方式和此前剛從立法層面向“永久中立國”地位邁出步伐的蒙古還是不一樣的,和瑞士、奧地利等國取得永久中立國地位的方式也不相同。
對于“永久中立國”,國際法定義為“它的獨立和完整完全是由條約擔保的,條件是它承諾不參加軍事同盟(除抵抗攻擊外),而且也不承擔可以間接地使它卷入戰爭的義務”。在土庫曼斯坦憲法里,關于“永久中立國”是這樣表述的,土庫曼斯坦不參加帶有強制義務或集團責任的軍事集團、聯盟及國家聯合體;不允許外國在土建立軍事基地;除自衛防御外,不發起、不參加任何戰爭和軍事沖突,在本國遭遇武裝入侵的情況下有權求助聯合國和其他國家;承諾不擁有核武器、化學武器及其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中立并不意味著封閉
高玉生進一步介紹稱,封閉性的、集團性的、軍事性質的組織,一般永久中立國都是不會參加的,但是并不意味著永久中立國就是個封閉的國家,不意味著不積極開展對外關系,土庫曼斯坦就同地區鄰國和各大國保持友好關系。據外交部官網介紹,2008年3月,土庫曼斯坦召開首次外事工作會議,闡明新形勢下“周邊是首要,大國是關鍵,國際組織是依托,推動能源出口多元化”的外交方針。據了解,中土1992年建交,近年來中土高層交往密切,土庫曼斯坦領導人多次贈送中方汗血馬。2013年9月,習近平出訪中亞四國,土庫曼斯坦為訪問首站。2009年12月中土天然氣管道投入運營,成為兩國乃至本地區友好互利合作的典范。
習近平在11日的賀信中表示, 20多年來,土庫曼斯坦在國際事務中秉持中立原則,積極同世界各國發展友好合作關系,為維護地區乃至世界和平穩定作出重要貢獻。
“中立國”為何鮮有大國身影?
在全球范圍內,除了上述提及的土庫曼斯坦,瑞士無疑是“永久中立國”最典型的代表。此外,奧地利也是被國際社會公認的“永久中立國”。除此之外,芬蘭、瑞典、哥斯達黎加等一些國家也奉行中立的外交政策。值得指出的是,雖然北歐國家瑞典也擁有中立傳統,但它同時也是軍事工業強國。不過,瑞典的軍火出口政策有明確規定,不準向動亂沖突地區和違反人權的國家出售武器。
20年前,時任土庫曼斯坦總統的尼亞佐夫曾指出,中立國地位獲聯合國的承認,是土庫曼斯坦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巨大成就”,這意味著土在國際事務中“將發揮嶄新的作用”。分析認為,土庫曼斯坦地處歐亞大陸的中心,受蘇聯解體、阿富汗內戰余波影響,周邊環境并不安寧,背后發展始終有著大國的身影。中立地位促使土庫曼斯坦成為了中亞地區促進和平的中心,避免了被卷入地區糾紛和敏感問題,同周邊國家建立了穩定良好的關系,為其爭取到寬松安定的外部發展環境。當然,豐富的油氣資源是土庫曼斯坦能夠獨立地選擇走中立道路的基本條件。至于為什么“永久中立國”中鮮有大國的身影,高玉生也闡釋道:“大國是很難做到中立,因為可能對國家某些方面有利,但同時也要放棄很多權利;另外,國際社會也很難接受大國的中立地位。”
文/記者 趙萌